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是不是人肉厨师,还得另讲。但是,她与丈夫菜园子张青在十字坡开黑店,卖人肉馒头却是书中写得十分明白的故事。孙二娘杀人越货,恐怕是害了不少性命,这样一个"人肉厨师"为何能逍遥法外,难道官府就不追究吗? 奇怪的是,书中就是没写官府奈何孙二娘,她在大树十字坡十分地逍遥快活。这是为什么?孙二娘的故事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大树十字坡是个什么所在 我不喜欢把这个题目上升到所谓吏治黑暗的层面去解读,虽然施耐庵也有此意。这层意思只是浅表寓意,根本就没有涉及《水浒传》的主题。要搞清楚孙二娘、张青夫妇为何如此嚣张却能逍遥法外的原因,那就得弄明白大树十字坡是个什么地方。 《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历来就没有人给出正确的回答,而是按照续书《征四寇》的故事,把这部伟大的超越现实主义,寄托人文理想的伟大著作解读成了宣扬投降招安的小说。施耐庵在他的前七十一回原著中,写的是"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梁山造反故事,《水浒传》就是一部造反小说,造皇帝的反,造神仙皇帝的反。宣扬投降招安,那是续书《征四寇》的主题。 《水浒传》的伟大之处,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幻想公平社会,破除神仙皇帝迷信、反对皇帝制度的超现实主义著作。而且,这部书的写作手法也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后世小说只有《红楼梦》能望其项背。施耐庵以三层、乃至四层五层空间,演绎了主题故事和主题思想。这数层空间是:以北宋历史为背景,以梁山好汉故事为主线,以大明王朝的秘史为核心,在故事中隐藏了宋朝的灭亡历史,深藏了大明王朝灭亡的惊天大预言。其中,还涉及到五代后周的事,以及佛道两家的历史纠结。 因而,"大树十字坡"至少是暗藏了宋、明两朝密码。大、十、字这三个字,其实就是一个"宋"字,对应的是"耗国因家木"。而书中的"树"、"林"、"木"则又是明朝的暗喻,也就是朱元璋家的第二代,朱棣这代人的辈分——木字辈。大、十两个字就是个"木"字,再加上"树"字边,就是个"林"字。所谓"树字边",就是武大郎的绰号"谷树皮",树皮不就是树的偏旁"木"字吗?"谷树皮"说的就是为朱棣打开南京城门,结束靖难之役的谷王朱橞。 大树十字坡隐藏着"林"字,所以,花和尚鲁智深差点死在这里。但是,鲁智深却是从这里转到去了二龙山,做了宝珠寺的住持方丈,这就是智真长老说的"遇林而起"。 这就是《水浒传》的时空空间,以孙二娘卖人肉馒头的故事,隐藏了宋朝的事,深藏了明朝的秘史。 以现在的话说,孙二娘就是个穿越式的人物,同时出现在三个空间之中,施耐庵的故事比《盗梦空间》更玄幻。既然孙二娘是这么个人物,谁又能追究她呢?谁都管不了她,当然这个杀人的厨娘就逍遥法外了。 孙二娘是谁家的二娘 我在专栏视频中,专门解读过孙二娘其人,此处,简要再讲一讲。 《水浒传》梁山三女将是按照年龄大小,排定的梁山行序,而不是她们在家中的行序。顾大嫂是谁家的大嫂,扈三娘是谁家的三娘,这两个疑问与孙二娘是谁家的二娘一样,谜底都是明朝的事。顾大嫂、扈三娘的事另讲,此处,单道杀人厨娘孙二娘。 书中说,孙二娘是她强盗老子的独生女,绰号母夜叉,有好事者在原著中窜入情节,说孙二娘的父亲名叫孙元,绰号山夜叉。其实,原著中是没有这一笔的。母夜叉这个绰号,大概出自佛教故事"慈力王以自血布施夜叉"。这个故事说的是释迦牟尼佛以自己的鲜血,布施五个饥饿的嗜血夜叉,这几个夜叉后来成了佛门弟子,是乔陈如身边的五大比丘。 所以,孙二娘是佛门中人,与丈夫张青专门在大树十字坡"接化"佛门弟子。张青"接化"的是花和尚鲁智深,因为,张青绰号菜园子,鲁智深则是大相国寺专门管菜园子的菜头。施耐庵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这两个人原本就有这样的渊源。 孙二娘则是负责"接化"武松的,给武松喝的那碗蒙汉药酒,其实就是一碗佛门"孟婆汤"。孙二娘是孟州道上的婆娘,岂不就是"孟婆"吗?武松没有喝下这碗孟婆汤,所以,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前世"——武松就是那个被孙二娘麻杀的神秘头陀。 武松在孙二娘、张青的帮助下,回归本尊,入了佛门,也去宝珠寺挂搭。