2月7日 CCTV-2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 以"中欧班列助力畅通双循环"为题 报道了成都国际铁路港 辐射联动作用 推动国际贸易大订单大销量 新能源汽车和丰科菌菇搭上快车道 一起往下看 成都国际铁路港,赞66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一列列奔驰的中欧班列并没有"打烊",而是紧随经济复苏的节奏跑出了一个"开门红"。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运送14.7万标箱,同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长6%、13%,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安全畅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因为拥有便捷的海运出口通道因此吸引了大批出口企业在这些城市落地生根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今天作为内陆城市的重庆和成都虽然不靠海不沿边,但相继开通了中欧班列使得两座城市具备了高效便捷的贸易通道。中欧班列打造了新商路,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重庆成都当做新沿海城市来看待。成都重庆正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双星闪耀的内陆新沿海经济圈。 2022年成都GDP2.08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8346.4亿元,呈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 在成都走访调查中,记者就发现眼前这些集装箱不少都是从沿海发达城市运到成都然后再出口欧洲的商品。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北车站调度车间主任黄君:"包括沿海发达城市的物品,它都向这两个地区进行输送,输送之后以转运的方式,通过我们的通道,向出境站进行运输,然后七天到达欧洲地区。" 2022年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出口新亮点,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记者了解到2021年通过中欧班列出口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只有920多辆,但去年这一数字增长了五倍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再次刷新记录。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副局长何刚:"1月份已经获得了有两万台的订单,是去年全年的销售业绩四倍。"2023年一开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就一路飘红,为了更快地运送新能源汽车,铁路部门也在想办法。 这样的铁架子让一个集装箱可以装四台新能源车,比以往多出了一倍。"您看这是已经装了一台,准备装第二台进去。"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要想做大做强出口生意就要念好物流经。记者注意到成都和重庆这两年正展开更大的布局。两座城市相继接入了通往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铁路网。与此同时还让海铁联运的触角伸到了广西钦州的海港,打开了陆海新通道。在极力扩张出口通道的同时,成都和重庆还不断围绕中欧班列两大核心站点打造毛细血管一样的中欧班列支线,使它延伸到更多的市、县,使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能和沿海地区匹敌的"新沿海"。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北车站调度车间主任黄君:"我们现在成都地区拉动了德阳、绵阳、广元、泸州、遂宁、公兴、南充这些点都在开中欧班列了。重庆地区拉动了鱼嘴、涪陵、泸州,通过两个点位向周边的辐射,形成一个整个的成渝经济圈"如今,围绕中欧班列核心站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在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对外贸易城市群,构建起了以重庆、成都为枢纽,附近的州、县为组货基地的"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开年以来各条支线也格外忙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北车站调度车间主任黄君:"遂宁站在一年前它是15天一列,现在它是每3天一列。德阳站以前7天才出口一列(货物),现在是2天就有一列出口的货物,都是一些电子产品,一些建材产品,包括我们的一些土特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欧班列新格局,辐射带动的触角还在不断地延伸。乐山市夹江县生产茶叶,以往这里只有春茶容易在国内销售,夏茶和秋茶销售情况不佳,这也导致茶农收入微薄。中欧班列改变了当地十多万茶农的命运,因为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的夏秋茶有着巨大的需求。 四川省夹江县茶叶协会会长方义开:"我们有260多个集装箱发4到5个专列没问题,(茶农)一亩地净增加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左右,一个人大概1年,可以增加4000多元钱收入。"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北车站城厢站站长陈彦宇:"因为茶叶有保质期,在运输茶叶的过程当中,还是执行快进快出,及时取送。"为了让中欧班列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生更大的经济推动力,成都的政府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判和对接各种国际需求。 成都市青白江区国贸和物流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贸易中供需双方深入对接往往会产生体量巨大的新贸易机会。四川夹江的夏茶和秋茶在乌兹别克斯坦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他们正在组织团队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促成不同国家间的贸易新机遇,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对外贸易更上一个新台阶。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局长曾怡:"世界各国它所需要的产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商品(需求)甚至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就发现供需之间相互信息因为不通畅,产生了信息盲区,那怎么样让这种盲区的信息通过对接,能够产生更多的贸易增量。所以我们就不断地把国外的需求做一个收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收集四川本地的一些优势和特色的资源,让两边的资源能够对碰,实现新的一个贸易增量。" 沿着中欧班列开行的方向,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不断密切往来,碰撞信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商机还在不断地涌现。在成都青白江区的这个蘑菇工厂,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种出的蘑菇通过中欧班列,大量出口欧洲和东南亚,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 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局长曾怡:"经过走访,发现东南亚的冬阴功汤很特别,它原来选取的都是当地的蘑菇,但是当地的蘑菇非常不稳定。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四川工业化种植的白玉菇和蟹味菇是一年12个月都可以生产。所以通过我们的通道可以满足。所以现在我们的企业就通过南向通道出口到泰国。那边非常知名的冬阴功汤现在可能你去喝的话,十碗里面有七碗用的都是四川出口的白玉菇和蟹味菇,这些在做它的原材料。" 像食用菌这样的商品出口往往需要进行冷链运输,为了满足商品出海的需求,铁路部门也在不断优化服务。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北车站党委副书记王飞龙:"蘑菇这一类,保鲜,有制冷的集装箱,现在我们也大量投入,保证生鲜物品的需要。" 成渝地区的中欧班列已经开行十多年,截至2022年已累计开行超2万列,占全国的40%。 十多年的时间里,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成渝地区对外贸易朋友圈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的体量不断加大,种类也在不断增多,铁路+海港,铁路+长江黄金水道,越织越密的支线网络让这一区域的国际班列和海陆货运体系不断完善,一个内陆新沿海经济圈雏形出现,逐渐形成了中欧班列、中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的格局,在全球供应链中创造了一条黄金通道。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北车站党委副书记王飞龙:"我们要打破单一运输方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海运的一个整体运输模式,才能解决中欧班列毛细血管辐射到的二三级城市物资外运的需求,形成这么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为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运能保障,来促进这个地方经济发展。" 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一带一路"朋友圈日益扩大离不开中欧班列的助力。自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始发以来,中欧班列逐渐搭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主要桥梁。 2022年,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比上一年增长9%;发送货物160万标箱,比上一年增长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 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奔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欧班列不仅线路越来越多,班次越来越密,在运输规模、技术装备、服务理念上也都在不断完善优化。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复苏步伐的持续加快,中欧班列将不断彰显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金色桥梁"。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