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困惑,有一次,我中指头红肿痛,感觉很严重,就到三甲医院去,谁知外科只有副主任医师坐诊,说明情况,他就开单要我先做B超,照X片,我说就是一个蜂窝组织炎切开排一下脓,别搞的那么复杂嘛,他说是甲沟炎!我说我只带了600元钱,你看能不能帮我省点钱?他说术后还要吊三天水,一次就要180元,手术还要麻药,手术费,敷料费等,还要拆线费。我说能不能改吃药?他说不行!我只好说我先回去借400元钱,开溜了!换了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医生说我们这里比三甲医院便宜只要800元,再换一家,外科医生不在班,只有全科医生,她打电话咨询了外科医生后,给我开了一盒头孢拉定,7.5元。给我说她们这里没有鱼石脂,你到前面药店买一支涂抹在中指头上,过几天不好就再来看看。回家一吃,一抹,好啦!唉,没有让外科医生下手,下回碰到他们都不好意思给他打招呼了。 医生不是神,疾病也不是简单的算术题,一看就会,很多时候需要排查。 这是今天遇到的一位病人,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难准备手术。手术前常规需要全面检查,排除一些重大疾病,结果就发现了左侧肺腺癌,他还没有任何肺部症状。 这种时候就不能先做前列腺手术了,要抓紧切除肺癌! 有很多恶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很轻,一眼看上去有无限可能,必须通过检查排除假象。 这是今天的另一位女病人,因为不爱吃饭,做钡餐检查胃部,结果透视发现肺里长满了阴影,紧接着做胸部CT确诊为肺癌晚期,广泛转移了…… 还有一些心肌梗死早期,表现为肩膀疼、牙疼、手发麻等,如果不做检查,很可能错过早期的抢救机会。医生应不应该依赖先进仪器? 很多人搞笑医生不会看病,只会做各种检查,这都21世纪了,5g时代马上要来了,善于利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才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提升医术! 每个行业都是如此,我们不能因为骑自行车不费油,绿色环保,就拒绝高铁和飞机。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接受世界的进步和变化,不要做顽固的保守派。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欢迎关注! 急诊来了一位中年妇女,以右下腹剧烈疼痛难忍来院,询问病史餐后疼痛、进行性加重,有恶心呕吐,查体右下腹压痛,有肌紧张反跳痛。做了阑尾区彩超看见积液,这样的病例你都觉着像急性阑尾炎吧。说来也巧,正好是一个医生的熟人,家属的意思是抓紧做手术,医生也没多想,就安排了手术,开了腹后阑尾没什么问题,再探查盆腔,卵巢蒂扭转了,赶紧找妇科会诊,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手术方案,好在家属通情达理,不然免不了一个官司。 还有一个病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类似病例,两个人来到急诊,说是车祸,两个人倒是很气并没有争吵,问起过程是摩托车与电动车相撞,其中一位胳膊有摔伤,做了X线检查并没有骨折。问了另外一个,回答没有什么事,大夫追问哪里都没伤到啊,患者答道:就肚子这戳了一下,这会也不疼了。医生检查了一下,没有瘀血红肿,但是还是不放心,让做个腹部CT检查一下,不然后果自负。患者也就做了一个,这下可发现问题了,脾脏有挫伤,虽然不严重,但是也是需要卧床静养的,赶紧办理住院。 说来半天,只是想说,肉眼判断总有一定的失误,就算是影像学检查也会有失误,医生怕病人有事,更怕有事发现不了。 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在现实世界里,有很多情况下的确有可能有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如何正确面对这种情况呢?张大夫今天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说,很多医生一看病人就知道什么病,这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能说百分百的有把握。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一些证据,也就是我们时常需要一些检查项目来支持我们对于疾病的明确诊断。比如说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有时候是细菌感染,有时候就是病毒感染,这时候即使是医生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认定患者是感染,可是感染的病因也需要化验个血来看看是细菌还是病毒,这就是医生要进一步做检查的必要性。其实,其他的很多疾病也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检查的重要意义。 其次,即使是医生大概率事件推断患者是某种疾病,这时候还需要做一些检查,除了明确诊断,还有一些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复查的需要。比如说很多时候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之所以开很多检查,很多时候是需要复查看看患者的病情变化,这时候即使是患者表面上看着是好转了,也需要检查来明确一下,这就是对于疾病转归监测的需要。