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川军高级将领里有位响当当的人物,由于其在政治上的神通广大和左右逢源,江湖人称"多宝道人",又因为他曾任四川省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主政西康省数十年,又被人们称为"西康王"。 他就是刘文辉 。 从小天资过人,一路从军阀混战的枪林弹雨中厮杀出一片天地,曾经想要投靠蒋介石的"西康王"刘文辉,又为何为那些被蒋介石残害的民主党派建立起安全的避风港? 刘文辉究竟是如何与蒋介石反目成仇,最后走向民主阵营的呢? 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刘文辉为什么没有听从蒋介石的最初命令炸桥呢?刘文辉双面矛盾的人生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刘文辉"西康王"刘文辉的起伏一生 1895年1月10日 ,四川大邑一户普通人家迎来了他们的第六个孩子,父母给这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取名为刘文辉。因为从小天资聪慧,所以刘文辉在祠堂书院里一直名列前茅。 1908年,13岁的刘文辉报考成都陆军小学堂,但是因为年龄没有达到要求被负责人劝退。着急的刘文辉找到校长,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平时的成绩都告诉了他。并对着校长展开了自己一番夸夸其谈的议论: "欲强国必先练兵,兵不强则不能御外侮,将兆瓜分之祸。裕国必先富民,富民之道在兴工固农,救民之道在因势利导……" 看似一番不着边际的言论,谁能想到校长听完后竟拍案称奇,破格录取了刘文辉。 后来刘文辉又被一路保送到了保定军校,直到毕业,刘文辉都算得上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再加上当时刘文辉的堂侄刘湘已经在川军中小有名气,1917年刘文辉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大哥刘文渊就陪他一起到了成都,去拜望已经是川军将领的侄儿刘湘,托他给刘文辉谋一份差事。 刘湘 但是刘文辉心里总是感到有些别扭,毕竟在自己的侄儿手下做事有诸多不便,所以后来刘湘又将他推荐到了第八师任上尉参谋。之后刘文辉就在宜宾发展,而且他还把跟自己感情最好的哥哥刘文彩叫到了身边。 刘文彩十分具有经商天赋,所以很快就在土地开发、高利贷等多个领域赚的盆满钵满。有了哥哥的资金支持之后,刘文辉渐渐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想在整个川蜀地区出人头地。 20世纪20年代初,刘湘赶走滇军和黔军后,被推举为川军总司令和四川省长,但熊克武却不甘心,率部向刘湘的第一军发起攻击。 曾经受到堂侄刘湘提携的刘文辉闻讯自告奋勇率全旅兵力由宜宾赴重庆支援刘湘,为刘湘守老巢、维护后方秩序 。 虽然最后刘湘败给了熊克武这让刘文辉有些难堪,但这次侄儿刘湘的失败也让刘文辉从其中得到了很大启示:四川军队间的人际关系飘忽不定,联合、倒戈,各有套路。 这也让刘文辉开始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这复杂多变的形势,在乱军丛中杀出一条血路。 经过了几场大战之后,加上自己的左右逢源,刘文辉终于在1928年确立了自己四川军阀的地位,当时他手下已经有了12万人的部队,盘踞在四川70个县。 不过刘文辉十分清楚自己的境遇,虽然自己在四川省内有一些名气,但是如果想要扩大实力更上一层楼,最终还是要投靠蒋介石。不巧的是,自己的堂侄刘湘也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先行一步巴结了蒋介石,这就让他们俩之间的矛盾更加深了。 后来在1932年的时候,刘湘和刘文辉之间的矛盾爆发也引发了四川最大的内战。 经过几番殊死搏斗之后,刘文辉和刘湘都元气大伤,再加上当时有刘氏家族的族长在中进行调解,所以最终二人决定各退一步。刘文辉最终的活动范围被限定在西康地区,这也是为何他也被称为"西康王"的原因。 1935年,在红军长征转移至西康地区的时候,蒋介石就曾经让四川军阀与红军正面交锋,刘文辉的军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后来又发生了四川军阀联合向蒋介石逼宫事件,但是最后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蒋介石不仅自己兼任四川省主席,而且还在第二年把省长的位置让给了亲信张群。 刘文辉的计划再一次被蒋介石打破,也许发生了种种事件之后,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不满的种子。后来蒋介石控制了四川地区以后,刘文辉对他的态度也没有发生改变,更不许他插手自己所在的西康地区。多次会谈推心置腹:刘文辉的政治立场发生转变 1938年,刘文辉因抵制张群主川和西康省的一些事亲赴武汉面见蒋介石。我党在得知刘文辉行程后派出特派员吴玉章在汉口四明银行楼上和刘文辉进行了首次会晤。 1938年夏天,董必武、 林伯渠等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武汉参加国民参政会,途中路过成都时再次与刘文辉进行了短暂的会晤。通过交谈,刘文辉开始对共产党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1939年,同样还是夏天,吴玉章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四川与刘文辉商量救亡图存的大事。这次会谈的最后,刘文辉更是直接表示: "以后我一定按照尊意努力。" 从这个时候开始,刘文辉的政治立场已经悄无声息的发生了转变。 因为刘文辉平时就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人,尤其对谈论政治的文章感兴趣,而且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创办唯民社后更是结交了很多进步的文化名人。 1941年3月,中共中央代表 华岗到雅安之后就受到了刘文辉的款待,因为都是喜欢读书之人,所以有很多共同话题,刘文辉也非常喜欢和华岗一起面对面的交流观点。 有了这层关系之后,刘文辉又认识了很多其他进步人士。