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曹操死后,他5岁的幼子为什么拉着曹丕的手喊爹?

  曹操死后,他的五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把他当作父亲,喊他"爹"。不用怀疑,对的!这件事是真的。
  曹操打仗厉害,是军事家;写文章也厉害,是文学家,和曹丕、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执政能力也出众,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曹操的生育能力同样也出众,在历史上是排得上名的,他一生生有25个儿子6个女儿。而那位叫曹丕爹的幼子,名叫曹干。
  曹干又名曹良,其母陈氏,曹干生下来的时候,没多久陈氏便死了。有说是因窃听被曹操所杀。不管如何,曹干第二任母亲是王昭姬王夫人。三岁时,养母王昭姬又病逝。
  到公元220年,曹操病重,临终之前,将曹氏下一任继承人曹丕叫来,指着曹干说,"他三岁亡母,现在五岁又将要失去父亲,以后就交给你了,你要好生的照顾他。"
  曹操去世后,曹丕担任起重任,格外的呵护这位比自己小将近三十岁的幼弟曹干。这份呵护也是远远超过其他兄弟的。
  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魏略》记载:
  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
  文帝说的是曹丕,曹丕的谥号是"文皇帝",良是指曹干。曹干经常喊曹丕"爹"。阿翁,父亲的意思,也就是爸爸。
  按照古人的年龄,三十岁有可能都能当爷爷。但曹丕肯定不答应,毕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幼弟。所以,经常纠正曹干的称呼,也不止一次的对曹干说,"我,不是你的阿翁。我是你的兄长,我是你的哥哥。"说完,又想起曹干的遭遇,曹丕感到很伤心,总忍不住流泪。
  曹干为什么总称曹丕爹?除了曹丕表现出的照顾,曹干对曹丕敬重外。有可能是曹干在有意而为之,在向曹丕以弱示好。
  曹冲五六岁时,都已经知道如何"称象",如何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差不多的年龄,曹干再不聪明,总不可能阿翁、兄长也区分不清楚吧?也不可能总是称曹丕爹吧?
  说明,曹干也是聪明人。年纪不大,但是也懂得卖傻来韬光养晦。陈寿说曹丕不是旷之大度的人,也就是心眼小,但也恩怨分明。早些年,在立储之事上,王昭姬作为曹操颇为宠爱的姬妾,也是出力很多。曹丕能打败曹植,顺利成为继承人,王昭君功不可没。
  加上曹干懂进退,自然而然待遇没那么差。曹丕在位七年,临终前也给继承人曹叡(魏明帝)留了一份遗诏,要求曹叡好好的照顾你那十一岁的叔叔。三国志记载:
  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这份遗诏在手,曹干犯错,曹叡也不好苛责。一直到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上位,曹干累计食邑五千户。终身享受荣华富贵。
  参考文献:
  裴松之注的《三国志》。
  一个5岁的孩子,拉着哥哥的手喊爹。这个孩子要么是傻子,真的把哥哥和爹分不清;要么是有特殊原因,故意将哥哥喊成爹。
  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曹操不如儿子曹丕
  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曹干不是个傻子。那么,一个5岁的孩子为什么故意要将哥哥叫爹呢?其中有什么隐情?
  显然,一个5岁的孩子,没太多的故事。有故事的,只能是他的哥哥曹丕。我们先来一起看看哥哥的成长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一家人才辈出。
  曹操有才,也有能力,他的最高官职不过是丞相。倾其一生,他也只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者,离帝王之位始终差一步!
  而曹丕,则不同。
  曹丕,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历史上的魏文帝。
  在这里,我们不谈曹操和儿子曹丕的能力的高低。但是,有一点,曹操比不上儿子曹丕。那就是,政治野心!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政治野心,在前进的路上,很多故事都是血淋淋的。
  曹丕的夺嫡之路
  曹操的一生,大约有25个儿子。
  其中,有7个儿子早薨。剩下的儿子中,非常优秀的,有长子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神童曹冲。
  曹昂:在和父亲一起平定张绣的叛乱中,公元 197年死于战乱。
  曹冲:死于公元207年,死的时候,年仅12岁。
  死因到底是什么?史书上没有明确地记载,
  但是,曹冲死后,曹操对曹丕说:
  "此我之不幸,而汝之幸福也"。
  其实,无论是曹操,还是史学家,很大程度上都认为曹冲死于哥哥曹丕之手。
  因为,如果曹冲活着,以他的聪明和仁爱,曹丕想称帝,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
  公元220年,曹丕继位,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可是,坐上了宝座,又怕坐的不稳。于是,他的心又乱了!
