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数字经济核心底座,产业链龙头全梳理
数据安全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
伴随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发展的20多年,数据孤岛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数据安全风险(信息泄露、恶意攻击、算法滥用等)日益暴露出来,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优先级将高于数据共享和数据孤岛。#2月财经新势力#
数据安全产业起源于网络安全产业。2023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标准供给结构和覆盖范围显著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水平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数据安全#
当前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随着国内信息安全和信创政策的催化,我国数据安全产业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数据安全产业链
数据安全产业链非常清晰。典型的数据安全应用场景通常包含四类参与方:公民及经济体等数据产生方,互联网厂商作为数据使用方,相关部门作为数据监管方,技术储备丰富的IT企业特别是安全厂商是技术服务方。
资料来源:中银证券
顺着"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发展业态层层迭代,数据安全行业已经发展到全新阶段,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优先级远高于数据共享和数据孤岛,从股权架构(国资)、产品服务占比变化(数据安全产品)、政策主导权(监管部门或占优)等多角度分析。
数据安全产业链及上市公司梳理:
数据安全核心环节梳理
密码安全芯片
密码芯片可实现高性能密码运算,并为密钥存储和密码运算提供安全环境。
上游密码芯片环节技术壁垒较高、集中度较强,国内高端密码芯片厂商约为5-6家,知名厂商包括国芯科技、卫士通。
国芯科技布局应用于POS机、IC卡的终端安全芯片等,其安全芯片产品综合性能达到海外龙头技术水平,下游客户也为信安世纪、格尔软件等。
苏州国芯作为国内领先的安全密码芯片厂商,其安全密码芯片性能行业领先,
三未信安于2015年开始布局密码芯片研发,重点聚焦三大核心技术密码算法高性能运算、FPGA开发和PCI-E高速数据的传输
商用密码产业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资料显示,商用密码的产业链上游为密码芯片、密码服务器的研发设计,中游为密码软件、密码系统、密码整机等密码产品及服务,下游多为政府、电信、金融、医疗等行业客户。
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分散,传统与新兴密码厂商各具优势。
商用密码厂商主要分为传统和新势力厂商两大类。
1)传统厂商:多为《密码法》颁布前就已经开展密码业务的传统密码企业,主要包括卫士通、格尔软件、吉大正元等,传统厂商过去主要提供CA系统、身份认证、数字证书等商用密码产品,其中卫士通作为中国电科的控股子公司,也涉及部分普通密码业务。
2)新势力厂商:多为《密码法》颁布后开展商用密码业务延伸的新企业,主要包括信安世纪、三未信安、数字认证等,新势力厂商在《密码法》颁布之前多为CA中心,主要利用上游厂商的发证系统提供CA认证服务,《密码法》颁布后,新势力厂商迅速拓展原有产品线,加快密码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据IDC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跟踪报告》,2022H1身份与数字信任软件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为亚信安全、数字认证、吉大正元、格尔软件、信安世纪,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0%、6.6%、6.3%、6.0%、3.8%,合计市占率仅为30.7%。
数据库安全
数据安全的核心是对"数据"全方位的安全防护,近年来数据泄露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政府和企业各社会机构均加强了对数据的保护。
尤其在当前信创产业的高速发展下,国产数据库逐步替代IBM及Oracle数据库,也会为数据库安全市场带来新增量。
国内内部厂商包括启明星辰、安恒信息、天融信、奇安信、绿盟科技等。
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政府与企业端受疫情财政影响的需求即将爆发,网络安全厂商正在步入正向循环,数据安全业务收入快速增加+传统安全提供稳定现金流➡渠道+直销体系建设完成导致研发费用率下降➡研发平台效果初现,研发费用率大幅下降➡归母净利润的上升,网络安全收入与利润的剪刀差正在兑现!
查行业数据,就用行行查!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