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的人,或者对初中历史课本还有些印象的人,都还记得战国四公子。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还有楚国春申君黄歇。 每一位公子身上都有一串故事和一堆成语,今天我们来说说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黄歇的"奇货可居" 黄歇和所有的战国士族一样,年轻时就开始游历列国,寻找可以下赌注的"奇货" 。 吕不韦把赌注下在了秦国的世子嬴异人身上, 而春申君则是把赌注下到了楚国。 由于黄歇辩才极佳,且年轻时周游列国,见多识广, 所以受到楚顷襄王的赏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黄歇展示自己绝佳口才和智慧的第一个舞台就是秦楚大战。 当时秦国战神白起大军压境,连楚国国都鄢郢(今湖北江陵)都被攻占了。 楚顷襄王慌作一团,打是打不过的,可怎么才能使秦国退军? 于是,黄歇被推到了舞台前。 黄歇当然知道,这是自己展现才华的好机会,无论如何也要一鸣惊人。 黄歇来到秦国之后,多方探听情报, 得知魏国和韩国被秦国胁迫一起攻楚。 但是两国一直踌躇不前,黄歇稍作思索计上心来。 他乘此时机,赶紧向秦昭王上书, 说魏国和韩国反复无常,不愿意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渔翁得利 。 等到秦楚两国两败俱伤之时,魏国、韩国甚至赵国都会抢着来渔利。我们两个大国何必给他们这些小国获利壮大的机会呢。 秦昭王本就对魏国韩国出兵迟缓心存疑虑, 经过黄歇这么一分析,更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撤兵了。 黄歇的第一步棋走对了,而且一下子在楚国这个棋盘上占据了有利地位, 接着就要开始想第二步的棋子怎么落。 黄歇心想:楚顷襄王已经执政多年,身边跟随的老臣众多。 自己很难取得信任,不如把宝压在下一代——太子熊完身上。 机会果然来了。 秦国撤军时,为了防止楚国反复,提出让楚国的太子熊完去秦国作人质。 太子去他国为质子,当然需要一个得力的能人跟随。但是做人质这件事情既艰难又危险,弄不好就会丢命。 在大家都在推脱之时,黄歇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 他愿意陪太子去秦国当人质。 辅佐熊完,为质十年 在他国为质子是个辛苦且没有尊严,非常危险的工作。 若是母国有什么风吹草动惹所在国家不高兴了,那质子就会很惨。重则丢命,轻的也会找质子过去发泄不满,羞辱一番才能过关。 质子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的处境下,也只能忍气吞声 。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幼年时就在赵国受过不小的屈辱,以致他长大后对赵国怀恨在心。 始皇帝的母国还是秦国这样的强国,质子依然会受到羞辱 ,那楚国的熊完在秦国的处境就可想而知。 黄歇可以说是他唯一的依靠,大事小情都靠黄歇打理, 说黄歇在熊完眼中如父如兄都不过分。 这种日子直到楚顷襄王病重才有了转机, 可是这个转机也是杀机 。 当听到楚顷襄王快要病逝的消息,熊完一心想回楚国。 一是想探望父亲的病情,二是万一父亲病逝,自己这个太子必须在身边。 不然王位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了,这多年忍耐全都白费。 可是秦王并没有要放熊完回去的意思,所以对熊完的要求百般推脱,最后说派使臣去楚国看看情况再说。 熊完心急如焚,找黄歇商议对策,是等秦国使者回来还是偷跑? 黄歇道:"万一大王病重,秦国使者还没回来就去世了。那您不在大王身边,其他公子趁机夺取王位的话,太子您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留下来给您作掩护,您只管逃走。" 黄歇为了把第二步棋走好,把性命都赌上了 。 黄歇让熊完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架着马车逃出秦国, 然后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一切来客。 估摸着秦国不可能追上熊完后,黄歇才去见秦王,说熊完因为思父心切,偷偷跑回楚国了。 秦王大怒,要杀了黄歇。 还好有大臣出来劝说秦王,"熊完回去肯定就要继承王位了,黄歇是他最信任的大臣。如果杀了黄歇,熊完肯定记恨秦国,不如卖个人情把黄歇放回去。" 秦王权衡利弊,最后把黄歇放回了楚国。 黄歇舍命走的第二步棋不但走对了,而且让自己直接平步青云了。 权倾楚国 回到楚国的黄歇,受到了楚考烈王,也就是原来的太子熊完的重用。 官至令尹(相当于宰相),封春申君,封地十二个县。 此时的黄歇并没有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冲昏头脑, 而是更加兢兢业业为楚国出谋划策。 因为他的封地与齐国相邻,经常打仗需要屯兵驻扎。黄歇就主动让出封地,改为郡县以方便驻扎军队。 这让楚考烈王更加信任黄歇,改封黄歇到吴地(今浙江一带),并允许黄歇建立自己的城池和都邑。 黄歇就此与另外三公子齐名 。 黄歇的另一个高光时刻,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机会在此时出现了。 