  曹彰:是一名武将,骁勇过人,常常领兵出征,曾大破代郡乌桓,223年封任城王。
  曹彰的手中掌握着曹丕最为恐惧的兵权,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这些令曹丕寝食难安!
  史书说:公元223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之后暴毙于府邸中。
  不难看出,曹彰只是进京朝觐了魏文帝曹丕,就得了急病,最后暴毙而亡!
  如果说曹冲和曹彰的死,只是后人对曹丕的怀疑,并没有在历史上给他定罪。那么,那个写出名著《洛神赋》的曹植呢?
  曹昂死后,曹植和曹丕之间进行了数年的王位斗争,直到曹操去世后才结束。在此期间,都以曹丕的胜利告终。
  曹植虽然在朝廷里也有自己的拥护者,有些小小的势力,但是,他与曹彰相比,对曹丕就少了很多的威胁,因为曹植本身是个文人,也不太懂政事。
  可是,曹丕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求他七步成诗,能作出来,则免其死罪。这就是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的来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诗中对曹丕说:我们二人是亲兄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公元232年11月,无法施展自己政治报负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年仅41岁。
  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杀死自己手足的曹丕,还有什么不忍害死曹冲和曹彰的呢?
  曹操托孤
  知子莫如父,曹丕是个什么人,做父亲的一清二楚。
  建安25年,即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临终前,他十分放不下幼子曹干。于是他将这个5岁的儿子托付给曹丕:
  "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是的,曹干3岁的时候,母丧,现在5岁,又将父丧。曹操将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托付给曹丕,期望曹丕能照顾这个弟弟。
  可是,曹操去之后,5岁的曹干经常叫曹丕"阿翁"。在古代,阿翁,即父亲的称呼。一个5岁的小孩,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叫哥哥为阿翁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示弱,以唤起曹丕心底最后的亲情!当然,这个称呼的改变,肯定是背后有高人再指点。
  也许有人说:最恨生在帝王家,曹丕的心里还有亲情吗?
  当然有!
  有史书为证:
  "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流涕。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毕竟曹丕并不是个十恶不赦之人。如果他的心底真的没有一丁点儿亲情,你以为就曹植的七步诗真的能救他的命吗?
  事实证明:曹丕一直待曹干不错。
  后来,曹丕登基大约6年后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曹叡即位。临终之际,他将自己十岁的弟弟曹干托付给儿子曹叡,嘱咐儿子照顾这个小叔叔。史书说:
  "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曹叡,即历史上的魏明帝,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托。
  后来,曹干长大了,犯了大错,魏明帝也没有追究他,这一切与曹丕临死前的嘱托有很大的关系。
  三少说:
  一个5岁的孩子,无父无母,为了能活下去,叫一个年长的哥哥为父亲,唉!
  人活着,真不容易。
  这位仅仅只有5岁的幼子,是曹操的第15个儿子,他叫曹干。
  曹操死后,5岁的曹干为什么要拉着大哥曹丕的双手喊"爹",这还要从曹操的临终遗言说起。一、临终之际,纵横天下的曹操怀着浓浓柔情,为曹干安排后半生
  公元220年,曹操病重,此时,虽然他说话已是有气无力,但是,大脑还算清晰,智商一直在线,临终之前,他有一事放心不下。
  那就是,他想为自己最小的儿子曹干安排好后半生。
  就在曹操临终之际,他指着5岁的曹干,对身边的曹丕、曹植等儿子们说:"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意思就是:这个孩子,三岁丧母,五岁丧父,以后要拖累给你们了,你们成年的哥哥们一定要照顾好弟弟,说罢,曹操老泪纵横的脸颊上透漏出铁骨硬汉,在临别之际,对后世子孙的深深眷恋。
  这在史书《魏略》中有详细记载: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就在这一年,曹干5岁,大哥曹丕已有34岁,两位兄弟相差29岁,相当于,两位兄弟差了一代人还多。
  说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可能会想到为什么5岁的曹干会喊自己的大哥"爹"了。二、长兄如父,何况一个5岁的小孩子
  在古代,平均寿命相对今天来说,要低很多,就像曹操享年65岁,刘备享年62岁,孙权享年70岁。
  所以,此时,34岁的曹丕已经完全是步入了中年。
  用现在的眼光看现在的人,不少34岁的人已是白发绕饶,更何况1800余年前生活条件尚不如现在的曹丕?
