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在苦难中表达人生的美丽与明朗
如果说优秀的作家大都是在用心灵去创作,那么史铁生应该是个特例,因为他不仅是用心灵书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更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困境和苦难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帝突然拿走了他的双腿,世界一下子全黑了。"这是史铁生在作品里对自己遭遇的描述。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的哀怨与矫情;相反,给人留下突出印象的是他对美丽人生的体验和畅想。"他的作品通体贯注着一种对人及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人评价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的,论死是矫情的。"
史铁生作品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论:《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答自己问(上)、(下)》、《写作四谈》 等。
史铁生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精神标志。在作品中,他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着人类与人生的诸多道理:生死、命运、情感、金钱、道义、信仰……对于当代青年,特别是那些遭逢人生厄运的人而言,他的作品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始终像一面坚强的旗帜迎着人生的暴风雨里烈烈飞扬。"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他本人被选为20世纪中国百位作家之一。
关于史铁生的突出成就,我们可以借用作家韩少功的话来加以说明。韩少功说:"《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它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确实,史铁生的小说创作是一种独异的生命的存在,是一种对人的命运的倾听与倾诉。看史铁生的作品,常常无端地陷入一种思索。但是,这种思索相对于文字的内涵来说也往往显得浅薄。他对于写作的宁静和执着,对于生命的冷静和超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回忆,对于每一个关心他的人的友善和热情——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亲切而意味深长。而且,史铁生这三个字已成为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激励着无数身处困境的人,勇敢面对挫折,拥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