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摩托车10年报废的国家,一个大中城市不准摩托车行驶的国家,你感觉能造出好质量的摩托车吗? 为何很多人宁愿选高价进口摩托车,也不买便宜的国产摩托车?车主:烂泥扶不上墙! 很多摩托车爱好者都知道,圈内人玩摩托车的大多会选择进口的摩托车,即使这些摩托车价格昂贵,而家用而言,合资摩托车也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纯国产摩托车,在国内并不受欢迎,往往只有预算低的消费者,才会选择国产摩托车。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国产摩托车就是没有国外的摩托车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的差距,国产摩托车和国外摩托、合资摩托车的差距更加难以追赶,甚至是不可能赶超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几个例子: 1、本田的CG125四十年前的车了,到现在还没有被国产摩托车品牌吃透。目前市面上的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的CG125依然是摩托车市场的畅销车型,这台125cc的单缸风冷发动机(03款CG)最大输出功率7.5KW,最大扭矩9.6牛米,40年前的技术了,动力不算强,但是就是耐用故障率低,国产摩托车哪款发动机能比? 2、国产摩托车的壳子造的是越来越好看了,但是骑行质感和稳定性,依然比不上进口甚至合资摩托车,这一点开过合资摩托车和国产摩托车的人都有体会。 3、国产摩托车到现在都造不出一台四缸摩托车发动机,钱江黄龙600还是用收购来的贝纳利的技术,而像MOTOGP这种摩托车赛事,国产摩托车甚至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那么,国产摩托车发展了几十年,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呢?国产汽车这几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什么国产摩托车总是烂泥扶不上墙?其实这个现象,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车企的原因和政策的原因都有: 1、禁摩政策。目前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基本都对摩托车有着严格的限制,有的不准上牌,或者牌照特别贵,需要摇号,有的禁止市中心通行,摩托车一下子成为了"过街老鼠"一般,在禁摩政策下,一线城市买摩托车能上牌的,基本上经济实力都很雄厚,都会选择进口摩托车,四五线城市会选择合资摩托车,国产摩托车没有高端市场空间,只能和低端合资摩托车抢市场。 2、强制报废政策。根据2013年5月1日正式实行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内第五条第十一项规定:正三轮摩托车使用12年,其他摩托车使用13年。也就是说,一款摩托车无论车况如何,13年都要强制报废,既然如此,车企也就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制造质量好的摩托车。 3、国内摩托车企短视。国内的摩托车企,有一个算一个,都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有的是造摩托车赚到钱了去搞汽车,有的是和国外品牌合资,沦为代工厂,其余的,沉迷于打价格战,缺少自主研发的动力。 就这样,国产摩托车和国外摩托车的差距越拉越远,如今东南亚市场,日本摩托车的占比超过90%,中国摩托车无立锥之地,在国内,消费者也是优先选择进口摩托车,其次是合资摩托车,最后才是国产摩托车。 相比国产汽车,我对国产摩托车的前景要更悲观,因为国产摩托车基本上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既没有政策上的生存空间,又面临进口摩托,合资摩托车的双层夹击,很难有出头之日,从整体水平上来说,国产摩托车相比国外品牌差了一大截,很难去追赶。 谢谢邀请: 我1997年买的第一辆摩托车是号称合资公司的林海雅马哈踏板,两冲程冒烟的。当时不太懂摩托车,经常看到广告,而且相信是雅马哈的,记得当时花8000多块钱,攒了几年的积蓄。 前一个月充满新鲜感,骑着还行,结果没有到厂家规定的磨合期3000公里,就出现打不着火,半路熄火等情况,因为当时是在物资局汽车公司买的,没有售后保养门店,找物资局已经改制没人管了,联系厂家因当地没有经销商也不管。随后就毛病不断,各种异响,缺机油,各种熄火,没有压缩,各种撩在路上推车,修的多了,自己快成维修工了,勉强骑3000公里过磨合期,活塞环、缸体都报废,买不到原厂配件,换别的还是经常坏路上,最后实在无法骑,三百块钱卖修摩托车的。大概骑不到半年,购置税、入户、保险、修车花一万多块钱,决心不买国产品牌。 第二辆买的本田125—A,好像一万五吧,质量太好,每天都骑上下班,正常保养,从来没有坏过,到2007年基本没有再骑,十年只换过轮胎和电瓶、链条其它没有动过。