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705年,随着太子李显和王同皎等人到达玄武门前,斩断门锁,进入迎仙宫,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被迫退位。 她同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相当高的贡献,本期我们就来讲讲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从出生到入宫 公元624年,唐朝开国元勋武士彟的夫人诞下一女,此女正是武则天。 武则天自幼聪慧,心思缜密。不幸的是,其父亲于公元635年去世,随后她的两个哥哥趁其家中无主,对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失礼,此时的武则天才12岁。 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安稳的家,杨氏带着武则天搬到了长安居住。 公元637年11月,唐太宗来洛阳游玩,在市民口中听说武家有一女子不仅长相可爱,而且颇有学识,太宗一听很是满意,当即决定召武则天入宫。 这是武则天人生中第一次入宫,也因为她的聪慧过人,李世民很是喜欢,但是由于年岁和诸多原因始终没有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随着李世民的驾崩,武则天进入了长安寺庙为李世民守寡,做起尼姑,但是其与李治的联系从未断过。 随着李治登基,武则天被王皇后作为一颗争宠的棋子召回宫中。入宫前,武则天便已有身孕在身,不久便诞下一子名为李弘。 入宫后,武则天成功让萧太后失宠,同时被封为二品昭仪。但是她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因为从小在家里就受尽了父系社会的欺压,幼小的她在心里埋下了一颗要逆天改命的种子。 公元654年,随着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一个邪恶的计划在她脑海中浮现。公主出生满月后,王太后前来查看母女情况,期间王太后很喜欢这个刚满月的小女孩。 待王后探望过后,武则天见四下无人、时机成熟,便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并用被子蒙住了她。 王皇后离开不久,高总李治前来探望母女,武则天假意不知情,掀开被子却见公主已死,悲痛欲绝。 李治当即大怒,发誓要找出杀害公主的人,随即便询问侍女期间有何人来过,侍女表示只有王太后不久前刚刚拜访。武则天在此时又火上浇油,在李治的旁边数落着皇后的不是。 王氏百口莫辩,在这场阴谋中,武则天以失去自己的女儿为代价,换来了王后的失宠,可见其心狠手辣的性格和充满雄心的野性。为成大业不择手段——一代女皇的崛起 随着武则天地位不断升高,皇帝李治也有了想把武则天立为皇后的想法。但是由于宰相等老臣的反对,不得已只能作罢。公元655年,这件事情开始迎来了转机。 中书舍人李义府提出支持皇帝立武则天为太后的想法,受到了武则天和李治的赞许和奖赏,各路大臣见状也都纷纷表示支持,李治便又有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想法。 同时,老臣李勣又上疏表示皇帝自家的事情,想怎么办都与我们臣子无关。 得到了老臣的认可,李治当机立断,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因谋害公主的罪名,贬为庶人,同时她们的家人官位全部剥夺,流放边疆。 处理完皇后后,李治因宰相在这件事与自己意见不和,将宰相褚遂良驱出京城,贬到外地做官。这一举动看似是为了立武则天为后而出发,实际上也是皇帝为了加强皇权的一种措施。 一系列整顿过后,朝中有势力的大臣基本都被发配出京,皇权得到了空前地加强。同时,武则天也正式成为了皇后,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公元660年,李治因为痛风等疾病,在宫中卧床,头晕难耐,无法上朝处理国家事务。于是便让武则天亲临朝政,替他处理文书。 在李治生病这段时间,武则天逐渐在朝廷中拉拢关系,提拔人才,朝中上下大部分人都是武则天的亲信,李治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上疏李治请求废后,正中李治下怀。随即便让上官仪起草文书,布置相关事宜。 武则天知道此事后,随即入宫找李治自述苦衷。李治担心武则天埋怨,就表示一切事务都是宰相上官仪的建议,也都是他在着手操办,并不是皇上的意思。 武则天听后以防止皇帝被奸臣所惑为由,每次李治上朝后,武则天就在李治身后垂帘听政,朝中的所有政策的下发和实行,都需要通过武则天亲口答应才能通过。 就这样,武则天一步一步逐渐掌握了皇权。公元675年,随着李治的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让位皇后的想法再次在他脑海中出现。 李治随即召来众大臣商议相关事宜,但是被当朝宰相郝处俊否决,李治不得已,只好再次作罢。 武则天知道此事后召集了众多文人雅士,开始进行修书工作,并且以修书为由上朝听政,秘密参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机构——北门学士,用来分割宰相的权利。 