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起兵反奉,是英雄还是小人
郭松龄是近代史上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认为郭松龄身为东北军将领,吃老张家的饭却砸老张家的锅,忘恩负义,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小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有的人则认为郭松龄是一位有格局、有胆识的英雄,他反对旧军阀的专制统治,反对军阀内战,是难得的爱国将领。
郭松龄,字茂宸,外号"郭鬼子",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公元1883年,郭松龄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
郭松龄
郭松龄身材高大,素有大志。1913年秋天,郭松龄考入了中国陆军大学,在校期间学习到了丰富的军事知识。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郭松龄南下广州,前往投奔。第二年,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在广州待不下去了,返回了奉天,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
郭松龄担任教官时,认识了在校学习的张学良。两个人志趣相投,亦师亦友,关系非常好。经过张学良的推荐,郭松龄被张作霖任命为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张学良
郭松龄治军很严,军纪严明,赏罚有度。他见卫队旅有很多士兵比较懒散,便开始大力整顿,不到一年时间,卫队旅的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21年,张作霖任命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第二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作战不利,全线败退,打得很差劲,只有郭松龄和张学良表现得比较亮眼。
直系首领吴佩孚想乘胜进兵,突破山海关,直捣张作霖的老巢。郭松龄和张学良率领东路军拼死抵抗,挡住了直军的进攻,挫败了吴佩孚的计划。
吴佩孚
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学良和郭松龄分别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第三军和第一军成为了作战的主力部队。奉军击败了直军,顺利进入关内。
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龄为副司令。
张作霖命令奉军向南进发,扩大地盘。郭松龄建议张作霖退回关外,保境安民,不要再打内战了,张作霖没有同意。
郭松龄和杨宇霆素来不和,杨宇霆被张作霖视为智囊,深受器重。杨宇霆打了败仗,丢了江苏,张作霖并没有责罚杨宇霆,依旧重用。
张作霖
郭松龄为人高傲,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远在杨宇霆之上,功劳也比杨宇霆高,可是在奉军中的地位却不如杨宇霆,这让郭松龄心存不满。
1925年,郭松龄和夫人韩淑秀到日本考察军事,得知张作霖正派人在日本购买武器,要继续打内战。郭松龄非常生气,决定起兵反奉,他联络了冯玉祥,要他出兵一起攻打张作霖,冯玉祥一开始答应了,之后却出尔反尔,出卖了郭松龄。
同年十一月,郭松龄在滦州宣布起兵反奉,要求张作霖下野,张学良上位,并惩治杨宇霆。郭松龄想让奉军高级将领姜登跟他一起起兵,姜登选非但不同意,还厉声斥责郭松龄,郭松龄一气之下,下令将姜登选枪决。
郭松龄率军七万攻打张作霖,迅速攻占了山海关,之后又攻占了绥中、兴城、锦州等地,奉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撤退到辽河东岸固守。
张作霖得知战事不利,忧心忡忡,一度想烧掉大帅府,逃离奉天。
张作霖
日本关东军担心郭松龄会影响他们在东北的利益,便派出代表去威胁郭松龄,说无论郭松龄做什么,关东军都有能力应付。
郭松龄很硬气地表示,这是内政,不需要日本关东军来干涉。此外,郭松龄表示他不会承认日本在满蒙地区的特权。
关东军见郭松龄很强硬,有改变套路,要求和郭松龄合作,又被郭松龄断然拒绝。之后,关东军决定出兵对付郭松龄。
关东军出兵攻打郭松龄的部队,多次派出飞机轰炸郭军的阵地。
张作霖的结义兄长吴俊升率军从黑龙江敢来,增援张作霖。吴俊升亲自率领骑兵绕到郭松龄的后方,突袭白旗堡,炸掉了郭军的弹药库。
吴俊升
郭军弹药不继,士气低落,接连溃败。张学良向郭军喊话,有谁放下武器归降,既往不咎。之后,不断有人离开郭军阵营,重新加入了奉军阵营。
郭松龄一败涂地,和夫人化妆逃跑,逃到了新民县,躲进了一个农家菜窖里。奉军追了过来,抓到了郭松龄夫妇,将其押到了辽中县老达房。
张作霖对郭松龄恨之入骨,下令将郭松龄夫妇枪决,并曝尸三日。
郭松龄反奉大大削弱了奉军的实力,至于郭松龄到底因为什么原因选择起兵反奉,众说纷纭,也没有定论。
郭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