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陪读高三女儿的,在之前我女儿成绩相当差,各种考试都是班上倒数,本科线都没上。高三下定决心陪读后,通过对她的心里疏导明确了她的目标,以及给她讲考大学的意义,还有自己生活上的关心。可以说高三的那一年我比她更紧张。最后通过努力女儿成功的考起一所她心怡的重点师范大学。我们全家都非常开心,老师也说创造了奇迹。所以在关键时刻陪读是有决定性的作用的。仅代表个人观点。 我正在陪读的路上。是复读,今年7月高考成绩505,预估成绩是570~580之间,儿子刚刚查到成绩,看了之后愣了一两秒,说:"我要复读。"做父母的,尊重孩子的意愿。 高三学生比高二早半月报到。报到第一天,我说孩子,把被子和褥子以及所需的日常用品,一起带上(我想像中儿子能做到,以前全是孩子自己办好的。我忘了这次成绩结果给了孩子打击,何况拿这么多东西坐地铁,期间还要转站5次。事后我自己背个大包体验过,那么多东西还要转车弄得我头晕脑胀。)儿子没带,也没说话,自己走了。在校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过了一晚,第二天给他爸爸打电话,叫送所有东西到校,我一直是拒绝的态度。 在校住了一月余,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可能出了点问题,叫我们赶紧去学校。 孩子确实出事了,抑郁了。学,孩子要求上,但必须在外租房。 于是,开始了我的陪读之路。 陪读过。那是我儿子上高一,我就开始不上班,什么都不干了。 他初中的功课都很好。也很努力,起早贪黑的备课程,做复习。我在超市上班,中午不能回来做饭,他自己买点。中考的时候考了513.5分,还比较不错。 上了高一一班,是个尖子班。晚上要十点放学。 我为了好好照顾他,就辞了超市的活。专心在家陪读。其实我儿子是个比较让我省心的孩子。晚上写作业也不用我陪,想陪人家不让,晚上放学也不用我接,十点多自己就回来了。我等到他回来,洗漱完了,他回屋,我再睡觉。我只给他做吃的,和老师沟通,开家长会。 一开始学的还很好,后来给他买了手机,成绩越来越下滑。考试一次不如一次,老师也单独找我谈话,说这个孩子太可惜了。刚开始成绩好,坐在第二排,后来坐在最后一排。头两次考完试,他都给我写一封信,大概的意思是他让我失望了,以后一定努力,拿个好成绩。必须考多少分。证明给我看,让我相信他。后来我把他的手机没收了。可他再也没有好好学习的心了。天天就是上学放学,也不旷课,就像例行公事一样,也不学习了。自己放弃自己了。最后高考考了320分,上了一个大专。 我妹妹说我这三年白陪读了。还不如去上班挣钱了。 女儿读高三时,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我全职陪读了一年,早晨五点钟起床做早饭,中午孩子回来吃完饭,只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晚饭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孩子不能回家,我每次都是把晚饭给她送到学校门口,女儿都是急忙接了饭拿到教室去吃。吃完晚饭接着上晚自习,一直上到晚上十点半,女孩一个人回家不安全,我每次都是去校门口接她,到家洗漱完毕,躺到床上看看表都已经十一点多了,那时女儿还没休息,还在整理作业或是背点儿东西,临近高考时,她晚自习回来一直学习到深夜十二点才睡觉,晚上我们回到家,趁着她洗漱的时候,我跟她交流交流一天的心情和学习状态。一转眼三年过去了,我女儿今年年底考研,没有我陪在身边,孤军奋战,我祝她考研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于孩子上学家长陪读的问题,我最近不但有了认识,也有感慨。 我们家孩子今年上高一,是一所离家比较远的省级师范高中,需要住读。 孩子小学初中都离家不远,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路程不超过5分钟。 现在倒好,从没离开过家的孩子,要离家住读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特别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离家住读,难过,担忧,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暑假期间,我就反复提起这个话题,当时我想:一个问题反复说,反复说,就会使人在不自觉中产生"麻木"心态,麻木了,或许反而会就会淡定一些。 一天晚饭时,我讲到我下放农村的时候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娃觅食,老母鸡两只爪子不停地在地上扒,扒出一粒细小的食物,不停地"咯咯...咯咯..."叫,啄起食物又放下,啄起食物有放下,不停地反复着,意在叫唤小鸡娃来啄食... 可等到小鸡娃长到拳头大小了,老母鸡就不再让小鸡跟着它了,如果有小鸡还是老跟着它,它就啄吗小鸡,把小鸡啄得到处跑。 老母鸡似乎在说:"你已经长大了,你自己要走上社会,去学会生存,不能老是靠着我!" "长辈"对"晚辈"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界中最淳朴,最真诚,最无私的一种情感,但同时,这种爱,也是最低层次的。 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对孩子的爱,也要随之"升级"。 我们终于形成了共识:先让孩子试一试,万一不行,再说。 父母有父母的担忧,可孩子倒是愿意住读,他说他要体验一下"没人管"的"味儿"。 带着孩子去高中报到的时候,班主任反复叮嘱"要陪读",说,陪读,会减少干扰,每天可以多学习一个小时。 他们一个班,共有60名学生,在学校住读的,仅有6人:一5男1女。第一次月考以后,男生寝室又有2个决定去陪读。 第一次月考,对孩子和家长得触动,太大了! 偌大一间寝室,我们家孩子的寝室里,就剩下3个人了。 孩子是否需要陪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二是要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其中,第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 孩子经过一整天紧张的学习,到了下晚自习回到寝室,说说话,"闹一闹",对于缓解和释放孩子的紧张与疲惫,提振精神,不无好处。若是离开紧张的教室,又去趴在出租屋里继续紧张的学习,未尝一定就是好事。 