这件事,我已经解读过多次了,此处不再重复。因而,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杀人,其真实寓意却原来如此。这样的"杀人",谁又会去追究呢? 那么,孙二娘是不是武松的二娘呢?肯定不是,孙二娘其实说的是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这件事,孙子朱允炆就是"二娘"所生,他也不是正室嫡长孙。《水浒传》中的"二娘",与柴进婶婶"皇城继室"是一个寓意,书中涉及到的所有皇帝,都是"二娘"、"继室"。 比如,武松制服孙二娘之后,张青挑着一担柴进了,劝住了武二郎。这担柴,说的就是柴进家。柴进不满赵家夺了他家的天下,其实,他家得国也不正,同样不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嫡传。 赵匡胤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夺了柴家天下,柴宗训是属牛的。所以,孙二娘把人肉当做牛肉卖,影射的是赵家的丑事。赵匡胤干的事,当然可以逍遥法外了。 由此而言,孙二娘还不止是朱家的"二娘",还影射了后周柴家的事,宋朝赵家的事。赵家的事,施耐庵在"开篇引首"故事中早就暗示了,赵光义把皇位传给"太子",继而,写的是赤脚大仙宋仁宗这朝皇帝,中间故意不提宋真宗。这就是《水浒传》中暗藏的"金匮之盟",赵光义原本也是个"二娘"、"继室",不是赵匡胤这一脉的嫡派传人。 同时,施耐庵以故意遗漏宋真宗,宋仁宗接着宋太宗写,暗藏的就是"孙立",也就是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这样的写法,还是三层,乃至四层空间交织的高手段笔法。 孙二娘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厨娘,谁敢追究她呢?所以,孙二娘大树十字坡把人肉当做牛肉卖,既讥讽了赵匡胤得国不正,又有朱元璋酷刑杀大臣,剥皮实草的隐喻,牛吃的就是草。由于滥杀功臣,导致朱允炆无将可用,被燕王(林)以武力夺走了皇位。 菜园子张青上应地刑星,刑,就是"开刀"。所以,十字坡黑店真正的厨师是地刑星张青,孙二娘恐怕还不能算厨师或者是厨娘。 大树十字坡为何暗通二龙山 上文解读了"大树十字坡",此处,便要讲一讲二龙山了。二龙山的故事,是由大树十字坡引出的,张青把自己的上级鲁智深送到了二龙山,然后,杨志、曹正、武松、施恩,以及张青、孙二娘都到这里入了伙。因而,大树十字坡暗通二龙山。 施耐庵为何这样写呢?搞明白其中的寓意,杀人厨娘孙二娘能够逍遥法外的深层隐喻,也就昭然若揭了。 此处,不说杨志、施恩两人的事,只讲与孙二娘为何能逍遥法外有关的隐写符码。 鲁智深上二龙山创业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上面讲到的菜园子张青,另一个则是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林冲虽然没有出现在这个故事中,但因为是"遇林而起",所以,施耐庵专门写了一个林冲的徒弟。 稍微留意一下,把"操刀鬼曹正"反读成"正曹鬼刀操",其中是不是隐藏着"曹操"呢?曹操,就是一张宰相的符码,莫非,二龙山上有个宰相? "二龙"在《水浒传》中暗指了好几对皇帝,比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朱允炆、朱棣叔侄,九天玄女庙中的"二龙相戏"、"二龙戏水",以及鲁智深打造禅杖铁匠铺的隔壁是"父子客店"等等,都与二龙山是一个隐喻,说的就是皇帝。所以,鲁智深等人是在宝珠寺聚义,宝珠寺是一座皇家寺院。这是什么意思,宰相在哪里呢?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上应天孤星,是一个佛道兼具的人物。而"大树十字坡"隐藏的是朱家木字辈的人,也就是以燕王朱棣为首的朱家二代。所以,宝珠寺中居住的宰相,就是朱棣永乐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原本叫做道衍,是一个佛门弟子,但是,他却师从道士席应真(智真的蓝本)习学道家阴阳术,同样是个亦佛亦道的出家人。道衍字独庵,号独暗老人,就是"天孤星"。智真长老说鲁智深既是道家天星,又是佛门弟子,"命中驳杂",所以是"花和尚"。驳杂,就是"花"的意思。道衍何尝不是一个"花和尚"呢? 武松是虎面行者,道衍则是"形如病虎",性格嗜杀。