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上级领导存在分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把手和二把手意见相左,往往让下属陷入两难境地。诚然,决定前途的往往是一把手,但得罪了二把手,将来日子也不会好过,何况你在一把手眼中也许只是一枚棋子,还是随时会成为弃子的那种。汉初,谋士陈平就碰到这种腌臜事,他的做法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 燕王卢绾造反,汉高祖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出兵平叛。 出发之后,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称樊哙跟吕后串通,就等高祖驾崩就杀害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高祖十分生气,但樊哙当时正以相国的身份平叛,高祖就采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在床前接受诏命:"陈平即刻乘驿车到军中,斩樊哙的头,由周勃代替樊哙的职位。 二人受命行事,却不敢急于行动,私下商量说:"樊哙是皇上的老臣,立功多,又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与皇室关系密切又是权贵,皇上一时生气而想杀他,以后恐怕会后悔,不如把他捉来交给皇上,让皇上自己去杀他。" 二人还没到军中。就先筑坛,再以圣旨召樊哙。樊哙受命而来,陈平就用囚车将他送到长安,而令周勃代理军事,领兵平定燕王。陈平在路上听说高祖崩逝,怕吕后及吕媭生气,就派人紧急到宫中报告樊哙的事。 随后遇到使者传诏令,命陈平与灌婴屯兵荥阳,陈平受命,立刻亲自赶到宫中,哭得很悲伤,并把事情的经过在灵前禀奏吕后。 吕后只说:"你非常辛苦,出宫去休息吧!" 陈平坚决请求留在宫中,因此得以住在禁卫军中。太后派他为郎中,并命他辅佐新登基的君主,平稳度过了政权交替的危机。 看到了吧,陈平既没有抗旨,也没有傻乎乎唯高祖之命一刀杀了樊哙,而是采取拖延观望的方法,做了两手准备。如果高祖没死,就把樊哙押回京,请高祖亲自定夺;如果高祖死了,当权的必然是吕后和太子刘盈,樊哙必无罪释放。 陈平因洞悉人性弱点,兼之为人世俗功利,被称为"毒士",身处乱世,先后辅佐魏王咎、项羽、刘邦,并经历了吕氏乱政,却始终屹立不倒,跟他超强的手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