我们家孩子进这所高中的实验班,是"找了人"的,他的中考分数,在班上算是"垫底"的。但因我们都相信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学习能力。 果然,第一次月考,班上10名,全校着140名。这个班的班主任,是上一届高三下来的,他带的班是理科,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过了600分。全校近一千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的,440人,在我们这座城市排名第二。 我说这些,不是说我们家孩子怎么样,而是说一种观点,或者说"观念",学习,拼的不仅仅是时间(我说的是"不仅仅"),拼的是孩子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心理学概念),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所学校上一届高考理科第一名,是个女生,一个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留守"女生,穷,没有经济能力租房子陪读。 没有陪读过。 孩子的学习,我的经验是靠养成一个好习惯,还有就是大人的引导和辅助。 如果从小就培养小孩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他养成独立,而且有计划并且能自律的习惯,那么小孩就会在这个好的推动力下,按着这个方向一直往前走。大人也就用不着陪读了。 其次,大人的辅导和引导也很重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收到很多的诱惑。而且他们都没有完整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度,这个时候就体现到大人的引导作用了。大人需要通过沟通,来给小孩解惑,深圳是教导他们怎么去分辨, 如何走向正确的道路。 虽然没有陪读,但是还是时刻关注着小孩的成长,关注他的思想变化。多跟他们交流,让他能够把你当成最信任的人就最好了。 希望能给大家参考。感谢邀请! 我发现,有的家长孩子学习不好总是从客观找原因,什么孩子磨蹭,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写不完,老师教的不好。诸如此类。听得多,见的也不少。我觉得做为家长,生养了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并且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在看电视,让孩子自己做作业,还有孩子难得时候,就给孩子一部手机,这些都是家长懒惰惹得祸。让手机看孩子。一个好的家长,并不是让孩子物质上满足就行了,我们要教给孩子各种生存技能。被培养孩子有韧性。我觉得孩子小时候需要陪读, 我现在就是在陪读,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学习。以前孩子中午回来吃饭,玩在不再回来了整天呆在家里没有事情做,想出去找个事情做,可两孩子不是这个今天有事就是明天那个有病,真是一个都不让人省心。在学习上小的还能辅导,大的根本就没法辅导只能尽可能的在生活上照顾好她,多给她谈谈,尽量减少一些压力吧! 谢谢邀请。我家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我就每天晩上先是陪孩子做作业(他写作业我看报纸),然后检查作业,纠错,听写生字,词组,让让朗读课文我听。上了六年级后和他一起做作业,快到升学考试时一晩上他做几套卷子我做几套。初中三年基本上也是晩上他学习时我就坐在他旁边看书看报纸,这样有效地监督了他不让他浪废每晩的复习巩固时间。经过九年的陪伴,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每门功基础都很扎实,并且轻松地考入重点高中。高中三年因住校我就无法陪读了,只能每个周末监督他完成任务。从小学一直陪伴到高中毕业直至步入理想的大学。我认为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的陪读很重要,不但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主要的是基础知识都是稳扎稳打过来的,他在学习时你能看见他学了没有,学会没学会,如果家长放任自流,不管不顾,那孩子的基础打不好自然就在学习方面不会很优秀了! 我们就在高中家属院住,见过了太多的陪读妈妈,陪读爷爷奶奶。有的妈妈为了孩子,工作都辞职了,为孩子付出了很多。 我们学校家属院的房子有很多是陪读学生租住。因为我们这里的高中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学校。所以我们这里的房子也很畅销,都是家长陪读来的。 我看陪读奶奶比较多,爸爸妈妈可能都在上班。我们这里学校周围有超市。我看到每天这些陪读奶奶们,成群结队的到超市买菜,然后回来给孙子孙女做饭。没事聊聊天,我觉得挺好的。 当然我们这里的房子也挺好的,135平,租房房价还是比较贵的,一般在24000元左右。离学校教室近的越贵。都是家庭比较好的,才有能力在这里租房。 我们这里陪读现象很普遍,家长都对教育很重视,抓得很紧。家长要么每天接送,要么到学校附近租房子,家长陪读。爸爸妈妈上班的,有时候爷爷奶奶来陪读。 这样就给孩子解决好多后顾之忧,孩子不用到学校食堂去排队,也不用担心伙食的问题。特别是学校高中的实验部,因为学习紧张,家长一般都是租房陪读。当然这些要花费很多钱的,有的家长租的房子大一点,有的家长,租的房子小一点,都只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 我认识的一位陪读妈妈,当时是在沾化农商行上班,从沾化到我们这里有三四百里路,每一星期周五都必须来学校,然后周一早上回去,坚持了一年,她的姑娘是复读的,最后也考上了比较好的大学。一家人都很高兴,觉得陪读很有效果。 当然也要看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孩子自理能力还好。住校也是比较好的,给家长减轻了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 下图是今天我同事刚好到一中来租房,拍到的租房照片, 还是不错的,空调,冰箱,沙发,大床什么的都有,和自己家里差不多。这样给孩子也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