鲁智深、武松都穿着皂布直裰,在宝珠寺聚义,道衍和尚功成名就之后,穿着黑色僧袍上朝面见真龙天子,退朝后便居住在寺院之中。 鲁智深、武松,加上曹正,他们三人的共同隐喻,就是黑衣宰相阳姚广孝。 大树十字坡是个"林"字,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道衍和尚主动投奔燕王朱棣,给朱棣献了一顶白帽(林冲的投名状),暗示他可以做皇帝。朱棣大喜,便把道衍带回了北平。道衍和尚于是策动了靖难之役,整部《水浒传》隐藏的真故事,就是大明王朝的这段秘史。 孙二娘在大树十字坡把"黑衣宰相"送上了二龙山,占据了宝珠寺,难道燕王会追究她吗?所以,杀人厨娘便能逍遥法外了。 孙二娘是开黑店的,这一点所有小伙伴们都知道,但人家这个黑店,细看的话,却开的和其他黑店格外不同。 寻常杀人越货的黑店,多开在偏僻之地,荒凉之所,平日里杀人越货,悄无声息,捡的就是一个无人知晓的便宜。 但人家孙二娘开的这家黑店,却是在官道上的大路旁,平日里来往行商客人不少,官吏差役也多是常见。 "约莫也行了二十余日,来到一条大路,三个人已到岭上,却是巳牌时分。武松道:‘你们且休坐了,赶下岭去,寻买些酒肉吃。’" 而且店的位置开得也很拉风,方圆数十里,地标性位置——十字坡,在孟州的地境之中,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 武松叫道:"汉子,借问这里地名叫做甚么去处?"樵夫道:"这岭是孟州道。岭前面大树林边,便是有名的十字坡。" 将黑店开到这么拉风的位置,这明显是不怕事儿的节奏呀,但这依然不算什么,因为孙二娘的店,不光地理位置很敞亮,人家这个黑店的知名度,在黑白两道上,还都挺高。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 ‘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武松先前也算是衙门里的人,孙二娘的这家店,在公差圈子里都小有名气,那白道上的人自然也都知道,这家开的店是黑店。 黑店你还打知名度,也真逆了天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孙二娘是一介女流之辈,武功也没多高明,凭什么就能够撑得起这么一个特殊的人肉包子旗舰黑店呢? 咱们以往看这段故事的时候,总是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孙二娘背后的男人——菜园子张青。看似怂 提起菜园子张青,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错觉,那就是作为母夜叉背后的男人,张青这人很怂,存在感也不怎么高。 在《水浒传》中,张青出场很怂,看到别人在屋里按着自己老婆猛揍,按照咱们正常人的思维,那心态绝对是直接崩了,敢欺负我老婆,即便干不过,也得想法弄死他! 然而,张青急火火地跑进来,阻止武松继续揍自己老婆的方法,却是很奇葩。那人大踏步跑将进来叫道:"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 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那人道:"是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可看小人薄面,望乞恕罪。" 人家是赔小心,说软话,连头都磕了,要知道,当时武松的脚,还继续踩着孙二娘呢。面对着自己老婆被踩的现状,还能这么淡定地赔小心,这种男人,确实让人有些看不起。 太怂了。 但如果您揣摩完张青生平简历的话,您恐怕就不会这么看了,张青的实力和脾气,那可是相当的猛。 即便自己干不过武松,他要真是发起狠来,武松想要从十字坡出去,不死恐怕也得扒层皮。 那么张青到底有多猛呢?咱们先从他的外号,菜园子说起。实际上猛 张青这个菜园子,是因为先前曾在光明寺中种菜,才得了这个绰号,但他这个菜园子,可不是一般的菜园子。 小人姓张,名青,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 能给寺院种菜,足见这个光明寺的规模不小,而后来张青为了一件小事儿,就把整个寺院屠了,还一把火将其烧了个精光,足见张青本人的脾气,那可是相当的暴躁。 水浒里,众好汉落草的原因,也多是因为惹了人命官司,但像张青这种开局就屠了一个寺庙的,起点确实很高。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张青惹了这么大的人命案子,最后竟然不了了之了,不久,就在案发地附近,干起了打劫的营生。 