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清雅 我听摩诘诗社的杨柳风说最近要去大荔县参加一个文学交流活动,心里有些小激动。没去过大荔县,可那儿的西瓜吃地不少。回忆起那种个大、水饱、味甜、还是沙瓤的西瓜,对这地方就已经有了向往。 几年前到山西永济游玩,来到黄河岸边登上鹳雀楼向远处眺望,欣赏王之涣当年目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壮阔画面,体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思。当转到此楼西边远望河对岸,脑子里起了问号:只记得黄河在中游这一段正好成了秦晋两地的自然分界线。现在站在晋的地界上,那对岸是咱秦的什么地方?同行友人不加思索曰:大荔县呀!噢!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很自我地认为大荔西瓜之所以闻名全国,大概是因为种在黄河滩沙土地里的缘故吧。因为家乡人常说沙土地里种出来的红薯、花生、西瓜味道都不一般地香甜。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可趁此机会亲自去问一问当地知情人。 除了西瓜诱人,听说带把肘子很是有名;月牙烧饼配水盆羊肉相当有特色,跟西安的凉皮肉夹馍一样令人难抵诱惑;还有什么炉齿面、水磨丝、蜜汁辘轳……唉呀,不行不行,我这个小吃货都要流口水了,要不去吃一回,怎么能够过瘾呢? 五谷文学社王社长常在他的园子晾晒大荔文友精彩有趣的文章,我常来这园子踩踏,欣赏到那些优美文字时会想到"文如其人"这个词。看到那些风趣灵动的语言,就会猜想作者一定是位幽默健谈的人。读到写景状物刻画细腻,情感渗透入木三分的文字,就推断可能写作者是位阅历丰富有故事的人吧。对风物人情地方特色阐述透彻的文章,觉得遇见了专注研究的学者型专家……透过美文传达的信息,我早已在概念层次结识了这些有趣味、有思想、有智慧的投缘者。走,到大荔去,面对面见一见这些独一无二的有趣灵魂。 原定于二月初一、初二这两天去,这样安排是为赶上看当地有名的阿寿社火表演,可以领略到一些精彩的民俗,如飙骡车,阿寿面花,还有非遗展示花苫鼓表演等等,这些民俗文化听起来很独特、新奇,与我们这里的社火抬芯子,踩高跷、划旱船、舞狮子等内容完全不同,很是有吸引力。但最后考虑到一部分人在职要上班,不好请假,经与对方协商,把时间提前两天,调整到周末。 不管怎么调整,我要去大荔的歌声已替代了"我要去西藏",在心中唱响了。 作者 乔清雅 作者简介:乔清雅,网名色彩,陕西蓝田人。热爱文学,喜欢绘画。在工作之余常用文字与水墨抒发感悟,表达情意,以点缀、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