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新闻网、科技日报、西湖大学等 我国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Mode-pairing QKD),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7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潘建伟、陈腾云研究组基于清华大学马雄峰研究组提出的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MP-QKD)协议,利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数据后处理方法精确地估算出两个独立激光器的频率差用于参数估计,并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团队研制的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器,实现了实验室标准光纤百公里级、两百公里级、三百公里级以及超低损光纤四百公里级的安全成码,相较于之前的原始MDI实验,成码率有明显提升,并且在三百公里和四百公里距离上较之前实验成码率提升了3个数量级。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0.030801 清华大学发布全球3弧秒(90m)海陆DEM数据产品 来源:清华新闻网 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可提供精准的基础地理数据,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潮汐运动、地球球体物质交换等研究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华新闻网2月6日发文称,2022年12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黄小猛教授科研团队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题为"3弧秒全球DEM数据集的超分辨率重建"(Super-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 of a 3 arc-second global DEM dataset)的论文,发布了全球3弧秒(90m)分辨率海洋和陆地DEM数据产品(GEBCO_2021)。 该研究基于30m分辨率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DEM卫星影像、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450m分辨率GEBCO_2021公开数据和部分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地形数据,采用深度残差预训练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相结合技术,构建了适用于全球区域的DEM-SRNet模型,制作了全球3弧秒(90m)分辨率的海陆DEM产品GDEM_2022。 该成果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对海洋测深数据的需求,为不同地形复杂度下全球海陆重力场与地形的关系、探索不同海陆构造单元的均衡机制以及海陆地形对海洋潮流运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2005412 科学家通过红外光上转换实现高效的太阳光合成 来源: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率先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至可见上高效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太阳光合成,有望对光合成技术产生深远影响。相关成果2月7日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 红外光到可见光的上转换,在能源、医学、国防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对太阳能电池而言,上转换能使器件可以有效利用阳光中大量的低能量红外光子,颠覆性地提升太阳能转换效率。 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3-01156-6 飞秒激光或可改写材料"基因" 来源:清华大学 弗洛凯态的概念自上个世纪初被提出后就引起了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和光晶格等领域。近十年来,弗洛凯瞬时能带和物性调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科学前沿。 清华大学物理系周树云教授研究组和合作者首次在半导体材料黑磷中实现了脉冲激光诱导的弗洛凯瞬时能带调控,并发现其与黑磷的赝自旋具有独特的耦合作用及光学选择定则,该研究于2023年2月2日发表在Nature杂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610-3 亚洲最大推力试车台关键设备全部进场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2月5日,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关键工艺设备——2台100立方液氧主容器,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165所铜川试验区顺利安装落位。自此,试车台关键设备全部进场,正式拉开考台试车决战冲刺序幕。 此次吊装的2台100立方液氧主容器是试车台最关键且核心的工艺设备。单台重量约70吨,直径4.2米,总高度接近17米,是六院165所目前在用的容积最大的低温容器,同时,也是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最大的单体设备。 试车台关键工艺设备——2台100立方液氧主容器顺利安装落位,向铜川试验区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3月底具备能力的目标节点迈上关键一步,有力推动液体动力"八年九机"研制任务。 https://mp.weixin.qq.com/s/Afz_aof26lWXgAFynaKlXA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恒星形成反馈的特殊结构 来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近日,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使用IRAM 30米和JCMT望远镜对金牛座分子云展开一氧化碳观测,结合FCRAO望远镜对金牛座的大尺度一氧化碳巡天数据,发现了一个新的分子气泡,其中心有一个外向流。盖亚(Gaia)卫星的最新数据表明,这一个恒星形成反馈结构可能来源于一对金牛座T型双星(T Tauri binary)。该团队利用射电数据对其物理参量进行估计,结合红外、光学的多波段数据分析这一特殊动力学结构,并研究其对周围星际介质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前的巡天结果中,仅报道过一例类似的分子气泡与外向流共存的结构,在猎户座A(Orion A)。 对这一特殊结构的发现,证明了分子气泡和外向流的共同起源,也证明了恒星形成时星风的重要性。即使是低质量的恒星,其动力学结构也能对分子云的能量注入产生重要影响。该项研究工作于2月7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ca805 西湖大学团队实现"飞秒激光无墨彩打" 来源: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仇旻团队用由氮化钛和氮化铝钛这两种超硬陶瓷材料组成的复合薄膜作为特殊"纸张",在其表面利用超快激光进行微纳加工,实现"飞秒激光无墨彩打",为激光无油墨彩色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目前,仇旻实验室发明的"飞秒激光无墨彩打"技术,已实现了接近90%的RGB标准颜色系统,该技术还可同时实现高速度和高分辨的全彩色无油墨打印。此外,研究人员在高温高湿环境的测试了老化情况,在盐雾环境中测试了抗腐蚀性,并进行了光漂白、附着力等实验,但"飞秒激光无墨彩打"的作品仍然"历久弥新"。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6275-9 科学家利用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构建纳米团簇阵列 来源: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和宁艳晓副研究员团队在负载纳米团簇催化剂的结构控制和微观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调控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与稳定性,揭示了载体氧化物表面氧原子p-带中心可用于定量描述金属—氧化物界面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ACS Au上。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au.2c00580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任务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目前,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梦天舱外扩展泵组安装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首次漫步太空,再次成功圆梦。根据计划,后续,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展多次出舱活动。 此外,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也于前期陆续开展。目前,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等载荷已完成出舱安装,全面验证了舱外载荷安装流程和空间站货物气闸舱、转移机构等部件的功能性能。 https://mp.weixin.qq.com/s/lhVqsqqb9d4exn0j-GUJCQ 最新高校人员任免动态一览表: 洪军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洪军(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显示,洪军已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http://www.xjtu.edu.cn/jdgk/xxld.htm 张石梅(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 严汝建(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决定,张石梅同志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试用期一年);严汝建同志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http://news.hrbeu.edu.cn/info/1141/74404.htm 杨宗凯(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王发洲(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刘春江(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王世杰(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吴超仲(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孟芳兵(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沈革武(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罗蓉(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官网) 2月8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召开干部大会,会上,校党委书记信思金宣读了教育部党组、教育部的任免决定:任命杨宗凯为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刘春江、王世杰、吴超仲为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沈革武、罗蓉为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孟芳兵同志任中共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沈革武同志任中共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罗蓉同志任中共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常委。 http://news.whut.edu.cn/zhxw/202302/t20230208_8966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