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小人只在此大树坡下剪径。 这得有多深的背景,才能摆得平官家的追究,达到不来问的地步呀。 其实答案应该在后面的那段,如果张青没有遇到一个人,那他犯了这么大的血案,铁定在当地混不下去。 也正是因为遇到了这个人,才使得他最终不仅摆脱了人命官司,还开起了这个远近驰名的——大树十字坡人肉包子店。 这个人便是孙二娘的老爹,孙老儿。老江湖 犯下血案的张青没走多远,因为想要跑总得有盘缠不是,于是他便在附近打劫,准备干一票然后跑路,然而,张青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一票遇到的竟然是个老江湖。 原来那老儿年纪小时,专一剪径;因见小人手脚活,便带小人归去到城里,教了许多本事,又把这个女儿招赘小人做个女婿。城里怎地住得,只得依旧来此间盖些草屋,卖酒为生。 即便年老体衰,孙老儿照样一扁担干倒了张青,在听完张青的交代之后,孙老儿估计也觉得,这货心狠手辣,是个道上的人才,于是也就起了惜才之心,将他带回城招了女婿。 在古代,打劫这个买卖,是个空手套白狼的活儿,说是刀头舔血,但回报率很高。孙老儿干了一辈子打劫,多少有瘾。 虽然后来年老干不动了,来到城内,将自己洗白过日子,但对于老本行这个有"前途"的行业,依然难以忘却,于是便有了将张青培养成接班人的想法。 于是后面"教了很多本事","不在城里住,在这里盖草房"也就顺理成章了,孙老儿下了大血本,又是教本事、又是搭女儿、投入基建,为的就是将这份黑道的事业,做大做强。 同时孙老儿有那么多年道上混的经验,自然有着自己庞大的黑道朋友圈,来往黑道上的朋友,知道这是孙老儿的店,也就多少会识趣点儿,不去专门惹麻烦,也就少了得罪黑道上人的可能。 那么官府这边,又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孙老儿在当地混了那么多年,自然有广泛的人脉,在官府之内帮着打点上下,加之,又没有苦主去告状,寺院之事,慢慢也就不了了之。 同时,对于自己开的这个黑店,张青有着明确的规划目标,针对性强,而且有原则性: 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 针对性强,自然安全系数就高一些,对于那些惹不起的,尽量不去招惹,一心一意,只做普通客商的单。 原则性强,不杀头陀、不惹妓女,不去害配军差役,这就使得最大程度地过滤了黑白两道上,能够坐下来来他家吃饭的人员,尽可能做到不去惹自己惹不起的。 按照《水浒传》中,官府历来佛系的做法,没有苦主,连寺庙被屠了都没人追究,对于这种活干得干净利索的黑店,自然也懒得过问。 毕竟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本地爆出这么大的黑店丑闻,年底考核不也是一个减分项不是。 因此,孙二娘的黑店之所以能够开得长远,跟她背后的男人张青,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自然会有个男人在默默地支持着。 开黑店的孙二娘逍遥法外在当时来看很正常。 首先,孙二娘开的店偏僻,不易被人察觉。店在偏僻的山上,她相当于那里的土皇帝,官府基本不会过问那里的情况。 二、官府没有证据。孙二娘把杀的人都做成了人肉包子了,即毁尸灭迹。官府即使知道了某人在那里失踪了,因为找不到尸体,没有证据,所以也没办法。我们现代不也有许多杀了人之后碎尸的吗,估计就是和孙二娘学的。 三、官府没有精力管。北宋当时官场腐败,各地起义四起,官府忙着镇压起义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心管这等小事。 四、作者就爱这么写。《水浒传》是一部小说,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写孙二娘逍遥法外就逍遥法外,写她被抓就被抓,这是作者的自由。 何止古代开黑店的孙二娘逍遥法外呀,我们现代不是也有许多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吗?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犯罪分子会被绳之以法的。 什么时候犯法了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犯法。