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马连才是和平区的一位军休干部。退休后,他一直热心于红色宣讲事业。2020年初,马连才到法国巴黎探亲,原本计划几个月就回国,岂料却因疫情滞留在那里。于是,老先生"重操旧业",在万里之外的法国,向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讲述中国故事。 马连才19岁参军入伍,半生戎马铸就了他的热血忠魂,2007年从部队退休后,就一直活跃在红色宣讲的公益舞台上。他曾是和平区老战士宣讲团团长,也是多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进学校、到社区,从延安精神讲到部队作战,从传统文化讲到少年英雄,他用浅显而生动的语言让党的光辉历史和先进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 2020年初,马连才到法国巴黎看望女儿。谁料,疫情突然席卷全球,本已买好返程机票,却不得不留在那里。"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作为宣讲团的成员到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的多个社区宣讲,我本想着在二十大之后,还去那些社区,和老朋友们再聊聊咱们国家这五年来的变化,可却未能如愿。"马连才说。于是,这个夙愿便一直在他心中盘桓。"为什么我不能在法国继续宣讲呢,向这里的华人华侨、法国朋友讲解咱们的二十大精神,聊聊咱们的新生活,尽我所能把中国展示给世界。"老人家灵光乍现、异常兴奋。 说干就干,要想讲好,先要学好。因为时差原因,党的二十大开幕时间恰好是法国的深夜,马连才凌晨3点多起来收看大会,边听边做笔记。为了学懂弄通大会精神,他自费订阅《欧洲时报》中文版报纸,购买中央电视台全套节目,通过各类新闻和解读节目,深入学习领会。为了方便和外国友人交流,他还买来蓝牙翻译耳机,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 一切条件具备,马连才充分利用亲友聚会、会客交流、参加活动的机会,向身边人传播党的声音。在法国,马连才有位老朋友,名叫博凯内,博凯内的儿子和马连才的女儿是同学,他们在孩子们的毕业典礼上相识。博凯内老先生热爱中国文化,年轻时就读过法文版的中国文学名著。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正值深秋,一日,马连才和博凯内约好会面,恰好对方的两个儿子都来看望父亲。马连才便向父子三人讲述二十大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父子三人兴致很高,对感兴趣的话题还"刨根问底",四人交谈甚欢。 还有一次,马连才到医院就医,看见一些医护人员的头上都顶着两面法国小国旗,便好奇地问女儿怎么回事。原来,在卡塔尔足球世界杯比赛中,法国队进入了四强,马上要进行半决赛,他们为自己国家加油助威。马连才兴致勃勃地与一位护士交谈,发现她也是个"体育迷"。"我当时向她表示祝贺,还祝贺法国将在2024年举办奥运会。"马连才说,"趁着这个机会,我就向她介绍北京是‘双奥之城’。希望她和家人有机会到中国,看看鸟巢、水立方,也看看中国滑雪场的大跳台。"护士姐姐很高兴,还跟马连才合影留念,比划出"胜利"的手势。 临出国前,马连才随身携带了一条红领巾。在法国,有时候亲朋好友举办一些小型聚会,大部分都是前往探亲的祖辈带着孙辈一起欢聚一堂。每逢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围在马连才身边,他拿出红领巾,给孩子们讲红领巾的来历,讲自己当兵的故事,讲英雄流血牺牲的壮举,讲要从小树立伟大的志向……在场的"老伙伴"也都十分感动,他们叮嘱孙辈:"记住马爷爷的话,好好学习,我们的根在中国……" 前不久,马连才应邀参加《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与中欧书院共同举办的"巴黎雅集"活动,和众多华人华侨以及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一起感受中国的年文化。书法大师现场挥毫泼墨,古琴演奏悦耳动听,童声诗朗诵清脆喜人……趁大家兴致高昂,马连才娓娓道来,给大家讲解中国传统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介绍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福"文化……在场的华人华侨仿佛回到童年,回到祖国亲人的身边,而法国朋友也竖起大拇指纷纷点赞。 "我是一名军人,忠魂融入骨血,不管我身在何方,我对祖国的爱都不会减少半分,我会尽己所能,将红色宣讲进行到底。"马连才说。 策划 燕少广 制作 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