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OPPO自研芯片开始大规模曝光。 据传,2023年将会有OPPO的4nm自研处理器上市;2024年,OPPO的5G集成SOC也会如约而至。 这让人有点感慨,提前8年入局芯片行业的小米,为何没有这么快的进度呢? 1.早早的入局,血本无归的第一次尝试。 2014年,当小米在国内站稳脚跟时,就开始着手自研芯片,背着好基友高通,偷偷摸摸注册了一家名叫松果电子的芯片公司。 2015年,第一款芯片流片成功。 经过28个月的研发、测试,2017年,小米正式发布了澎湃S1处理器,和搭载该处理器的手机小米5C。 其实是一款2015年的芯片,发布就已经落后 作为一款中低端8核64位处理器,澎湃S1采用了28nm工艺,最高主频达2.2Ghz。为了平衡28nm制程的功耗,采用4大4小核设计。澎湃S2还搭载了四核Mali T860图形处理器,以及32位语音DSP。 从产品上来看,澎湃S1的部分规格已经超越了麒麟655,略低于神U骁龙625,已经算是一款不错的中低端芯片了。但是发布的时机晚了两年,在当时只能算是一款中低端芯片。 但是从载体的市场表现上来看,小米5C仅仅卖出了不到50万台。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2.陷入无底黑洞,沦为同行笑柄 澎湃S2,产品对标骁龙720和麒麟960。 高开低走,胎死腹中 目标定的很远大,可现实很残酷。 网传澎湃S2流片5次均告失败,5次流片浪费了红米整个系列的利润,最终澎湃S2胎死腹中。 澎湃S2的失败对小米打击很大,甚至友商还把澎湃S2的失败当成了反面教材,提醒员工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3.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解决完产品问题,基带方面又出了个大麻烦。 网传原本谈好的某发科,又只能提供单4G的基带,并且专利费还要自己解决。 澎湃S1就是因为基带问题,仅支持中国移动网络。同样的问题,也继续困扰着小米接下来的芯片研发。 不同于华为的通讯服务商出身,小米一点基础也没有。它想自研基带,就得付出远超于芯片本身价值的专利费。 而作为新兴的芯片公司,小米又受着某发科、某通的掣肘,无法购买现成的基带。 小米处理器设计,至此便陷入了泥潭无法脱身,只能解决其他的小芯片。 雷大款不会放弃研发芯片,但是处理器还是需要时间的 作为新入场芯片的公司,OPPO也肯定遇见了小米同样的问题,那它为什么就可以成功突围呢?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小米自身性价比的基因在作祟! 芯片很难,几次流片失败就能阻止一个公司制造芯片? 不,流片失败很常见。手机芯片设计的难度对于大厂来说并不高,难在基带。 高通、联发科的基带不卖? 不,钱够了他们公司都卖给你。 专利费太贵交不起? 不,平均在每台手机上面,仅增加几十块钱。 …… 小米是不愿意多花钱去做一款成本高几百、体验不一定比别人好的产品。本身利润就低,大投入自研基带、处理器,卖又卖的不好,性价比太低了。 为了一个噱头,小米不敢赌也不能赌。 而这些,OPPO都不在乎。33个月的平均换机时间快到了,华为3.2亿老用户,在2022年4季度起,将开始大规模的换机。 这才是OPPO急需扛起"自研"大旗的真正原因! 而小米……只能寄希望于小米内部芯片迭代做得非常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