孙二娘的黑点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法律在名义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把宋朝搞得乌烟瘴气,像林冲被逼上梁山,以及后来的宋江方腊起义,都发生在这个阶段,民不聊生,导致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大量的问题。而宋徽宗又没有一个很好的施政方针,导致像孙二娘这样的人在偏远的地方开黑店,北宋政府想管却没有证据。 第二,北宋的户籍政策没有现在完善。 现在的户籍政策很完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是宋朝期间不一样,当时的户籍政策虽然有,但是由于当时的苛捐杂以太多,很多人没有户籍,像武松犯事以后可以到柴进庄上躲避一样,很多失踪的人口在当时普查很难。 第三,小说就是小说,有一些夸张的地方也可以理解。 《水浒传》毕竟是一部小说,虽然有宋江起义作为背景,但是很多都是作者的想象,所以像孙二娘开店有时候可能是夸张了。 总之,任何时候都不要干违法的事情,遵纪守法是我们的责任。 梁山好汉中,如果要说谁最让人毛骨悚然,非孙二娘、张青这对夫妇莫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吃人,并把它做成了生意。 那么,像孙二娘这样的罪大恶极的人,为何能够平安无事?有人说,是因为此时大宋律法崩坏、黑暗腐朽,可问题是:作为小种经略府上的心腹,鲁达打死了一个卖肉的屠夫,却忙不迭地逃跑;武松、李逵都是因为打死了人才浪迹天涯,流落江湖的。 再举一个例子:那高俅想要陷害林冲,还得苦心孤诣,费尽周折把林冲骗到白虎节堂,最后还得走开封府的人情想要弄死林冲,而不是直接把林冲干掉。可见大宋的律法还是极具威慑力的。 那么,孙二娘夫妇卖人肉却逍遥法外,一定有原因: 一、孙二娘夫妇兔子不吃窝边草 孙二娘夫妇非常聪明,他们挑选的下手对象,都是过路的客商。书中是这样写的: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 从张青的自述可以看出,孙二娘夫妇下手的对象,并非本乡本土的人,很好地掩护了他们的罪行。如果对同乡同村的下手,乡里乡亲的,家里有几口人都熟悉得很,突然少了一个,肯定要大力寻找,要报官破案,官府派人来一查,不就露馅了? 而过路的客商就不一样了,古代交通不便,一出门就是十天半个月,而且道路艰难,盗贼遍地,谁知道会在哪儿遭遇不测?等家里人觉得不对劲,再出来找的话,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了。 而"十字坡"正好处在客商的必经之路上,从书中的描述就能够看出来:约莫也行了二十余日,来到一条大路,三个人已到岭上,却是巳牌时分。 所谓的"大路",就是官道,古代修路不易,连接两个市镇的也就一条官道而已,所以十字坡从来不缺少过路客商。而且,"十字坡"的十字,也有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之意。 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讲,反正杀害的不是村里人,又惧于张青夫妇的凶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绝了报官的念头,这个黑店就这样一直安安稳稳地开张着。 而对于客商来讲,看到这家店的周边还有村民居住,无形之中就放松了警惕。如果这儿孤零零地开着一家店,那才是值得警惕的事呢。 二、吃人在当时并不稀奇 武松和张青搭上线之后,张青很坦然地向武松透露了自己的生意经: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 这摆明了是在告诉武松,我就是卖人肉的,如此坦然、如此平静,淡定地让人毛骨悚然。 谋财害命吃人肉,放在任何时候都是骇人听闻的事情,张青难道不怕武松翻脸?当然不怕。武松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没有表现出惊奇、也没有因此和张青夫妇划清界限,反而成为了在梁山上最好的朋友。 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吃人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书中另有一处情节,在打下无为军、活捉黄文炳之后,出现了一处骇人听闻的情节:李逵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黄文炳身上的好肉,被李逵割下来做成了烧烤,现割现烤现吃,随后又把黄文炳的心肝做成了醒酒汤,大家每人一碗。 