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封锁升级!美禁止供应商向华为提供任何产品,该如何应对?
近日有消息称,美正在考虑禁止美供应商向华为提供任何产品,可以说这是最后一轮制裁,美对华为已经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锁,已经想象不到还有什么限制了。
这次不仅仅针对芯片、5G,还包括5G以下的产品:4G、WiFi6和WiFi7、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以及云项目等。
而且这不是单方面行动,从近日的消息看,美已经还连同日、荷就出国中国的芯片制造设备达成了"神秘协议",这是铁了心,要把科技封锁落实到底。
之前荷兰阿斯麦担心失去中国的市场,多次抗拒执行法案,但无奈其公司第一大股东是美国资本国际集团,第二大股东是美国贝莱德集团,无法由他们自行决定了。
美为何要在这个时点如此做呢?这明显是伤敌800自损1000的"赔本买卖",其目的是什么?
1、转移国内焦点
今年1月底,英特尔公布了2022年报,去年四季度公司业绩大幅下滑32%,创下了6年来的最低季收入, 同时预测今年一季度将继续出现亏损,甚至达到12年来的最低。
从全年看,英特尔的营收为631亿美元,净利润只有80亿美元, 同比上一年的199亿美元,直接下降了60%。
不仅仅是英特尔公司业绩遭遇重创, AMD、英伟达等企业同样出现了大幅下跌。
不仅科技类企业,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在加剧,瑞信的巨额亏损、加密货币平台FTX倒闭的余波,以及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团,对赎回要求的客户开始予以限制。
每一个大事件都有可能演变成新的"雷曼兄弟",这背后反映的是美联储去年激进加息产生的副作用,造成全球资本市场的金融杠杆快速下降。
从全球股市到数字货币,再到美国的房地产,全球金融资产的价值正在快速蒸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找寻新的"避风港",1月流入我们A股的资金就达到1412.9亿元,创下自2015年来的最高单月买入纪录。
如今美很清楚,任由资本外流,经济势必走向衰退,却不能承认这是量化宽松造成的,这次的收割是失败的。
于是需要制造舆论,转嫁民众焦点,让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来背锅。
2、美认为我们的威胁在加剧
疫情刚出现时,我们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保住了全球工业制造产能的稳定,使得全球供应链能够正常运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担当。
如今防控放开,我们的房地产也转向了行业的正常化发展,让美看到我们正在有效避免类似日本被房地产泡沫引发的经济萎靡,使其通过引发内部危机的想法落空。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机遇,从年初的6.97,一个月内升至现在的6.75, 中国经济的韧性正在被全世界认可,全球最大的财务投资者——中东石油美元,在美元的加息大受损失,也开始寻求人民币、欧元的结算解决方案。
3、抢占竞争"高地"
在《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力争要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而信息技术作为了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以举国之力推进在5G相关技术研发。
仅华为每年投在5G上的相关研发费用高达100亿美元以上, 由此我们的5G专利数终于超越了美,走入世界前列,成为了中国制造崛起的标志。
我们要转型高端制造,目标是明确的,但高端制造中利润最大的部分,也是技术垄断最强的。美一直把持着技术,让全球的人们为他们打工,现在我们要参与进来,间接动了人家的"蛋糕"。
美作为超级大国,习惯性的要将所有先进技术都攥在手中,当发现我们在某一点对其产生威胁时,就会毫不犹豫的扼杀,之前的美苏、美日、美韩科技战中,美要么通过金融手段,要么通过安全名义予以限制。
当时的美日科技战从纺织品等轻工业开始,逐渐演变成半导体产业的主战场,在金融和不公平贸易的双重夹击下,日本的产业优势很快被瓦解。
原有产业链的存储芯片市场被韩国抢走,代工的份额被中国台湾挤占,终只能转型到上游材料和设备的领域,不再具备任何威胁。
所以美一再升级对华为的制裁,背后是5G通信产业的较量,而华为虽然作为一家民企,却起到"旗帜"的作用,一般在战场上只有树立旗帜,才能号令己方的士兵向旗帜靠拢。
在商业和技术的竞争中也是一样,只有抢占了"高地",树立旗帜,才能形成人才、技术、资金的聚集。
上世纪80年代是美最辉煌时代,各种减免优惠,各种资助扶持科技发展,利好不断,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涌入美。
但到了90年代,美没钱了,此时欧洲开始加强科研,各地的科学家很快又前往了欧洲,使得欧洲的科技快速进步,这就是人才、技术、资金聚集带来的马太效应。
如今对华为的全方位封锁,芯片的路基本被堵死,就连4G的手机都没法卖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突围?
