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八方,铸就泱泱大国;励精图治,开创繁华盛世。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千古帝王成就史家之绝唱。 帝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群体,由于历史环境的制约和人为的因素,帝王宝座始终散发着炫目的光环,在此光环笼罩之下,帝王身世也变得扑朔迷离、高深莫测。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期都是有君主专制类维持国家的统治,帝王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他们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点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戒鉴;小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的维系安顿,处事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收到启迪。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黄、人皇,人皇最贵,可改"王"为"人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以彰显自己的尊贵。 秦始皇 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0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他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的东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帝王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每一位帝王身上都笼罩着传奇色彩。帝王头上闪耀着让人仰慕的历史光环,同样也有被人津津乐道的另一面。任何一个开创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帝王都是伟大的,或善将兵或善将将或兵将皆能驾驭,这种征讨四方运筹帷幄而成的帝王,从历史意义上来说,都是乱世的终结者,有了这些开国之君,才有之后的休养生息,才有之后的盛世,才有璀璨的文明和强盛的国威以及相对安宁的民生。同样,那些国灭君亡的帝王,总会有灭亡的原因。 但无论他们的政绩是否卓绝,处事是否明断,他们仍旧坐拥后宫万千女子,呵斥中华万里山河,所以,历史上才上演了那么多子弑父、臣弑君、兄弟阋墙、互相斫杀的骇人听闻的悲剧。在封建专制的淫威下,善良的人们只知对皇帝的顶礼膜拜,把宫廷看得无比神圣。殊不知,宫廷绝不是圣洁的殿堂,皇帝也不是天之骄子。宫廷里充满了污垢、阴谋和血腥。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等等,只不过是防范百姓的樊篱、禁锢异端的锁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