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12月) 孟浩然(689年—740年) 扬州,秦汉时期叫广陵 唐武德八年(625年),广陵(今扬州)开始叫"扬州"这个专名,并再无变动。而"扬州"作为一座城市的概念也是从此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扬州为广陵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 所以,李白一生中的扬州应该就是指现在的扬州城,而题文写广陵我想只是避开正文的重复罢了,广陵和扬州在这篇文章中都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广陵肯定只有扬州用过吧 很多人说古时候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呃,古时候有多古?民国?清朝?明朝?元朝? 更有甚至扯华夏九州,咱也没说那个扬州是现在扬州呀! 难道从隋朝的江都到唐的广陵,扬州,元明清的扬州府,这一段的扬州城不足以说明扬州的历史?这一段的繁荣不能带在0514的头上?奇了怪了 另外,南京自己的介绍里面好像没有写过它领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时候的扬州名的,所以不管是广陵还是扬州,这个文中都是指的现在的扬州城,骑马骑驴子都是上的苏K牌照 3210路过 回复一下大家说的文人好古 :周总,你出门呀。 :是的,我去一下东京。 :哦,你要出国去日本呀,现在疫情唉。 :不不不,你误会了,我们文人好古,我去的是开封。(古时候的东京)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作者孟浩然生活的年代,公元689~740年。当时扬州指的是现扬州和部分吴地,治所在今扬州市(广陵)。说是南京的可能把当时的扬州和古扬州搞混了,古扬州地域为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岭南地区,是九州之一,治所确实在南京呆过,但九州于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撤销了! 作者这个提问让人啼笑皆非,叫我怎么回答呢?那我也就弄个啼笑皆非的回答吧。 明确告诉你,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扬州就是南京,南京又称金陵,此诗标题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金陵"》,那必须是南京。 我还要告诉提问者,诗中故人指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那么送故人孟浩然到南京干嘛?孟浩然和我一样,是馋鬼,对南京的盐水鸭垂涎欲滴,垂涎三尺,吃不上金陵盐水鸭就垂头丧气,最终垂死挣扎…… 故,烟花三月,送孟浩然到金陵,就是送他去吃桂花鸭的。 提问者,还有什么弄不明白的?私信我解答你。你无聊提问,我无聊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儿太搞笑了吧?李白那首诗的题目,就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的旧称 ,怎么跟南京又扯上关系了 ?你还不如问金陵和广陵有什么区别呢 !希望头条问答以后能有所监督 ,不要让这种低智的提问频繁的出现 ,应该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 ,有意义的 让读者们能从中学到知识的提问 ,而不是这种明知故问的 幼儿园级的问题。 下面,我把这首诗抄给你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看看李白年龄吧!当时今天的扬州就叫扬州了,还有李白写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前,已经来过扬州并待了很久!还写了静夜思,为什么会写烟花三月,因为扬州孟公救济了李白,所以李白才会推荐好朋友下扬州的,之广陵就不可能南京了。 唐朝南京在扬州面前啥也不是,南京被贬为扬州放马场,当时的扬州是淮南道驻地,相当于直辖市!扬州管辖江苏 安徽等地 烟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扬州在隋朝时称广陵,至唐时才开始叫扬州,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的南京市,在唐时称金陵。困此,显而易见,这首诗的扬州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人也以此为豪。 扬州的名称跟现在管辖区域一致是在唐高祖武德9年,大约是627年,而孟浩然诗成于670年左右。再说唐朝时扬州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比南京要高,那么多唐朝诗人盛赞扬州,还有很多人在扬州做官,不会连南京、扬州都分不清吧? 当然是南京啊,南京又称金陵,这首诗是李白送孟浩然之金陵时写的啊。 至于那时的扬州在哪里,据隋朝一个叫杨广的人讲是"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这个人后来死在了江都宫里,前几年他夫妻俩的墓在扬州邗江区找到了。不过话说回来,隋朝的事情李白怎么能知道呢?何况隋时的扬州到了唐代就不能长个脚去下南京? 虽个人偏向于现在的扬州,但争议还确实存在的,同一首诗中诗名目的地为广陵,诗中却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而不是"烟花三月下广陵"很有可能不是指同一地,仅为了避免重复文字显的很没说服力,何况还是诗名与词中,从行程上看,水路从武汉出发经过扬州(现南京),到达目的地广陵(现扬州)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在那个时期段南京是扬州治所也是事实,而且李白一生非常喜欢南京,与南京相关的诗很多。 就是现在的扬州,因为唐朝有大量描述金陵的诗句。而且金陵是东吴和晋、宋、齐、梁、陈这几个偏安政权的首都,所以大部分诗句都是描述它的凄凉衰败。李白就在《登金陵凤凰台》里写:"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明显不是"烟花三月下扬州"那种心态。 还有"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都是凄凄惨惨的诗句。 反而一写到扬州都是"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种如梦如幻的江南美景。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金陵和扬州还是分的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