先看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半导体设备的进口额度达4325亿美元,在我们的使用的半导体设备中,国产化率不足20%。
从研发投入上看,2020年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是41亿元,占总营收的12%,士兰微是9%,长电科技为4%。
英特尔的研发费用每年约130多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9.2%;
高通是72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1%;
英伟达是4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3.53%。
无论是研发费用总额,还是营收占比,我们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半导体产品集中在材料、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等中低端领域,其产能为28纳米以上的制程,大部分中高端的半导体产品,如CPU、GPU和存储器,还是要大量依赖进口。
本土技术水平正在成为制约我们科技发展的瓶颈,但技术并不是关键,中国现在最缺的是时间。
如今防控放开,中国经济在快速恢复,股市有实力的半导体芯片企业、科技类企业正在被投资人所追捧,如芯片、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母机、航空发动机等。
目前我们有多家光刻机企业,有自己的商用产品,这些企业正在形成2至3个集团化发展,每年投入百亿以上的资金研发,再手握稳定订单,未来2至3年取得巨大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而美的封锁加码,打乱了我们的发展进程,未来中国的科技不只是要在核心领域上突破,甚至整个产业链都要自己做。
华为用了17年的时间,在芯片的设计领域,达到了世界前列水平,但设计图纸的工具被限制了,就要花精力再去研发工具。
而高端制造的每个领域都是细分市场,很难像中低端产业那样通过规模效益回收资金,只能通过做高利润方式,无形中变成了自己人赚自己人的钱。
再加上美大搞逆全球化,所谓的科技无国界、契约精神、市场经济成为了空架子,这对中国当前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接下来的经济转型只能靠我们自己。
我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不需要拘泥于美国发生了什么,如今正是从传统房地产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如果发展的快,或许很快能追上美,但如果自己犯错误的话,很可能就会落后,所以一切都取决于自己,而美仍在不断给我们制造犯错误的"几率"。
所以中国的发展需要时间,人们需要埋头奋进,苦日子需要持续几年,在这期间我们的经济还需要依赖传统行业,如房地产、基建等,会持续再走一段时间。
但在世界局势和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中国的内循环将成为未来几年不变的主旋律,而对于科技发展的新基建,如风、光、储、锂、车仍会保持优势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利益场,拥有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这是我们的优势,美的这种强迫和封锁,所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未必能够长久。
未来无非有4种结果:
1、中美脱钩,中国被美挤出全球市场;
2、中美形成两大独立板块,美也彻底失去中国庞大的市场;
3、中国完成转型,快速崛起,而美进入了衰退。
4、中美相互妥协,走向共治共赢;
短期来看,结果1和2可能性很小,美有着不同的利益群体,硬脱钩会伤及他们自身的利益。
不仅跨国集团将失去14亿人口的大市场,而且排挤人才交流,打压科研合作,也会间接伤害美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力,这样做得不到任何好处。
而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成熟的水、电、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
在全球范围内,难以找到能被完全替代的国家,美虽然在搞逆全球化,但只是想把世界顶尖的技术握在自己手中,并不是要全产业链发展,更不是要高、中、低端都自己做。
所以,未来的发展仍离不开全球化,单方面的硬脱钩不具可行性,最好的结果是形成新的国际治理体系,中美能够共治共赢。
但前提是我们的技术至少与西方国家持平,能不能走出这一步,关键要看我们自己,看我们能否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做到不出错。
苦日子还将持续几年,世界局势不确定性,还会继续加码,我们要学会再这种不确定性中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