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各项数据,终于出炉了。 总结一下: 1、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 比上年增长3.0% 2、2022年 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 3、2022年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 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 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5、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 比上年名义增长5.0% 6、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5.1% 7、2022年12月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1.3% GDP数据和我之前文章说的预计一样,这个结果,来之不易。 过程中的困难和艰辛,我就不再重复提及了。 人口数据: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没有意外,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 这是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这将直接影响到2023年的刺激生育政策,也会加速城市间的分化速度。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 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另外一组数据: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 如此剧烈下滑,也在意料之中,2022年可以说是房地产的寒冬元年,直到现在还在筑底摩擦中。 关于今天出炉的各项数据,之后会拆分细节好好和大家唠唠,有些数据对于接下来的经济走势影响不小。 从古到今,不管在任何时代,社会运行的主线都是经济。 多数社会问题本身也都是经济问题的延伸。 大到国家,小到个体,都应该关注这些数据,尤其是数据背后可能透露出的信号,大家记得持续关注我们的解读和看法,有疑问的,也可以来私信详聊。 2022年的数据尘埃落地,而2023年各省市的GDP目标也已经公布。 从喊出的目标来看,2023年虽然疫情全面放开,但各省制定目标还是更谨慎了。 (图片来源:真叫卢俊) 有将近65%的省份都在下调自己的GDP增速预期,下调最大1%、上调最高1.5%。 (图片来源:真叫卢俊) 本该全力以赴冲刺经济的一年,却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犹豫了。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这说明比起喊口号,大家更关注实际情况了。 2022年底彻底放开疫情调控,就意味着2023年的各项数据将会被全球瞩目。 但是—— 当疫情结束,经济就必然复苏吗? 我们要对未来乐观,但对决定谨慎。 经济复苏必然不是一触即发的结果,而是缓慢复苏的爬坡过程。 另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经济增速? 2022年我们保持住了正增长,这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 因为经济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经济的新增量来吸纳就业、保障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保障研发投入来推动产业升级还要不断更新完善基础设施。 但是,比起短期的稳定增长,长期的稳定增长才更重要。 过去3年的疫情黑天鹅只是短期阻碍了经济增速,而2023年开始,又回归了拼经济基本面的时候了。 而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2023年,很多专家都对中国的GDP增速做出预测。 华尔街投行方面,高盛预测,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为4.5%; 摩根大通预测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为4.3%。 大摩分析师还表示,由于美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增速可达到美国的10倍。 当然还有专家则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快速发展,GDP增速将达到8%。" 不管是哪个数字,最起码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 市场普遍看好接下来2023年中国经济。 所以,我们基本面是好的,信心也是一定要有的。 而且我可以大胆做个预测: 2023年一定会有更多刺激的利好出击。 不管是什么行业,并且尤其是房地产。 2023年,哪怕全球衰退的危机依然存在,我相信一定会有局部的增长。 经济是有周期的,在全球衰退的一个下行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找到一些确定性的因素。 所以局部地区、局部产业一定会有所增长。 我们的GDP增速目标不可能是平均分配给每个省市和每个行业的。 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仍然在持续增长,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的发展轨迹一直是城镇化带动工业化。 1978年我们国家城镇化率大概是18%,而2022年我们城镇化率是65%。 这40多年来,几亿人通过读书、打工、创业进入到城市,高铁、机场、写字楼拔地而起,带动了就业、医疗、教育、消费。 钢筋水泥、建材建筑拉动了上下游带动几百个产业. 走到今天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接不接受,房地产在过去20多几乎绑定了100多个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财富增长是享受了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时代红利。 说点人话就是,你赢在了跟着国家政策走。 但今天公布的一组数据中,让很多人慌了神。 因为人口红利没有了,我们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了。 但我要告诉你,全面人口红利结束了,结构性人口红利时代来了。 所以2023年,甚至未来的几十年,房地产依然会发展,房价依然会涨。 但只是局部机会。 这是我的判断,那些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才是未来房地产未来主场战之地。 关于这次数据的细节,以及大家非常关心的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后续我们会有专题的分析,记得持续关注我们。 对了,昨天我们拿到了一份资料,是世界银行对2023年全球经济展望调研报告 ,有200多页,非常细节、详实地对2023年的经济走势做了预测,含金量非常高,但我相信看得懂的人很少。 如果你很感兴趣,可以来私信【资料】获取领取方式,我会将这份200多页的资料免费松给你。 -end- 我是大胡子李俊怀。深耕楼市10余年,投资买卖过10几套房,最高涨幅14倍。我从不煽动"高价买房",不吹嘘"稳涨不跌"。10余年买房路上,用实践总结方法,用脚步丈量城市,已成功帮助2万余家庭实现财富升值。 关注我,买房路上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