在地下室放了几年,超过13年报废已经不能上路,推到修摩托的地方换一个化油器一脚着火,声音、提速还是杠杠的,二十年的车,除了自己配的保险杠,其它地方都没有生锈,洗过和新车一样,真的经典。500块修车的收了。 18年喜欢上摩旅,买的铃木GW250,号称骑不坏,现在三年四万多公里,正常保养没有任何问题。 不是我们不支持国产,而是国产质量、品控需要再提高,向国产汽车学习。 我是我爱我家,个人观点,敬请斧正。 我开了15年的摩托,换了两辆,第一辆是国产的新大洲,骑了三年,毛病太多后来卖了,重新买了辆本田CB400,骑到现在已经到报废年限了,从来没有修过,就简单的换了下易损件,这个我说两句,进口的得看厂家,人家研发摩托车可是上百年的历史,国产都是拿来用,自己从不研究,就是合资车也是,简单的人家让你做,核心的人家不给,为什么摩托车企业会一批批倒闭,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发展自己的产品,只想着仿造,照葫芦画瓢,只想赚老百姓的钱 ,老百姓不是傻子,为什么进口车几万,国产几千,人家宁愿买进口车,厂家应该想想,现在不是价格低就可以取胜,质量,创新,口碑才是王道。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就我本人来说,骑过7、8辆摩托,从国产到进口都有,起初非常希望支持国产,一路艰辛走过无数坑后不得不选择进口。 第一辆是濠江的踏板125,2004年买的,冷启动经常打不着火,整体做工偏粗糙 第二辆新大洲本田锐剑125,2005年买的,2006年陪我完成第一次青藏线(游记在原创文章里有),这个车其实在内陆还是可以的,但绝对不适合高原,化油器的车都不适合(要抬杠的话就算了)。同样冷启动打不着火,每次必须拉风门,车身重量轻,震动大,不稳,极速90。 第三辆JS水车本田CB400,2006年入手。除了是二手车以为,其它非常满意。但基本上下班通勤,没有跑过长途。 第四辆嘉陵白菜,汆出来的,轮胎手指头都可以扣下来,整车到处都是问题,回油放炮,车身不稳,极大的震动,没有平衡轴。 第五辆嘉纳士250,2009年买的。骑了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西安~丽江。尾箱骑着就掉,车撑半路断了,停车得先找棵树,拉缸,震动大,没有油箱余量显示,一堆问题。 第六辆宝马水鸟,2014年2月大贸入手。那时候骑摩托的少,骑进口摩托车的更少,出去就是马路上最靓的仔。这辆车陪我和老婆走了一次大环线,青藏进,川藏出,5000多公里,一点毛病没有。 第七辆就是现在骑的宝马400GT, 隆鑫代工。刹车时刺耳的摩擦响,一开始经常断火,后来升级了就没有了。市内代步通勤不错。 整体来说,国产质量大厂的还可以接受,小厂的质量不敢恭维。但是这几年随着行业的发展,国产造车水平提升很快,春风之类的车还是可以尝试的。预算够的情况下一定选大贸进口的大牌车。 95年买过一辆本田CBT125双缸摩托车(称俗本田王大灰狗),当时价值2万多。这辆车在我手里正儿八经骑了十几年。后来送给我家亲戚又骑了几年。 本田125起速并不很快。但骑乘的舒适性很高,减震很软很舒适。跑60~70公里/小时的时候,声音非常的好听。各种操控丝滑流畅,唯一缺点换档位的时候容易磨坏鞋子。 十几年中除了换过几次轮胎,两次排气管,还有刹车油门离合导线等。其他就没修过,另外这个车没有启动杆。当时很多人看了都奇怪,这万一要是电动启动不起来怎么办?正常都是一把启动,冬天可能会遇到两把至三把。曾经被小偷偷过,但是没弄走(自重145公斤),估计太重小偷抬不动。 现在还经常做梦,梦到这辆车。安全稳定,操控好省油噪音小。只要有油,哪儿都能去,不用担心车会坏。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国产车也无法和他相比。 第一、质量:国产摩托车厂家,经多年发展,但质量始终没上去,特别是发动机的研发滞后,网上有戏言,买国产摩托车,几年后,自己就锻炼成修理工了。国产摩托要想发展,厂家还是要将心思,踏踏实实的放在技术开发和整车质量上,才是正途。 第二、价格:现在的国产摩企,眼睛全掉进钱眼里去了,随便弄个复古风格、Bobber风格,仿造个肥霸,山寨个拿铁,就出来忽悠人,价格动不动就几大万,真当中国人傻钱多啊?所以许多买主就想,反正身子都进去了,又何惜脑袋?不如咬牙多添几万,买个资格货。 国产摩企,其实并非没有出路,关键在于态度,你把百姓当莽子,百姓又不是真傻,又岂会买你的帐? 其实道理很简单,国产摩托车质量与进口车相比,差距太大。 一辆本田的C125,可以用20年或更长时间。而国产车虽然便宜,但质量实在惨不忍睹。 以摩托车为主要代步工具的越南,几乎都是日本车的天下。而曾经,中国产摩托车在越南也风靡一时,但因为质量问题,最终还是惨淡退出越南市场。 要让消费者买单,光靠空洞的爱国口号是没用的,还得靠质量和性能说话。 就像民用无人机,我相信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选择大疆。无他,就是因为大疆质量好,性能先进。 我第一个摩托车是国产的,电打火不到一个星期就坏了,毛病太多了,天天去找卖摩托车的超级,第二个是日本铃木的,现在已经骑了9年了,整车非常干净,没有一点漏油的地方,除了加油保养,别的都没有坏过,反正都是掏钱买东西肯定会买好一点的吧, 很简单,进囗的骑不坏,寿命是国产的N倍,我一辆96年雅马哈凌鹰125现在还在骑,动力,速度,与新摩托车没什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