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坐上去金昌的汽车,感觉车里面人说话,根本听不懂了。在火车上毕竟说普通话的人多,能听懂。汽车上的人基本都是去武威、金昌的,说的话,我基本一句听不懂。我心想,去到金昌听不懂人家说话怎么办呀?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柏油马路上行驶,两侧基本都是高大的光秃秃的大山,几乎寸草不生。山坡上还有成群的羊在慢吞吞地低头吃着东西。我看到光秃的山坡连点绿色都没有,也不知道它们吃什么东西。 也是后来在金昌待了很长时间后才知道,它们在山坡上吃的就是草,只不过大西北的草,由于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西北的草长的都是小叶子,长得也不高,颜色也不绿。西北的草碱性大,牛羊吃了山坡上的草,就像吃了中草药,身体好,肉质鲜美,羊肉没有膻味。 汽车中午的时候在武威汽车站停车,稍事休息。下去了不少武威人。去金昌的人几乎都在武威吃午饭,我看到路边的小吃摊上摆的一碗一碗的凉皮子,有黄色的,有黑色的,有宽的,有细的。山东老家见都没见过,真想尝一尝。可爸爸说,咱们不敢吃那些东西。我心想咱们为什么不敢吃那东西? 以后慢慢才知道,大西北人顿顿饭离不开辣椒,真是无辣不欢。吃凉皮子必须放许多辣子和醋才能吃出真正的味道。而我们山东人恰恰最不爱吃醋和辣椒。所以,我再馋,我爸也没让我尝一尝武威凉皮子。 吃完午饭全体上车,从武威向金昌进发。途经永昌,看到了西路军全军覆没的一大片坟地。荒凉至极。永昌到河西堡有一段荒凉的戈壁滩就像人们脑海里的月球一样。只能用荒无人烟来形容了。 终于到达金昌了。爸爸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我只好住在我哥哥嫂子家里。那时哥哥家还住的单位里分配的平房。 一到下班时间,单位的大喇叭里就开始放当时的流行歌曲。屋里有彩色电视机,沙发,五斗橱,大立柜。睡觉的地方是床。做饭用的是煤气罐。吃饭去公司的食堂买馒头,自己做点菜就行了。 哥哥嫂子的饭量都很少,一顿饭只吃两个馒头。那馒头软软的,我饭量很大,我觉得,吃四个馒头我都不够。但也不好意思,吃哥哥嫂子两个人的分量呀,我说我吃两个就够了。结果,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饿的咕咕叫。也不好意思吭声。 后来,我的饭量也逐渐的减少了。 和老家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就是金昌的西瓜特别的多,一买就是成麻袋的买,又便宜,又好吃。金昌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西瓜的生长,西瓜的味道特别好吃,沙沙的。就是我们初中地理课本里讲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一样的景象。 在山东老家,虽然是农村,整个夏天全家人也吃不了几个西瓜。在金昌一个西瓜切成两半,用勺子挖着吃。家家户户床底下都是成堆的西瓜。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金昌夏天没有蚊子,到了夜间还很凉爽。 因为天气干燥,缺水。根本就没有蚊子的生存条件。老家夏天还要挂蚊帐。挂上蚊帐,有时也有蚊子进到蚊帐里,根本休息不好。这也是我觉得唯一比老家好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