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如此看重基建?强国必修课,美国百年前就是基建狂魔
#头条创作挑战赛#
"要致富,先修路"
如今的中国,总是被冠以 "基建狂魔"、"中国速度" 等称号。
据美国彭博社,在2022年4月发表的文章中称,中国在基建系统的计划投资经费高达 14.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3万亿美元 。
这些年来,中国为何要大兴土木,每年斥十多万亿巨资去搞基建?看看百年前的美国就知道了, 可以说 发展基建,是成为一个强国的必修课 。
"基建狂魔"并非只有我国, 事实上, 美国算得上是 第一代"基建狂魔" 了 。因为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比中国还要更早很多年。
当清政府还在 饱受各国列强入侵,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忍受种种割地赔款的屈辱之时。美国就已经在1869年,建成了贯穿美国东西两岸的铁路。
到1890年时,美国的铁路总里程数甚至已经达到了 26900公里 。
百年前的美国基建
美国的基建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美国后来的繁荣与发展,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从 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过去的百年中,美国大致经历了 四次大规模基建:
罗斯福时期 , 复兴工业,"以工代赈" , 大力修建公共工程 ;
艾森豪威尔时期 ,修建了足以囊括全美国的 州际公路系统,铁路,以及大型水坝 等;
克林顿时期 ,主要为 新基建领域 ,提出 "信息高速公路" 的计划,为美国在后来30年的科技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了 奥巴马时期 ,则利用修建基础设施,来改善美国经济萧条的情况。
而像世人皆知的 帝国大厦、胡佛水坝、金门大桥等等工程奇迹,其实都是美国人在二战之前就已修建完成的 。
金门大桥
上世纪30年代,即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依然修建了世界第一高楼—— 帝国大厦 ,使之成为了当时的 世界最高建筑。
且它 "世界最高" 的地位,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没有建筑能够打破。
修建中的帝国大厦
帝国大厦 楼高 有381米,共102层,在1951年加了高约62米的天线后, 总高度增加至443.7米 , 这个高度即便是放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依旧属于一个超高建筑了。
值得一提的是, 帝国大厦从1930年3月17日开工建造,到1931年4月11日竣工,历时 410天 。 "410天"、"443.7米",意味着一天就能建造一米 ,这便是美国基建在百年前就已经达到的速度 。
中美对比
除了众多建设工程以外,美国对于公路、铁路、机场建设也毫不逊色。
铁路方面 ,在巴拿马运河没有开通之前,美国的铁路网长度一度达到41万公里。截止2021年,美国铁路网的运营线路长度有缩减,但也 超过了26万公里,保持着世界之最 。
在中国,截至2021年底, 中国铁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超15万公里 ,只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其中 高铁运营里程却达到4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 。
公路方面 ,美国 公路总长度685万公里 ,其中 高速公路10.8万公里 ,而这些公路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修建完成的。
目前 中国公路总长度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1万公里 。
机场方面 ,美国如今有 19627座机场 。其中,哈兹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是美国最繁忙的机场,每年有超过1亿的乘客来往于这座机场。
而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中国仅仅只有 252座机场 。
正因为曾经的美国,在基建方面的大兴土木,才让美国经济在那个时期再次得到了一个飞速发展,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强的国家。
但由于美国基建很多都是百年前的建造了,现如今的 美国也面临了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
早在2021年11月,美国白宫就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有 超过45000座桥梁和五分之一的道路,状况不佳 。
另外,还有数以百万的美国人,仍然从铅管中获取水源,关键是这其中的许多铅管,都还是在一个世纪前安装的,但长期接触铅无疑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为此,美国政府表示, 计划在未来的八年内,美国将在基础设施上花费1.2万亿美元 。
但即使如此,在百年之后的今天,美国的综合国力依然稳居世界第一,足以见得基建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了。 强国必修课
所以我国为何要发展基建?
第一, 顺应发展需求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百废待兴,我们迫切需要建设新的家园。
所以中国基建开始从零开始,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中国高铁,公路,铁路,以及各种交通设施......
一步步发展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模样。
三峡大坝
第二 ,基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 ,发展基建既能够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人口分布不均,尤其是一些偏远,闭塞的山区。一个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地区,是永远无法真正发展经济的。
如果要带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需要跨越山和大海,走过那些崎岖蜿蜒的山路。有铁路运输,有公路运输,有穿山隧道,有跨海大桥,甚至有飞机。
北盘江大桥
让里面的人走出去,物资运出去,也让外面的事物传进去,实现与外界的交流,让内部的生产资源真正流动起来。
当然有交通还不够,还要建设电力,通信,发电站,自来水厂等设施,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第三, 发展基建能够增加促进就业 。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如火如荼,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用人需求,增添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且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而相应人才的加入与基建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才投身于基建事业,也能使得自身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真正的价值。
相比于第一代"基建狂魔"美国,我们作为新兴的"基建狂魔",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一个强国的必修课。
但 中国基建并不仅仅只建设中国,中国基建还应该走出去,进行海外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