也就是说,梁山好汉一起把黄文炳给吃了。吃得异常精细、异常高兴,兴致勃勃。这不是再一次说明吃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吗? 张青把客商做成人肉包子之后,每天还挑到村子里去卖,一个人肉包子店开在左近,难道村里的百姓不知道那是人肉包子吗?当然知道,可他们还是坦然地花钱买来当作食物。 这些村民未必有胆子杀人,可吃起人肉来却坦然异常,也许在他们眼里,人和猪羊其实没啥区别吧。既然如此,还举报孙二娘干什么? 三、律法不出县 前面曾经说过,宋朝的律法是相当严厉的,但这个严厉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只限于城郡治所。 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郊区的管理者,并不是政府人员,而是当地的乡绅豪强、大势力、大家族,法律的触角根本伸不到乡下。 例如东溪村,话事人就是晁保正,例如曾头市,就是曾家说了算,例如祝家庄,就是祝家一言九鼎。村民但凡有了纷争,第一个想到的绝对不是官府,而是这些豪强,偏偏这些豪强说话还特别管用。所以,乡村实际上是"不属于大宋法律管辖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主要的宋朝政府的编制有限,县里没有财力在乡村派驻工作人员,但乡镇的赋税、钱粮、丁役等又少不得,于是他们与乡间大族豪强合作,由他们替代政府治理乡间。 很显然,这样做的话政府很省事,却造成了乡间成为法律的"真空地带",给孙二娘夫妇这样的不法分子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道理很简单,民不举官不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举报这家黑店对村民又没啥好处,所以干脆听之任之。 尤其是在一些穷乡僻壤的小村落,总共就那么几十户人家,更没有人愿意出头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甚至,这些村民已经和孙二娘等达成了默契,成为这家黑店的"同伙",为他们打掩护。 我们还要看到,孙二娘的黑店里,是有帮手的,这帮手难道不是周边的村民吗?难道他们回家会守口如瓶吗?真是越想越让人毛骨悚然啊! 结语:孙二娘夫妇能够逍遥法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经营的行当,在当时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既然大家对吃人肉不以为然,谁又会冒着得罪孙二娘、张青这对凶人的风险去举报呢?大家装作不知道,愉快地一起吃肉不好吗? 施老先生写这一段,其实是告诉大家:这个社会是吃人的。 《水浒传》中实际上不乏吃人肉的描写: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以卖人肉为生;旱地忽律朱贵和催命判官李立也卖过人肉;火眼狻猊邓飞吃人肉都吃成了红眼病;矮脚虎王英犹喜人类内脏为食材的"酸辣醒酒汤"……。 然而书中对上述吃人肉的恐怖细节,并没有具体描述——到底吃了没有,谁也不知道。 真正吃人肉的场景只出现过两次:一,黑旋风李逵一锅米饭佐以人腿烧烤下饭;二,众头领将奸贼黄文斌烤着吃了。 孙二娘到底卖没卖过人肉包子。 武松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与西门庆,被判刺配孟州,临近孟州城时发现了这片酒家,从樵夫口中得知,此去孟州城只有一里路。 也就是说,著名的十字坡在孟州城乡结合部,就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这里不是荒无人烟的"龙门客栈",消失几个江湖流浪汉没人会在意。想在人流密集的关键路口长期经营一门买卖,非法手段显然是瞒不住的。 当时的孟州地处运河经济带中上游,算是一个比较繁荣的中等城市。而十字坡地处交通要道,必然有一定的人口流量,自然也有些名气,官府不可能不知道这家野店的存在,如果真是明目张胆的"卖人肉",怎么可能躲得过官府的眼睛? 试想,孙二娘本就是土匪山夜叉孙元的女儿,张青也是个剪径的土匪,且有人命在身,迫于生计在这里开个小店度日。