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能搬走四座大山,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将在2056年被美国超越
文|视界说Talk
编辑|视界说Talk前言
近日,北京幼儿园的负责人在采访中的话,引发热议。
"两年前,孩子们追着我们跑,两年后,我们追着孩子们跑!"
该负责人一脸愁容,刚过春节,就开始担忧今年的招生计划能否圆满完成?
这话说得不假,如今在北京,已经有许多幼儿园已经招不到孩子了,可谓是"一孩难求"!
从前教育资源紧缺,许多孩子想要上幼儿园还得等位。
如今的情况已经恰恰相反,许多幼儿园无法完成招生计划。
往年,北京大多数幼儿园招生要求中,明确限制北京当地的户籍。
而从2022年开始,已经取消了这个限制。
但有用吗?没啥用!幼儿园情况仍不容乐观!
孩子人数急剧减少,各大幼儿园争着抢着"收孩子"!
而在这一社会现象背后,折射的正是我国新生儿的出生人口数量,呈断崖式下跌。
是哪几座大山阻止了出生率?造成了这样的困境呢?又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形势严峻,世界生育力排行几乎倒数
根据中国历年来新生儿出生人口数量统计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最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生人口的变化。
从1970年至2020年间,我国每年的新增人口数量,大概在1990年达到了一个最高值。这也难怪我们国家提倡"少生少育,优生优育"的策略了。
而在此之后的十年,也就是2000年,新增人口数量急速下降,降幅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二胎政策开放后的2016年还好些,但是到了2022年,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数已经跌出了一千万的大关。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从世界出生人口的数据上来看。
根据联合国近期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我们可以看出,2022年的中国生育率已经排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倒数第五位了。
也就是说全球只有新加坡、韩国等四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中国,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根据智库预测,2056年中国出生人口将被美国超越,中国之后的总和生育率会持续下降至和韩国相当的水平。
我们曾经可是出了名的人口大国啊,怎么现在就垫底了呢?
或许,许多人还不明白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所造成的的社会困境会有多么的可怕:
1.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家财政当中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支出,也会相应增加,这将会对对中国目前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
2.同时,每年的新生人口数量急速下降,未来会导致社会上劳动力短缺、人才短缺 ,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3.从抽象回到具体来讲,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短期内受影响最大的必然是像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和组织。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学校招不到学生,老师的数量过剩,未来或许会面临着下岗、转行 的困境。
4.而再过几十年,等到我们这一代人到了退休的年纪时,能否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福利,也难以保证。
既然,新生人口数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为什么近几年的新生儿越来越少了呢?
没有办法,四座大山在这压着呢! 育龄妇女减少,女人们"生不动"了
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我国的育龄妇女正在大规模的下降,二十周岁至三十六周岁是育龄妇女生育最旺盛的一个阶段。
但"十三五"的这几年间,每年平均就要减少340万的育龄妇女,而2021年相比2020年也减少了400多万,这就造成了一个空缺。
以前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女孩们十几岁便辍学回家、嫁人生子的事情屡见不鲜。
而如今的现代社会中,十几岁的女孩子大多还在高中准备升学考试 。
或许生育压力最小的就是70后了。但想啥呢?
