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的丹麦(之一)
哥本哈根港口的田园风光及长堤公园
9月6日: 阴转晴 ;(第50天 ; 第12站)
中国人对丹麦的了解,最熟悉的莫过于安徒生和他的那位小美人鱼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期间,小美人鱼还远涉重洋来到了中国。这次我们有幸也来到了小美人鱼的故乡。
丹麦地处欧洲日德兰半岛,周边的许多岛屿也属于它的领地。它西临大西洋的北海,东边是波罗的海。南面与德国接壤。北部与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但在厄勒海峡建有厄勒大桥与瑞典相连,也算有了陆路连接。
首都哥本哈根位于其中的西兰岛上。
说起丹麦,它的本土实在不大,但它的海外领地却是本土的数十倍,挪威海上的法罗群岛、数千里之外的格陵兰岛都在它的名下。
和平之船从荷兰出来,沿着北海一路北上,穿过斯卡格拉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及厄勒海峡,如微风一样,我们轻轻地拂过了丹麦,到了它的首都哥本哈根。
根据丹麦的历史记载,哥本哈根在十一世纪初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和集贸市场。随着贸易的日益繁盛,到十二世纪初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镇。十五世纪初,成为丹麦王国的首都。哥本哈根在丹麦文中就是"商人的港口"或"贸易港"的意思。它隔着厄勒海峡和瑞典重要海港马尔默遥遥相对。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
哥本哈根,它不仅是丹麦,也是北欧的大门,整个城市很袖珍,洋溢着一种浪漫的气息。它的主要景点有美人鱼雕像、长堤公园、阿玛琳皇宫、大理石教堂、新房子酒吧一条街、市政厅广场、步行街。
哥本哈根城市不大,大名鼎鼎的小美人鱼雕像是那样的平凡而娴静,这是丹麦雕塑家艾里克森于一九一三年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塑造的。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 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真没觉得怎么样。
就在我们停泊的港口附近。人们上的岸来,慢慢悠悠的,两三分钟就溜达到了那里。地接导游没来之前,人们就已经在那里转悠了一溜儿够。拍照的人很多,大部分是和平之船上的游客。
这个雕像太普通了,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有真人那么大,面向陆地,斜坐在海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文文静静地凝视着不远的岸边。走到跟前仔细端详,感觉她的神情有点儿忧郁。一副既善良纯洁又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的样子。
要不是拜安徒生童话所赐,这么个雕像是无论如何没有这么大名气的。是没有这么显赫的。导游说,这个雕像多灾多难,经常会被人推到海里,或被人偷走。推到海里了就再搬起来放上去;偷走了就只好再重新铸造一个,好在模具还保留着。
偷走美人鱼的盗贼不知道怎么想的?难道拿去卖废铜了?还是重新熔化干别的了。还有那些把美人鱼推倒海里的人,都是什么心理啊?每每想起美人鱼雕像的遭遇,我总这么想。
这片海滩不是沙滩,而是布满大大小小的岩石,由于海水的经年冲刷,岩石大都是圆头圆脑或棱角光滑的。人们在岩石上跳来跳去,寻找合适的角度拍照。期间也不乏互相关照着:小心,别掉水里!注意,别摔着了。其实,除了美人鱼,这处海湾儿的海面和远远近近的景色也很好看。
离小美人鱼雕像不远处是长堤公园,其实就是沿海边修建的一处郊外小海滨公园,很普通。地形大致是个五边形的,喷泉、雕像、小教堂,景致不错。
向远处望去,周围的田园风光景色也很美。除了我们这些外来人口,还有当地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小朋友在这儿游玩儿。
一处由几个台阶组成的椭圆形水池,四周喷射并溢出瀑布似的泉水,流向远处。水池的最上面是一座雕塑,一位半身袒露的女子,右手挥舞着长鞭,发辫在疾风中扬起,表情十分刚毅。她驾驭着的四头强壮的牛正低头猛力拉引。
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这座雕塑的故事:相传古代丹麦曾一度遭到劫难,沉入海中,女神下凡拯救。她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变成了四头牛,才竭尽全力把丹麦从海里拉了上来。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说的是有关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形成的神话故事:传说女神杰芬得到瑞典国王的许可,同意在他的地盘上挖一块地给她。但国王只给她一天一夜的时间,挖多少算多少。女神就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变成四头牛,奋力将挖出的土地拉往海上,形成了如今的西兰岛。而瑞典失去土地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湖。
呵呵!按这个故事,西兰岛应该是最早的填海造田了。
还有一座雕像是反映了某代女王和她儿子的故事。雕像栩栩如生。其他的几座雕塑也都是各有故事。我都记不清楚了。
哥本哈根市内各类青铜雕塑众多,使这一古城充满了诗情画意。
回想起在丹麦的逗留,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是阿玛琳堡皇宫、新房子、交通工具自行车。
长堤公园的景观
邮轮与港口
公园景观
港口附近
与美人鱼近距离接触
哥本哈根港口附近的田园风光
女神与她的儿子们
老师与孩子们
某代女王与她的儿子
哥本哈根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