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年就这样走了!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全国关注的大事件,尘埃落定! 上午全程观看了新闻发布会,结果在预料之中。当胡爸回到老家表示要准备为孩子举行葬礼,我就预感到这个结果了。因为不会有一个爸爸在孩子还有冤情的情况下草草下葬。 这个悲剧的发生我认为完全可以避免,当孩子三番五次的和妈妈通话,表示不想上学的时候,家人都在劝说孩子留在学校。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在该学的时候学习,所有的人都认为,高中虽然苦,挺挺总能过去,光明的未来就在眼前。 可,没想到,孩子挺不过去! 这件事,胡妈,有责任。孩子是一个比较内向敏感的人,这个时期的孩子和父亲交流的少,和母亲交流的多,但显然孩子在母亲这边没有获得温暖。在发布会现场,我注意到,在叙述孩子出事前后时,警方调查到了,孩子和胡妈的最后通话,但胡妈没有交代具体的内容。这为什么呢? 有人把这件事归结于教育的问题,无非是孩子在校压力大。"双减"效果差。其实这都已经是表面的问题。真正的原因是:社会病了。有人说学生内卷太严重,晚上写作业到12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现在的普通大众并不好过,人要想得到尊敬,要么当官,要么有钱,当我们家长无法安排孩子以后的生活时,唯有盼望孩子好好学习逆天改命。我们一边骂当官的,一面想当官,一面骂有钱人,一面想着变成有钱人。当我们见识了生活的苦,就自然而然的把压力转嫁给孩子了。 也许有人会问,教育规则就不能改变一下吗?不能多点评论吗?非得靠成绩说话吗?大家想,规则的改变我们普通人的经济可以接受吗?当音乐进入课堂,您觉得您可以辅导吗?您认为别人不会请老师吗?竞争不会停息。 在这个残酷的生存法则中,我们普通人可以做的,可以选的并不多,但我想要告诉家长朋友的是,我们是孩子最后的盾牌,当孩子表示厌学时,我们一定要接受这样的孩子。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一个人的良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父母的陪伴。生活压力大,孩子的健康成才更大。把心理疏导,心理安慰放给学校就是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