比如说对于高脂血症这种疾病来说,除了一开始检查是明确诊断,后期的检查多数是对于血脂变化的一种监测,看看给予治疗之后是不是治疗效果好了,还是没有明显改善,以便于有针对性的给予进一步治疗。 再次,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医生为其检查,也是为了发现现有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或者说老百姓所说的副作用。比如说正在吃他汀类降脂药的很多患者,他们就需要定期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以此来看一看是否有服用他汀的副作用出现。这时候的检查就是为了监测副作用,也是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对于做检查这个问题来说,很多时候的确是医疗过程中所必须的,绝大多数医生也都是合理的开检查项目,只要是在国家认可的正规医院,其实大家还是可以放心的。希望张大夫今天的文章能够帮到大家。 更多健康知识,大家可以点击下面专栏获取:张大夫的血脂课程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月月初,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时候来了个上腹痛的病人,病人一来到就跟我说:医生快帮我开点药,我胃痛又犯了,这次不懂为什么痛得比以前还厉害了!我看了一眼病人,感觉确实痛得挺厉害的,脸色都有点苍白了、还满头大汗,由于患者一直强调自己以前有"胃病"病史,我初步判断有可能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作了,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患者要是还不能不排除是心梗、动脉夹层等危重症的可能。于是我首先要求患者先急查一个心电图,排除是否为心梗发作。病人一听到要做检查就冲我发火了: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病情,我现在痛得那么厉害,你先给我止痛了再说,想要检查宰我钱等我不痛了随便你检!听到这话我心里那个气啊,自己一心为病人着想,却反被病人不理解!我虽然生气,但我还是耐心地跟病人解释,病人最后也同意先做心电图检查。最后结果出来你们猜是什么?——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医生不是神,如果没有辅助检查的认证,并不能保证100%判断正确!很多情况下医生通过问诊和查体,确实对疾病有了初步的判断,但为了认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时候就得通过仪器检查的协助了。毕竟西医有别于中医,理论体系也有所差异,中医或许把把脉、看看舌苔就能够诊断了,西医则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依据、实打实的检查结论,所以做不到像中医这么"潇洒"。 医生有时候确实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病,但为了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判断身体的情况、病变的严重程度、病变的范围、周围有没有侵犯等等各种影响治疗方案的因素,这些是肉眼无法判断的,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仪器的检查了。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1.对医院来讲,创收。 2.对医生来讲,避责。 3.对百姓来讲,花钱。 总之三方都是对立面,谁也信不过谁。 看一下知道是什么病,这只是最基础的经验判断,或者是最常见的问题,但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会犯经验教条主义,造成误判,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死人的,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医生,绝对不能只凭经验判断。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此次的新冠肺炎,最开始的时候,如果凭经验,看到病人发烧发热,咳嗽等,医生就有可能认为是流感。如果不对病人做进一步检查,就会导致病人越来越严重。 现代医学之所以要做检查,就是想减少医生的误判,力争做到对症治疗。人体尽管很复杂,还有器官我们没有完全掌握,但在一代又一代探索的基础,了解大部分,通过详细的检查,知道病源在哪里。 当然,民间也有一些看一眼的"神医",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反正他们治病讲随缘,出事也只能代表病人没福气。此类"神医",我们是不敢攀比的,毕竟人命关天的事。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从一个病例分析开始,可能更能阐述相关分析。 最近,我在专家门诊时接诊一个五十岁女患者,主要症状是:失眠、多汗、心烦不安、心情低落。在其他诊医院断为:抑郁状态。也有医院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慕名而来求治,希望好好调整用药。