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华毕业后留美,放弃优渥待遇回国奉献,七十岁被迫上街当乞丐
教师是一个光辉的职业,从幼儿园时期我们身边就是教师陪伴我们成长。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教我们识字,没有老师我们就很难学习知识,就考不上大学。老师在这个社会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古代人们就把老师放到了和父母一样重要的地位。
有了老师的辛勤教导,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有光明的未来。老师们以自己弱小的身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从小我们就知道要尊重老师,的确老师的奉献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中。
在国家受侵略的时候,依然有很多人选择教书育人,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启发更多的人,这样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叶企孙就是这样一位老师。01
1898年,叶企孙出生在上海。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新旧之交的时代,充斥着各种救国思想,上海是当时很繁华的地方,有很多外国人学者定居。
叶企孙的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清政府任职,可见叶企孙家也是书香世家,家里世代都读书。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也不会差,叶企孙从小就受教于长辈,跟着爷爷学习,是个很谦逊有礼貌的人。
但是在叶企孙内心却认为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拯救中国,所以他并没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而是选择学习一些和科技有关的学科。于是在清华毕业之后,叶企孙选择去国外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科学理论是没有的,他要学成之后教给祖国的人民。
叶企孙是个很聪明的人,到国外之后适应得很好,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学位。
这个学习的速度就是外国人也比不上,所以叶企孙在当时的物理界是很有名的。但只学到这样是不够的,他选择继续深造,他在哈佛学习时的导师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可见其学术水平的高深。02
在叶企孙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劝他留在美国,只要专业研究,叶企孙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叶企孙和导师一起研究出的一个算法,对物理研究有深刻影响,在物理界使用了整整十六年,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实力了。但叶企孙还是选择回到祖国,他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拯救国家。
回国之后,叶企孙选择在清华大学做一名老师教物理,当时的中国的物理研究十分的落后,学生们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是叶企孙没有放弃,学物理需要做实验,需要仪器,他就想办法解决,带领学生一起进步。当时的日子很苦,不过物理却是他们的精神乐园,也算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好景不长,战争爆发了。北平的高校都要转移,敌军总是轰炸。叶企孙虽然是一个文弱书生,但也竭尽所能地为战争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叶企孙主要负责抢救图书,运送那些昂贵的精密的仪器,特别辛苦。在敌后,叶企孙还和学生一起做科研,研制武器,为抗日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叶企孙高深的学问,再加上曾经为抗日做出的贡献,清华园的人一致推选他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负责清华的各项工作,后来叶企孙也在政协提出自己的意见来建设国家,并多次在国家担任文化方面的要职。03
在动荡时期,叶企孙的学生被人诬陷为特务,对于这件事他心中十分的生气,也很怜惜学生。于是叶企孙积极为学生平反,也正因此,叶企孙也被当成特务,遭到了批斗。
红卫兵对叶企孙很凶,他也不能再教书育人。为了生存他甚至上街乞讨,还是有学生偷偷帮助他,日子过得才没有那么难。
好在后来国家为他平反了。叶企孙对于中国的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抗日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叶企孙一直坚持站在讲台上教书,对很多物理学家都有启迪意义。我们所熟知的很优秀的物理学者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比如钱三强、马大猷等等。
可以说没有叶企孙就没有物理学界现在的规模。他的学生里有很多人现在都是院士,可见其对物理学界的影响。
1977年,叶企孙在北京病逝。回顾叶企孙过去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和教书有很深的关系,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他不仅是个物理学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没有哪个人能在物理学界有这样的影响。我们会永远记得有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