公元683年,李治驾崩,临死前写下遗诏,命太子李显继位,同时派几位大臣辅佐李显,同时遗诏中说,如果有事难以断决,皆由武则天处理。 李显继位后,奉遗诏指示,立武则天为皇太后,同时武则天有干预政事的权利。 公元648年,武则天因李显决策有误,于是开始了自己称帝的计划,武则天将废除李显太子身份,将其贬为庐陵王,同时立第四任太子李旦为帝,因为李旦年龄较小,在朝中的势力不大。 武则天称帝的本意逐渐显露,她更改了自己的衣着颜色,全部换为金色,同时将宫名改为太初宫。 而成为庐陵王的李显由徐敬业等人扶植,在扬州起兵,企图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随即派兵镇压。同年11月徐敬业因反叛失败自杀,叛乱也就此平定。 至此,武则天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但是实际的皇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她的手里,她现在只需要等待时机成熟,便能一举称帝。 公元690年,由于武则天治国有功,各地百姓官员纷纷提议让武则天上位登基,就连李旦也表明希望武则天能够称帝。 见时机成熟,同年9月9日,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同时将王姓从李改为武,大赦天下。至此,我国第一位女皇帝出现了。 武则天在位期间,大修佛堂庙塔,佛学在唐朝空前繁荣。同时她推出全新的选官制度,试官制。 无论学位如何,只要有人推荐,武则天都会给予各种官职试用,好则留下,不好则差遣回家。 同时对外方面,派兵攻打后突厥,同时又以诏安的形式平复了西突厥的叛乱,至此唐朝的外交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同时唐朝疆域也得到了不断地扩充。 又因为武则天的全新选官制度,更多的人才被任用,阶级流动增加,士层阶级开始兴起,市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继承人的敲定——女帝退位 公元698年,武氏家族相继上书与武则天商议太子继位之事。此时的武则天年岁已高,也开始为继承人一事犯愁。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为了自己可以当上太子,几次使人在武则天身边进谏表示历代皇帝没有让异姓成为太子。 此时的武则天也拿不准主意,便找当朝宰相狄仁杰商议,狄仁杰表示,自古皇帝祭拜祖先都是祭拜的直系亲属。 但是武承嗣、武三思都是武则天的侄子,等武则天去世后他们二人都无法名正言顺地祭拜,只有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所以狄仁杰提议将李显召回,最后再将李显立为太子。 这一番话正中武则天的下怀,当即命令亲信将李显秘密召回到洛阳。同时朝内的大臣也都纷纷表态应该让李氏家族继续接手天下大事。 武则天见李氏王朝才是最终人心所向,便也不好多说,怕引起战乱。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后,武则天最终为了两全,同意立李显为太子。 狄仁杰 解决了继承人一事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武则天也逐渐懈怠朝政。 由于年龄和疾病缠身,武则天对朝政的控制也逐渐减弱,为了能进一步控制朝中大事,武则天让自己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步入庙堂,通过他两人来维持自己在中央的地位。 张易之、张昌宗原本只是市民出身,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在朝中与大臣意见不和,逐渐结下怨气,还密谋陷害了当朝宰相魏元忠。 众臣子不甘心受其压迫,这让武则天和大臣们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同时也为后来的神龙政变埋下了伏笔。神龙政变——女皇落幕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守在其身边。大臣们见时机已到,当机立断,称张氏兄弟有谋反之意,率领禁军500人直奔后宫。 进入后宫后,宰相张柬之、崔玄暐杀死张易之、张昌宗二人,随后让禁军包围武则天所在的寝宫,二人进入宫中,要求武则天立刻退位,立李显为皇帝。 病倒在床上的武则天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能退位,当即立诏书封李显为皇帝。公元705年11月,唐朝复辟。 同年12月,武则天病逝,死前武则天赦免了之前被自己陷害的王皇后和萧淑妃等人及亲属,又派人给其发放银两,来弥补自己当年的过错。 706年5月,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一代女皇就此落幕。武则天虽然为人残暴,心狠手辣,但是在她统治期间,唐朝的文化、外交、经济都有所发展。 同时皇权得到了空前地加强,佛教、道教逐渐兴起,一改历朝儒学独占鳌头的局面,形成了三派鼎立的局面,文化交融频繁。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固然有着很多错误的决断,但是整体来看,她也确实填补了唐朝在皇帝未成年时的弊端,可以说武则天的退位,为她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