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查验了以前她做过的检查(为了给她省钱),该做的检查几乎都做了,除了头颅CT,凭经验直觉到这个患者不是真正的精神心理疾病,因为她的症状中有些极其细微的地方与普通的抑郁症状有些不易觉察的区别。 我建议她做个头颅CT,她有些迟疑,因为她的初衷是希望我好好为她调整用药,跟随的家属很果断地说"可以,可以"。 我跟家属说,同时也是为了打消患者的顾虑,"做个头颅CT有好处,就算是为了让自己放心也该做一个了"。 不一会儿,头颅CT结果出来了:占位性病变。更直白的表达就是"脑瘤晚期"。 如果她在第一次看精神科的时候做了头颅CT的话,有可能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我坐诊看病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最少的副作用"。 我希望医院和医生同行们也遵从这个原则。 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是医生的福气,是患者的福气,也是社会的福气。 生活在一个有福气的社会里该有多好啊! 医生一看就知道什么病了,为什么还要叫病人做检查?没有哪个医生是一眼看就知道什么病的,医生不是神仙,没有这么强大的算命功能。 如今医学的发展,无论诊断什么疾病,都要有依据,要有证据支持才可以下诊断,这叫循证医学。没人那个医生看着病就瞎猜就下诊断了。当然医生在看患者第一眼,加上询问一些病史,会有自己的思路,也可能会有自己的初步诊断。但是也都只是初步诊断,没有证据。怎么办呢?只能通过做检查,来寻找支持诊断或者排除其他诊断的证据。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医务人员所认识,以前觉得有同样的症状,可以诊断这个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发现其实不是这个疾病。需要有其他的检查才能把两个疾病分开来。 医生并不是什么疾病都需要做检查,医生在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中,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也需要有良好的诊断思维,才能确定要不要检查,要做哪些检查去支持自己的诊断。 表现为同样症状的疾病有很多,比如大家都是咳嗽去就诊,两个人都是单纯感冒咳咳嗽。并不是,一个可能是肺炎,另一个可能是肺癌。如果不做检查,只是简单的给点止咳药,那么就耽误事了。你说,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咳嗽,为什么还要做检查呢?道理不言而喻。 有朋友又要说了,以前没有检查的时候,为什么医生也能看病?以前没有检查,医生是可以看病,但是误诊率也很高呀。很多到最后都诊断不明确,拖到最后也就没得治疗,最后也不知道怎么走的。 目前医学的不断发展,先进设备的应用,医生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只有准确的诊断,才能更精准的治疗,谁都不想误诊,谁都不想延误治疗。所以,多一份理解,也是多一份信任。 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但是怎么保证他看的就一定正确呢?所以要靠检查来证明他的判断。 医疗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为,他不是商业行为,医疗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俗地说,患者来医院最大的诉求是看好病,假如医生一眼看对了还好,如果十个患者里有一个人看错了,用错了药,那么这一个患者能答应吗? 作为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人,往往对疾病的认识很片面,很多疾病因为没有得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所以不能理解医生的做法。其实很多疾病其实隐藏的很深,并不像表面表现的那样简单。 我举个例子。前几年我遇到过一个头晕的老年患者,这个患者既往有脑供血不足的病史经常头晕,本次就诊的症状和之前差不多,因此家属希望能够直接在急诊输液缓解症状。其实我的判断和家属差不多,从他的病史描述和症状来看确实像中枢性眩晕,脑供血不足,而且他除了头晕也没有别的症状。但是作为一个急诊医生,我还是让他查一下颅脑CT排除一下是否有颅内出血,家属也同意了,很快交了费。马上就要去CT室之前我忽然发现这个患者头上一直在出汗,有点不对劲,出于谨慎我让护士先给他做了一个心电图,结果这一做不要紧,惊出了我一身的冷汗,患者心电图II III AVF导联墓碑样改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CT不能查了,直接进抢救室按照心梗流程抢救,患者后来放了支架所有症状都缓解了,这让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假如不是我在急诊干了很多年有这个意识让他做了这份心电图,假如我让他去CT室查了CT或者连CT都不查直接输液治疗,那么患者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猝死那么对于我们医患双方会一个什么样的后果估计不用我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