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海将再现江南水乡烟火地,700年罗店古镇启动焕新
绕三湾,穿九街,十八弄里觅罗溪。
摇轻舟,越石桥,陌巷深处寻酒肆。
唱童谣,过稻乡,花神堂上祈丰年。
雕龙船,绘花灯,悠悠曲中梦江南。
今年,宝山区罗店古镇"城中村"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在不远的将来,这座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就将焕发新生,以"江南水乡烟火地"的面貌重新亮相。
此次改造在古镇风貌、历史文化的基底上,打造高品质的古镇功能和形象品质,引入特色商业产业,让生活在古镇上的人们更有滋味。
壹
与网红地标一河之隔的"城中村"
罗店城中村项目中共包括6个地块,一期4个。其中,率先启动拆迁安置的A9地块,紧临练祈河,对岸就是唯一荣获"鲁班建筑奖"的寺庙——宝山寺。
金海龙,罗店镇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指挥长,负责动迁工作。春节前,金海龙和团队就基本完成A9地块一期金星村和东南弄村的动迁居农民首套房源安置。
一家四代生活在金星村的沈伟平就在其中。37岁的沈伟平说,与隔河而望的网红地标相比,这里就是典型的"城中村", "巷子都很小很杂乱,厕所都没有,我们都是拎着马桶的。我孩子也一点点在大起来,不希望他也住这种房子。"
(祁北佳苑的三阶式马头山墙设计与古镇遥相呼应)
去年下半年,罗店镇"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为了给动迁百姓吃下"定心丸",罗店镇先期建设了7个动迁安置基地,71万平方米的动迁安置房已陆续竣工、交付。
此外,政府部门还推出相关举措,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在首套房基础上,可提前申领第2套。 "保障房造好后,镇党委、镇政府就把100多套房子预留下来,先解决A9地块上的动迁老百姓。考虑到有些老百姓家里,有年纪大的、瘫在床上的、家庭人口多的、外面原来没房子的等各种情况,政府就出面来解决这一部分老百姓的困难,由村里把关,动迁工作组再审核。" 金海龙说,目前已经有22户家庭拿到了2套房的钥匙。
(罗溪佳苑)
春节前,沈伟平一家就提前领到了两套新房的钥匙,圆了几代人的安居梦想。新房恰好就在老房子一路之隔的罗溪佳苑:新中式的小区处处体现着古镇的元素,现代化社区的配套也让未来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升。
"很好的,都是电梯房,进去就感觉心里面舒服。过了年以后再装修,弄好之后嘛就全家人搬进去住了,生活水平也肯定会上去,以后嘛就肯定可以邀请朋友到我家来做客。"
贰
"江南水乡烟火地":4公里景观水岸线环绕
更让沈伟平惊喜的是,小时侯经常兜兜转转的古镇老街也将在这一轮改造中重焕生机。
罗店镇是元代至元年间,因商人罗升在此开店形成集市而得名,明代前期已成大镇,为当时嘉定县七镇五市之首,有着"金罗店"之称。整齐的河岸,人字形屋顶的房屋鳞次栉比,雪白的墙,青色的瓦,朱红的门窗,不规则排列的门户和吊脚屋檐,极具古韵。历经世事变迁,古镇的光芒逐渐褪去。
罗店镇城建办主任杨明说,以此次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将在12.2公顷的古镇核心风貌保护区打造一片"江南水乡烟火地",其间的4公里景观水岸线将成为一大亮点。
(练祁河)
(练祁河沿河景观步道效果图)
"罗店水系非常发达,全镇有203条河道。通过这次城中村改造契机,将几个地块由罗太路、亭前街、罗升路、罗溪路等路网,跟练祁河、荻泾河、市河、顾泾河等水系串联起来。"
(市河)
市河是风貌区内唯一的一条风貌保护河道,全长1110米,平均河道宽度14米。自西向东分别为:亭前街河段、韩家湾河段、张桥街河段。通过岸坡改造植绿,打通市河沿岸。
(市河两岸效果图)
尤其环绕"城中村"项目的4公里水岸线,一经串联,整个罗店便"活"起来了。岸上,市民可以通过沿河步道打卡宝山寺,同时也可以在4公里水岸线上,以划皮划艇或乘游船的方式,另一个视角看古镇。
(对古镇风貌区内,亭前街延伸段的亭前东街进行提标改造,改善风貌)
(亭前东街提标改造效果图)
此次改造也格外注重保留保护历史文脉,为村民留住乡愁。保护、修缮大通桥、敦裕堂等历史建筑,仿照旧时风貌打造商业片区,传承城市记忆。同时,老镇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将随之更新,恢复"金罗店"的风貌。
(1小时可达的身心净化之地、4公里水乡的慢节奏生活区,利用水系串联各大景点,统一规划4公里水路城市景观,建立沿河慢行系统)
宝山区"两旧一村"专班办公室负责人乔欣说,相较宝山区其它城中村项目,罗店古镇城中村改造采用"留改拆"的模式,结合古镇风貌保护,保留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古镇功能和形象品质,形成商业产业集聚,让生活因古镇而有滋有味。
"改造完了以后,就把这边单纯本地人生活的区域,打造成一个能够吸引市区的人到这里来休闲旅游的、接受文化传播的一个古镇。对本地的居民来说,改造开发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商业机会,带动生活质量的提升。"
(罗店镇供图)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