十字坡搁到今天也就是个城外的农家乐而已,我们想象不出毫无背景的平头老百姓,有何能耐兜得住天大的罪恶? 要知道,《宋律》中的头等大罪是谋反,第二大罪状就是采生折割(杀人并摘取器官)。这种反人类的罪行,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被容忍。宋朝虽乱,但主要指的是北部防务安全,国内的经济社会相对文明。谋财害命有可能,但"卖人肉"这种毛骨悚然且随时可能露馅的事,想想都不可能。 武松是久历江湖之人,他第一眼就看出孙二娘绝非等闲妇人,且看: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这哪里像个正经做生意的良家女子?因此,这时候的武松对她已经有了戒心。 酒肉上齐之后,那武松拍开一个馒头(肉包子),吃也没吃就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狗肉的?"——这叫找事,或者叫投石问路:这种"无理"的挑衅也就武松这样的人敢! 其实此时的孙二娘已经有些不爽,但她仍然很有涵养的否认了武松的怀疑:"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哪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味道?"。 武松又说:"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不敢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去填河"。 注意:这显然是武松想象出来刺激孙二娘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女人和她的酒店一定有问题。 试想,他如果真知道这家黑店的底细,怎么还会向樵夫东打听,西打听的?而且,有关十字坡的状况,他也是事后通过张青的描述才知道的。 孙二娘也直接指出了武松的诬陷:"客官哪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 武松还是不依不饶:"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象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 但武松并没有向孙二娘展示被发现的"毛"——武松在讹人。 随后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当得知人家老公不在家之后,武松更来劲了:"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 实际上,我们已经感觉到武松话里话外已经有了轻薄调侃之意了——孙二娘当然也看出来了,她的嘴角一定轻轻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这厮"。 看得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孙二娘只把武松三人当一桩正经买卖来做。因为此前她老公张青也交代过她,三种人不能坏其性命:一,云游僧人;二,行院妓女;三,流配犯人。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武松来招惹她,她不会主动伤害他们。哪承想遇上一个"不长眼"的愣头青前来寻衅滋事——是你自找的,别怪老娘手狠。 还有,孙二娘如果真想害他们,最早上来的那一桶酒里,应该就有可怕的东西。在武松另有深意的要求之下,她又从里面托出一些"十分香美的酒"——只是浑些。 后来七七八八的事情发生之后,张青是这样描述的:"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的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 张青显然是胡扯淡。 人的肌肉与脂肪组织,跟其他动物的肉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吃惯牛羊肉的人,怎么可能吃不出来呢?您还挑到村里去卖,村民们难道都是鬣狗托生?这么长时间了,难道就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张青只是吹了个牛,显得他很江湖,很凶残:因为这才是野性澎湃的硬朗世界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素养"。 