长平之战使赵国彻底失去了战斗力,面对强大的秦军,赵国只好向其他各国求援。 碍于强大秦国的压迫, 只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出兵救援赵国。 秦楚本有盟约,但黄歇力排众议,支持楚国救赵。于是楚、赵、魏三国联军打败了秦军。 这一下让春申君的名声远播在外,而另一场战争,彻底让黄歇把名字刻在了战国史书上。 这场战争就是灭鲁之战 。 楚考烈王派黄歇率军伐鲁,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黄歇竟然率军攻灭了鲁国。 这让原本以辩才扬名于诸侯的黄歇有了新的称呼——"战神" 。 楚国更加兴盛,楚王很是开心,黄歇的权利也愈加膨胀。 随着权利的增大,黄歇本人也开始有了攀比之心。 战国时期王公大臣喜欢蓄养门客,黄歇就把蓄养门客做到首屈一指。 战国四公子中,春申君黄歇的门客是最多的。 而且也是最骄横跋扈、逞强好斗的,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有一次平原君的门客上门拜访,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富有,带了一支玳瑁簪子。 这可激起了春申君门客们的胜负欲。 他们一个个穿着镶满珠宝的鞋子,穿上最华丽的丝绸衣服,配上镶嵌宝石的高冠。把来客压制的抬不起头。 这类离谱的攀比奢华之风, 根源当然在春申君黄歇这里。 不知是黄歇的猖狂让楚考烈王有些反感,还是一些战事没能达到楚王的预期。 一段时间里,黄歇被冷落了。 移花接木的无妄之灾 黄歇操纵了楚国国政二十余年,当然不甘心就此受到冷落,他又开始新的筹谋。 楚考烈王在位多年,后宫佳丽无数, 却偏偏没有儿子。 黄歇就投其所好,解其所难,在楚国各地为楚王寻找能生儿子的女人。 最后都无疾而终。 一天一个叫李园的门客迟到了,黄歇问他原因, 李园说是去给妹妹订婚,所以迟到了。 春申君一听,就问,"定好没有"? "还没下定",李园回道。 "那我能先见见么"? 于是一见钟情,黄歇宠幸了李园的妹妹李嫣。 很快,李嫣就怀孕了。 李园又一次迟到了,黄歇问他原因,李园道:"我去给妹妹算卦了,看她怀的是男是女"? "结果呢"? " 肯定是男孩儿 "。 黄歇很高兴,李园趁机道:" 要是这个男孩儿能当楚国的王该多好啊 "。 黄歇心中一动,问李园有什么想法? 李园狡黠一笑,道:" 大王那么宠信您,这些年可以说您就是楚国的王。 要是您趁机把我妹妹献给楚王,她生下的儿子不就是未来的楚王么"。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黄歇的心,若是自己的儿子当了楚王,那他在楚国不就一手遮天了么! 于是黄歇就带着李嫣进宫了,把她献给了楚王,并告诉楚王,这个女人能生儿子。 果然,楚王很喜欢这个李嫣。宠冠后宫,连她的哥哥李园也受到了楚王的重用。 没多久李嫣生下了儿子,楚王高兴的把这个儿子封为太子,并且把李嫣封为王后。 春申君黄歇更是格外洋洋得意,心中盼望着自己儿子当上楚王的日子。 直到楚考烈王病重。 黄歇有个门客叫朱英,看到日渐得意忘形的黄歇劝道:"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 " 意思大概就是福祸都会不期而至,您也得准备不期而至的人。 黄歇问他:"何为不期而至的福,何为不期而至的祸,何为不期而至的人?" 朱英道:"您执政楚国二十多年,这是福。楚王病重,李园就是您的祸。而我就是那个能帮您解决祸事的人。" 黄歇哈哈大笑,"就李园那个胆小鬼,怎么可能是我的祸呢?他对我很忠心,我对他也有恩,他不会对我不利的。" 朱英再三劝阻,甚至举出李园豢养死士的证据,无奈黄歇就是不信。 朱英预感到黄歇必定会死在李园手中,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就离黄歇而去了。 果然,李园眼看着自己妹妹的儿子就要登上王位,怕黄歇泄露秘密,更怕黄歇以父亲的身份争夺权利。 于是在棘门设下埋伏,在黄歇经过棘门之时,一举将黄歇杀死,并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扔出了棘门。 就这样,雄辩六国,才倾天下的春申君黄歇,死于一个小人之手。 "无妄之灾" 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结语 什么叫"无妄之灾",就是原本不能避免但可以降低损害的灾祸。 可是聪慧如黄歇,怎么会上了小人李园的当?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贪"字。 若不是黄歇想贪图更大的权利,怎么会落入李园的圈套? 如若不是得意忘形,阅人无数的黄歇怎么可能察觉不了李氏兄妹的步步为营? 最后连朱英的提醒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相信卑躬屈膝的李园。岂不知一个人装的太过恭敬,就必定在背后藏着巨大的阴险。 他的儿子确实当上了楚王,就是后来的楚幽王。 但是这和他黄歇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最大的得利者是李氏兄妹。 可怜身为战国四大公子的黄歇就这样结束了辉煌的一生,不得不令人倍感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