他不仅尊重,信任他们,而且还希望这些文化界的人士能一起团结起来反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于是,以"反对独裁,坚持抗战"为宗旨的唯民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 唯民社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进步文化来推动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刘文辉作为主要的负责人承担了很多责任,除了要团结大集体以外,他对于个人工作和生活上出现的困难都会尽量解决。 民盟中央委员的教授就曾经在1947年的时候接受了刘文辉资助他的1000万法币,这笔钱在当时可以购买十三两黄金。 刘文辉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为所有爱国的民主人士搭建一座避风港,除了直接的参与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外,刘文辉也尽其最大的努力掩护这些民主人士。 不过由于蒋介石毕竟已经控制了四川地区,所以很多国民党特务活动频繁,稍有不慎这些民主人士就会面临被捕残杀的风险。可是西康地区就不一样了,当时如果有人被国民党追捕,要么就逃去香港,要么就逃去西康。刘文辉不仅会康慨的尽地主之谊,还会为这些民主人士安排好工作,他甚至还会调动自己身边的警卫员保证他们安全。 刘文辉就是在和这些进步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一场场交谈中,逐渐地明确了自己的内心。 尤其是1942年2月的一个夜晚,在和周恩来见面交谈之后,刘文辉似乎明白了自己之前的道路方向是错的。当时蒋介石还和杨森等人一起密谋要杀害刘文辉,只不过计划后来败露了,不过这也让刘文辉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 1945~1946年间,刘文辉和共产党的代表秘密见面数次,中共代表不止一次希望刘文辉提高警惕,防止蒋介石暗害。 蒋介石的态度和种种行为也让刘文辉感到不安,他决定联合其他川军起义。1949年11月,当时的重庆已经解放了,蒋介石希望刘文辉等人可以继续和解放军对抗,并且还要求刘文辉将家人都送去台湾。蒋介石此举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刘文辉也终于下定决心要起义。 1949年12月9日,彭县和平起义标志着解放军解放了成都。 其实刘文辉心中的天平早就慢慢地失去平衡,倒向了共产党这一边。 人民解放军开进彭县红动泸定:河上的英雄史诗 1935年5月26日,红军兵分两路分别需要渡过大渡河东西两岸抵达泸定桥,此时他们面临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在三天的时间内夺下泸定桥。这无疑又是一场生死之战。 接到命令之后的红军立即展开行动,蒋介石接到消息之后也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在蒋介石的调兵遣将下,国民党二十四军终于赶在红军到达之前抢先占领泸定桥附近地区。 老将最初制定的计划是在海子山阻击红军右路军,由刘文辉等人负责。刘文辉带领川军在红军行进路线右侧的山地布下了很多埋伏,红军也没有轻言放弃,他们一鼓作气逐个击破,当天下午就将敌军全部击溃。 5月29日下午4时,红军又继续向石门砍发起进攻。一队从背后绕路夺取山峰的最高点,另一队则在对面负责支援。右路红军之间紧密的配合,无疑是为左路军夺取泸定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此刻,左路红军正在悬崖峭壁上小心的前进。 在和平年代,如果人们今天前往贡嘎山一带旅游一定会欣赏到绝美的风景。但是当时还没有开发出安全的栈道只有几条弯曲缠绕和高低起伏的羊肠小路。就在路的旁边,河流水声伴随着风声呼呼作响,将士们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 不过红军将士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还是日夜兼程赶路,因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要在29日之前夺取泸定桥。 河的对岸,国民党军为了和时间赛跑也支起了火把。红四团为了迷惑敌人将周边父老乡亲们家中的火把悉数买下,也都点燃了起来。 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早晨6时到达了泸定桥,并占领了西岸及西桥。对面敌人还在十分狂妄的叫嚣着,桥下的河流看上去十分湍急,临时组建的红军夺桥突击队面对此情此景也不禁感到为难。 他们看见漫天的火光都在为自己加油打气,千万不能感到害怕,千万不能迟疑。在双方交战最猛的时候,蒋介石甚至还命令刘文辉炸桥。所以红军和川军都明白这是一场生死搏斗,最后的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这些将士们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此刻他们的脑海中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拿下泸定桥。 就这样,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激战之后,红四团全团在黄昏时分占领了泸定桥。 晚上10点,左右两路红军顺利会师。 也许当时刘文辉考虑到自己和蒋介石的私人恩怨,所以才不执行命令炸桥,也许他是被红军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打动,认为炸桥也无济于事。也有可能是当时时间紧迫,来不及部署炸桥任务。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红军最后一定会胜利。 飞夺泸定桥是壮烈不朽的英雄史歌,红军将士们前仆后继,不怕困难,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红色信仰!参考文献: 《走向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 《刘文辉史话》 《中共引导刘文辉走向人民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