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之子、天选之子、东汉光武帝刘秀 10. 初次交锋 刘秀走得最快,他率领一千多人的先头部队,首先到达昆阳附近,在距王邑大营四五里外摆开了阵势。 当侦察兵报告王邑:援军来了的时候,王邑也纳闷了:诶呀!我有四十万大军,他们躲还来不及呢,谁这么大胆儿?敢过来救援? 再一听:怎么?才一千多人?气得差点是原地去世。 王邑朝报信的小兵大喊:"一千人你也敢说是援军?长点脑子好不好?这些人就是闲着没事儿,过来捣乱的。整天瞎喊援军,见过援军没有?" 但"援军"来了,怎么也要处理。在王邑看来,派点人过去,把他们吓唬走就完了。如果他们真不跑,那就当场消灭,怎么着都行。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他派出几千人去进攻刘秀的援军。 就这样,刘秀终于离开大哥的保护,第一次独立带领队,和数倍于己的敌人正面交锋。 从年幼丧父的孩子,到默默耕种的青年,从一个读书的学生,到贩粮商人,再到揭竿而起。一路走来,刘秀给人的印象是沉默谨慎、甚至还有些胆小,只会跟着大哥屁股后面,没见有什么过人之处。 让周围人都想不到的是,这个一贯沉默低调的青年,第一次展现出超人的胆气——只见刘秀一声怒吼,挥舞着兵器带头杀了过去。 他冲入敌阵,竟砍瓜切菜一般,连续干掉了几十个敌人正所谓: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 跟着刘秀的这一千人,很可能家里有什么人,或者什么朋友、战友困在昆阳城,所以他们救人的意愿最强烈,跑在援军最前面。 现在,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浓眉大眼、文质彬彬的小领导,竟然也挥舞起屠刀,到处杀人。 震惊之余,这些人也受到鼓舞,红着眼冲了上去,不管脑袋屁股,对着敌人一通猛砍。 王邑派来的几千人,根本没思想准备。想想也明白:领导都轻敌,下面人能有什么警惕性? 他们本来是想着:自己一来,这些人就吓跑了,根本就不用打。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突然跟疯子似的,冲上来就砍:诶呀妈呀!怎么真打呀!尤其是带头那个,长得跟学生似的,怎么是个杀人机器?数他砍人猛? 一时间,几千官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四散逃命。 看到刘秀神勇的表现,跟在后面的绿林军将领都被震惊了。他们纷纷议论:"诶!这可奇了怪了。原来敌人少的时候,这个刘将军看着还挺胆儿小。怎么现在敌人多了,他变得这么猛了?真是不明白呀。 原话是: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 这些人都是大老粗,很多还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但现在都服了,将领们纷纷上前表示:"刘将军,I服了YOU!我们都跟着你,咱们一块干!(请助将军!)" 在《留侯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芸芸众生,有几个能成为这样的人?而普通莽夫,怎么能理解一位改天换地的帝王? 有些人平时好勇斗狠、穷凶极恶,看着很厉害,那是遇到了不如自己的人。如果碰到更狠的角色,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有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都以为他不行。那是人家还没到厉害的时候,没遇到让他厉害的事。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仍无所畏惧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现在看到了吧——大智大勇,外柔而内刚,这就是年轻时的光武帝刘秀。 11.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再回到昆阳战场。 这次胜利虽然不大,却使援军将士信心大增,他们兵合一处,再次乘胜进攻,又斩杀数百个敌人。 可他们再想前进就不行了,兵力确实太少。 刘秀这支援军到底多少人呢?史书没有确切记载,只能是分析——汉军人数最多时,大概十万人。主力部队由刘縯率领,正在围攻宛城,其他一些部队也在别处作战。算下来,刘秀这支队伍,大概一万多人。围在昆阳城里的人数有记载,是七八千人。这么推算下来,这支援军应该在五千人左右。 但王邑毕竟四十万大军,双方人数比例是1:80。昆阳城又被围了几十层,和王邑硬刚肯定不行,必须智取。 当然,智取正好是刘秀的强项。部队安顿好后,刘秀立刻开始了他的第一方案——送情报。 刘秀给昆阳城军民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鼓励他们:这几天你们打得很好,很辛苦,向你们致敬。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在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宛城已经攻下来了。主力部队正在抓紧休整,等会儿吃完饭,马上就往这儿赶。到时候主力从城南、我们从城东、你们从城里,十万大军来个里应外合,一定灭了这群王八蛋。这几天大家加把劲儿,一定要坚持住……。 有人要问了:宛城什么时候打下来的?刘秀怎么知道宛城打下来了?他说的是真的假的? 有必要解释一下:宛城确实刚被打下来,就在五月底。刘秀写信的时候是六月初,距离攻克宛城没两天。那时候通讯工具不发达,刘秀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刘秀写信的时候,还以为宛城没打下来。就是说,信里的内容是刘秀瞎编的。 那么,刘秀写信骗昆阳城军民,就是为鼓舞他们的士气吗?还真不是,往下看就知道了。 写完信后,史书记载是"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又阳堕其书。" 意思是说:刘秀找了一个人,往昆阳城里送信。结果又让这个人假装把信丢失在城外。 听着稍微有点乱,那咱就脑补一下这个场面:刘秀找的人是谁,现在已经没法知道了,咱就叫他士兵甲吧。 士兵甲来后,刘秀对他说:"你这次的任务是往昆阳城里送信,但绝对不能把信送进城里。" 士兵甲听后顿时懵了,瞪着迷茫的双眼问刘秀:"那您让我把信送哪儿啊?" 见士兵甲糊涂了,刘秀笑着解释道:"你送信时,肯定要穿过王邑的包围圈,他们肯定会派人来抓你。如果碰到这些敌人,千万不要硬冲,而是要跑回来。" 现在有人可能明白了,但士兵甲就不一样了。他就算再机灵,肯定还是不明白,心想:"这不纯粹是瞎折腾吗?我跑这一趟图个什么呀?"但也不敢多问。 刘秀接着说:"这次任务的关键,就是往回跑的时候,一定要假装弄丢这封信,还要让这封信落到敌人手中。而且不能让他们看出来,你是故意丢的信。现在明白了吗?" 士兵甲现在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没再多问,带好信翻身上马,直奔昆阳而去——后来,他成功完成了任务。 宛城陷落的消息,很快传遍王邑的军营。这么多人,折腾了这么多天,连一座小小的昆阳都没拿下来。每天还有陨石、云块砸,士气本来就很低落。 现在又听到宛城陷落,汉军主力正向这里增援。能想像出来:官军现在的士气,已经跌到了极点。 刘秀去给王邑送了一份假情报,扰乱了敌人的军心。他也不知道的是,自己送的其实是真情报。唉!要是有手机电话,还用费这么大事吗?——要不说,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