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主要课程,是为培养人才,还是为了背后利益
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成了拉动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而人工智能,AR/VR,元宇宙,这些将更是带动社会,进入新的信息建设高速公路。
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新军,其中程序员就是这其中的主力军。
于是,有人提出,为国家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应加快推动编程教育在我国中小学阶段普及,并作为新的主科。
对此,很多网友却并不认同。
有人提出,现在的孩子已经够累了。如果要增加一门,就应该同时减少一门。
有人也认为中小学生学不好,先学好数理化,有了逻辑思维,再学这个自然就快了。
所以,网友直接建议代表先去学校上一星期的课,了解一下情况,再来提案。
一、什么时候真的减负?
为学生减负,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 ,然而事实却是越减越多,主要是课程变得更多。
2000年,被视为教育的减负年,教育部就中小学减负问题,发布第49道金牌令,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然而次年,教育部就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到如今,小学一年级 就开设了英语课,在语文还没学明白的时候,就开始学英语,而且都是主课。
如今,如果再加一门编程的主科,小学将有4门主课。
一边喊减负,一边又不断增加课程,这不是表里不一吗?
看看现在小学生的书包,成人背着都感觉重,更何况小孩。
二、这样真的能提高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吗?
其实,编程并不难,大学本科学习专业知识3年,即可胜任该项工作。甚至不少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过外部培训,也能从事编程工作。
仅仅是编程开发,核心课程是编程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如果深入点的,需要操作系统知识。需要的核心能力是逻辑能力,而逻辑能力来源于数学能力。
而就我国信息发展现状,其在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这些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上,十分欠缺。而要在这上面有所突破,需要很强的数学能力。普通的编程,只是简单的应用,学会它并不太难。
我们在最核心的技术上,往往受制于人。就好比人家不提供芯片,华为手机就没有芯片可用。要在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需要良好的基础科学的支撑,特别是数学、物理等学科。
就我们所骄傲的微信、支付宝,这些只是简单的应用,如果别人不提供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我们将寸步难行。
所以,从中小学开始学习编程,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现状,而且由于加多课程,导致大家学习基础科学的时间减少,影响基础科学的学习,这个影响,与学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编程技能来讲,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这个技能在后续的生活中,可能并不会用上,就好比大家一直诟病的英语学习一样,投入大,产出小 。
三、这可能只是新的生意
近几年,面向孩子的少儿编程,如雨后春笋,突然冒出了很多。
现在不少小学,已经开设了电脑课,但排课少,只属于增加大家视野的课程。
如果编程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课,恐怕多少家长的钱袋子要花去不少。与语文、数学、英语不同,这些课程家长努力一下,多少还能辅导一下。而编程,估计很多家长就不会了。
那么,编程课程的辅导就只能推向市场,必将使得编程培训机构大丰收 。
有人吐槽,上不起培训班,费用实在太贵。如果编程成为主课,其培训费用只会水涨船高。
结束语
苹果之父乔布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电子设备。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观点,乔布斯肯定是知道早接触电子设备,就早一点了解他们,早一点了解他们,就会有更好的创意。然而,极富有创造力的乔布斯却并没有这么做。
越是高精尖的科技产品,越需要基础学科的支撑。我们要突破别人的技术封锁,就一定需要我们在基础学科上有所突破,而不能只有应用上玩得花枝招展,这样才能超越对方。
而我们总习惯于,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就喜欢从小开始学。这样就导致小学生不像小学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一旦上了大学,开始工作,就开始放松了学习。这是完全本末倒置的。
小学与中学,就应该重点放在基础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学习,而不是这些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学习应该放在大学,或职业教育上。
当然,我们更加不能有私心,为了背后的利益而乱建议,影响我们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宗旨。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