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春季开学后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学校及托幼机构 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 感染手足口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起了解↓↓↓ 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0—5岁儿童易感染,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主,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少数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致病病原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病毒型别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A组16型(CV-A16)、柯萨奇A组6型(CV-A6)和柯萨奇A组10型(CV-A10)等。 在重症病例中,EV-A71感染比例较高,目前有针对此型别病毒的EV-71疫苗,建议5岁以下儿童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进行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接种疫苗并不能一定避免再次患病。 为何会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水杯等物品或环境均可被感染。 此外,呼吸道飞沫、咳嗽等也能够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有哪些? ■ 建议老师和家长: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培养孩子在使用公共物品后和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 使用公共物品前应先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使用的玩具、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做好家庭日常用品的清洁和消毒;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或发生皮疹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手足口病传染性强,确诊的患儿不要送至幼儿园或学校等公共场所,待患儿的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可复课。 及时接种EV-71疫苗。该疫苗仅对肠道病毒71型有保护效果,因手足口的病原体较多,所以无法完全抵抗手足口病。但我国约一半的手足口重症病例为该型别感染,因此该疫苗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有极大意义。 该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 建议学校和幼托机构工作人员: 定期对儿童的被褥和物品等进行晾晒消毒; 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对玩具、教具浸泡消毒; 加强对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勤开窗通风。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了怎么办?这种病严重吗?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而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简单地说,大部分都是轻的,但是少数如果累及到脑部、肺部、心脏的时候,表现严重而无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判断患儿是否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很多都是局限于医院里,作为家属主要注意几点: 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如果患儿在家中出现这些情况,那就必须及时送至医院就诊治疗。 家里有两个孩子怎么办?会不会传染?怎么预防? "极有可能,因为手足口病的易感染人群是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而该去怎么预防呢?隔离。 因为患儿在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通常发病一周以内传染性最强, 所以如果还没有表现出来被感染的迹象的孩子,隔离是最能保护他的方法之一。 隔离时长:由于"患儿疱疹液中的病毒含量大,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咽部分泌物的排毒时间可持续1~2周",所以隔离时间要等到口、手、足、臀溃疡及水疱结痂后才能结束。 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接触病人的手,处理好病人密切接触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床上用品等。 做好这些后,剩下的就是观察了,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因此等这几天过去了,孩子如果还是快乐如旧,那基本上就不要担心了。 对于手足口病, 家长朋友们不必过于惊慌 绝大多数是普通型 属于自限性疾病 所以我们对症处理 缓解不适 等疾病消退就好 如识别出重症 及时送医 遵医嘱处理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综合自央视新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疫苗中国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戚悦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