70后的育龄妇女,普遍都已经到达了40岁以上了,她们就算想生也生不动了。
大部分的女性本科毕业后普遍年龄是在22到23岁,而如今,社会的就业压力骤增,学历通胀,许多人又会选择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深造 。
即使这批女性研究生毕业,步入了社会,她们的中心也不再是生儿育女了。
她们有着丰富的学识,独立自信的人格,也有自己追求的理想事业,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并且,如今在职场上,许多女性在面试入职之前,通常会被HR问到有关婚姻状况以及生育计划的问题。
在这样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如今年轻一代的女性都不愿意找对象,自然对生育的热情已经逐渐下降。
"婴儿潮"没有了,"光棍潮"席卷而来。
因为生孩子对于她们来讲不再是必需品,各种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压力,让她们也"生不动"了。
这座大山,太难了。 高昂的培养成本,教育的投资伤不起了
据统计,我国家庭中要将一个孩子培养至成年,所要花费的平均养育成本高达四十八万元,即使是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也要花掉三十万元。
这个数字已经十分令人咂舌了,但若是再算上四年大学,培养成本,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十几万元了。
有专业的机构做过统计,在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会选择花费一半以上的家庭总收入 ,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当中去。
生育一个孩子的话,从孕妇怀孕的那一刻起,整个家庭就要开始高额的消费。
孕妇怀孕期间,需要大量的补品以及定期做产检,随后的分娩和坐月子期间的费用加在一起,平均要花上几万元。
上述的全部加起来算,实际上,养一个孩子四十八万是远远不够的。在某自媒体平台上,有网友表示:
"自己的孩子上小学时,光是参加一次暑期的夏令营就要花上几万块"
而平时课后都要上的兴趣班一期的价格也已经都上万了,他为孩子准备了将近二十万的补课费后,仍然忧心这些钱不够。
这只是单单算的养育一个孩子所要花费的成本,还没有算上作为一个女人变成"母亲的损失"。
一些宝妈一旦辞职,大都会有几年不能去上班,而这几年里,她们损失的收入也是一笔很大的金额。
但是生了一个孩孩子就要对他负责人啊,所有的家长都是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信念。
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报了画画班,"画画好啊,不成,我们也得报"。
大姑家的女儿报了奥数班,"我们得赶上,报上报上,赶紧给妞报上"
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为了让自家的孩子全面发展,有一个远大前程,每个家庭都可谓是砸锅卖铁的培养孩子,这笔教育的投资可想而知。
这座大山,太累了。 房价过高,购房的压力太大了
说起"天然的避孕药",房价首当其冲!
对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来说,房价是抑制生育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如今我国的80、90后两代人,购房的压力有多大呢?
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就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出现了人们"越买越涨,越涨越买 "的现状,真的比娃长个的速度都快。
这样的形式,对于年轻的购房者们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因为通常来说,他们能拿出首付的钱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勉强凑齐首付之后,便意味着这些购房者们往后的几十年,身上都要背负着房贷 ,这又有多少人能抗住啊。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买房是一就像人生中的一座大山一样,如果没有他们父母辈的支持,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是买不起房的。
要知道,一些三四线小城市的房价,目前都已经涨至了万元以上一平,而"北上广深"那些热门城市平均房价,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达到了好几万元一平。
一边是高额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 ;另一边,房价又在飞速上涨,逼迫着人们不得不尽早买 房。
当一个家庭连基本的住房问题都无法解决的话,又怎么会产生培养下一代的想法呢?
这座大山,太重了。 高额的医疗费用,连病都看不起了
除了上述几座大山外,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四座大山便是医疗了。
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致贫返贫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就非医疗莫属了。
根据资料显示,在2016年的时候,中国居民在医疗卫生领域,所花费的总体金额就已经超过到了四万亿元。
这个令人咂舌的数字平均到每一位中国公民身上,大约是每人三千元左右!
三千元乍一听,你如果觉得还不多的话,那就再细致地分析下:
在那一年,中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只有一万七千元,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则更低,大约只有一万元。
这个医疗支出放在全年的总支出中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说,当年的中国居民每花出去一百元,就有三十元用于看病吃药,这样的占比是非常惊人的。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了最沉重的负担之一。
在中国,虽然有医保的存在,可以为我们抵消掉一部分医药费。
但是,我们还是"病不起","不敢生病",因为大病一场,意味着几乎就要花光家中所有的积蓄。
根据国家的相关部门统计结果来看,因为看病而导致贫穷的贫困户,占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也就是七百多万人。
更可悲的是,如果"钱花了,人还在"也还好,如果"钱没了,人也没了",那太让人寒心了。
因此面对巨额的医疗费,很多家庭也会选择放弃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当医疗支出超过了某一个阶段内家庭总支出的百分之四十时,便可认定为该家庭发生了灾难性的医疗支出。
这座大山,太高了。 总结
在如今,中国的出生人口骤减会给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许多专家也在积极地建言献策,试图提高生育率,甚至国家也调整相应的生育政策,允许生三胎。
可是,如今的年轻人面临着女性压力,教育、房价、医疗四座大山 的压迫,从"不能生"、"不敢生"逐渐演变成了"不想生"。
如果不能真正地搬走这四座大山,即使放开了三胎、四胎,刺激了一小部分能够承担生育成本压力的家庭生育,那些出生的新生儿数量,也不过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