这家黑店不可能卖人肉,但并不说明他们不会谋财害命——别忘了,这对凶狠的夫妻本来就有打家劫舍的前科。 如果过往客商的行李"沉重",被麻翻后杀害并毁尸灭迹,是完全有可能的——剥人房里悬挂着"五七条人腿",还绷着几张人皮,这显然是在分尸。 但给他俩一百个胆子,他们应该也不敢卖人肉,否则早被官府收拾了。 社会发展到那个地步,自然啥事都有。杀人越货,官匪一家亲,官匪勾结,欺行霸市,乱成一锅粥了[捂脸][捂脸][捂脸]。做为政府支哄一天是一天,上面不追究,下面不管,老百姓不去县衙告官,睁只眼闭只眼,只当没看见。不过用人肉做包子也是有点夸大了,那样做生意会有几个人去吃,敢吃,能吃。水浒传里的事半真半假,文学作品不可当真。都是个人想象,为了剧情需要,更容易被人传播。写的厉害 一些。什么武松打虎,什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人肉包子店,吃三斤牛肉。就像西游记,你能说有多少是真的,猪八戒,孙悟空。 孙二娘,女,汉族,绰号母夜叉,惯常做人肉包子,由于十字坡偏僻,也没有人报案,更由于朝廷法治黑暗,官府也就不主动过问。使得孙二娘暂时逍遥法外。孙二娘本来是不能逍遥法外的,因为打虎英雄武松的到来彻底折服了她,从此她夫妻二人一生追随武松,跟随武松上二龙山,上梁山,也由于读者对武松的喜爱,大家对因为她上了梁山,官府奈何不得,其后接受朝廷招安,赦免所有罪行,你看梁山的头部人员,那个不比孙二娘的罪行大,宋江杀阎婆惜上山,这中间杀人无数,灭人全家,卢俊义也是杀妻上山,哪一个没杀过人,打过朝廷城池,抢劫粮食。招安就是洗白的过程。朝廷赦免,但是苍天没有赦免,他们在为国出力后也战死,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孙二娘被杜微飞刀打中而死,后追封旌德郡君。 谁来管? 在《水浒传》里,人肉厨师孙二娘开着黑店却能逍遥法外,没有人管的原因很简单:想管的没有能力,有能力的不想管,她当然能够肆无忌惮。 怎么看,水浒世界主要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不法之地。在那样的环境里,出门在外,一切只能靠自己,至于结果如何,只能看运气。 以大树十字坡的孙家黑店为例,个人武力强大,但不够精细都会载个跟头,比如鲁智深,但他属于运气好的那种。至于大多数人的命运,则属于"不走运"。 张青道:"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 有一身过人武力的好汉都难以自保,更不用说软弱无力的普通人,对于"不挑食"的孙二娘来说,他们只是送上门的"食材"。 类似的黑店在电影《新龙门客栈》中同样出现,也就是老板金镶玉的客栈。 电影其实也解释了为何无人过问的原因。在那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唯一的军事力量便是守卫边境的军队,但是,金镶玉镇守边关的千户关系非同一般,所以能够杀人越货、肆无忌惮。 以同样的逻辑来看,只要在官府经过的时候孙二娘小心谨慎,或者用心打点,不让官府的力量干涉或察觉,孙二娘的无本买卖就能继续生意兴隆。 当然,水浒里更加混乱,胆大包天的孙二娘竟然敢对解差下手,而且看上去她都不是第一次这么做,说明官府也不会来管。 只靠个人的武力不行,而官府的势力也靠不住,唯有本领过人、精细过人的武二郎才能制住这个女魔头。 然而,好汉武松却与这个女魔头义结金兰,对她的滔天罪行却又不管,不干涉不过问。 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清楚得到结论,没有能力自保的,只能束手待毙;有能力有责任的官府听之任之;能够制住孙二娘的武松却又不当一回事,不以为那是应该制止的恶行。所以,没有任何外力可以介入,虽然开着黑店,人肉厨师孙二娘当然可以逍遥法外。 在乱世中,很少有人会为无辜百姓出头,就衬托出"替天行道"的虚伪和讽刺。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孙家黑店的位置偏僻, 很不容易被官府注意! 先麻醉后杀人的手段, 使孙家黑店保密方便。 该黑店经营人肉包子, 对外却称之为牛肉包, 既毁尸灭迹逃避罪责, 又能保密而生意红火! 使其餐饮业有合法性! 杀人动机有侠义特色。 宋朝黑暗统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