  所以,长兄如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尚不懂事的5岁孩子,面对白发绕绕的大哥,难免会叫错,更何况,在曹操临终前,曾经指着曹干,让几个哥哥照顾他。
  因此,5岁的曹干喊大哥曹丕"爹",是一种错觉,也是一种直觉,失去亲爱的父亲后,他把白发绕饶的大哥误当成了自己的父亲,所以,他会拉着大哥曹丕的双手喊"爹"。
  但是,曹家弟兄大都是聪明人,或许,喊大哥曹丕"爹"含有另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味。三、知难而进,服软才能活下去
  曹操的25位儿子中,长子曹昂因张绣叛乱而战死,在争夺世子中,比较有实力的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但是,曹彰是一介武夫,曹操并不看好他,甚至经常批评这个"黄须儿"重武轻文:"乃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所以,曹操就把立储一事定在曹丕、曹植和曹冲身上。
  起初,曹操看重的是会称象的曹冲,无奈,在13岁那年,曹冲病死,曹操只得另选接班人。
  而曹丕和曹植相比,曹丕占据了很多优势。
  一是,曹昂死后,曹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嫡长子,在继承王位上,这种身份对曹丕极为有利;
  二是,曹丕文武兼备,性格沉稳,善于隐忍和隐藏,这比以文见长、性格直爽、不拘小节的曹植,在残酷的世子战中,更有手段、更有狠劲儿。
  如果说5岁的曹干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看不懂这些人情世故,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身边的人不懂。
  曹干的生母去世后,曹操就让自己的小妾王昭仪做了曹干的养母,养育曹干,王昭仪视曹干为己出,两人感情很好。
  同时,王昭仪是曹丕的有力支持者,在曹丕志夺世子期间,她给予曹丕提供了很多帮助,可以说,她对曹丕非常了解。
  因此,为了保住年幼的曹干,不排除是王昭仪在背后出"鬼点子"的可能性,是她让5岁的曹干喊曹丕"爹",以一种屈服的手段唤起曹丕内心深处的亲情基因和柔情,以期达到自保的目的。
  事实上,曹丕对这位5岁的小弟弟也确实不错,他无微不至地给这位小弟弟送去关怀,格外用心地照顾这位小弟弟的衣食起居。
  可以想得到,每当曹丕听到小弟弟喊自己"爹"时,他就会想起父亲曹操的临终遗言----"以累汝也"。
  如此一来,曹丕岂能会狠下心来对5岁的小弟弟下"狠手"?
  所以,5岁的曹干看似荒唐的做法实乃一种聪明之举。四、兄弟情深,曹干喊曹丕"爹",曹丕敢答应么?
  每当曹干喊曹丕"爹"时,曹丕都不敢答应,他会认真地告诉曹干:"我是你哥"。
  这在《魏略》一书中是有记载的: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流涕。
  这里的"良"就是曹干,"文帝"就是曹丕,每当如此,曹丕就会对他的遭遇感到怜悯,总是忍不住流眼泪。
  可见,曹丕对曹干还是有感情的。
  不仅如此,曹丕病重之时,还特意下了遗诏,让自己的儿子曹叡好好照顾这个小叔叔。
  曹叡继承皇位后,对曹干照顾有加,即便曹干私通宾客,曹叡也没有对他用刑,只是赐他一封千玺书,让他有过悔之而已。
  后来,曹干还加官进爵,享五千户,集荣华富贵于一身,公元261年,善终,享年45岁。
  在曹操死后,他5岁的幼子曹干每次见到哥哥曹丕都会拉着哥哥的手喊爹,这件事被记录在《魏略》之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曹操一生对曹干抱有愧疚,临终时叮嘱曹丕要善待幼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一代枭雄曹操在洛阳去世。曹操一生纵横天下,为魏国建国奠定了基础,他的生育能力也很强,他一生有25个儿子,他去世时,幼子曹干年仅5岁。
  曹干是曹操的幼子,又名曹良。他的生母是曹操的陈姓妾侍,在他3岁的时候生母陈氏就去世了,不过他的生母陈氏却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被他的父亲曹操所杀。
  这件事起源还得从曹丕和曹植兄弟争位说起,在曹操的儿子中最为优秀的儿子当属长子曹昂以及曹丕、曹彰、曹植、曹冲五人。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曹操当初征讨宛城张绣时,因为霸占了张绣叔叔张济的遗孀,所以已经投降张绣再度反叛曹操,张绣反叛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曹昂就是在宛城之战中为了掩护父亲曹操撤退,把马让给了曹操,结果自己被张绣乱军所杀。
  如此仁孝还比较有能力的长子曹昂就因为曹操霸占寡妇被乱军所杀,可以说曹操霸占寡妇的这个代价还是比较惨重。
  曹丕、曹彰、曹植三人都是曹操的继妻卞氏所生,三人一母同胞,曹丕能力均衡,文采武功都很卓越;曹彰喜好军事,行军打仗勇猛过人;曹植偏于文采,有些文人的放荡不羁之气。
  曹冲则是曹操诸子之中最为聪明,还最为仁爱的儿子,曹冲称象的典故就是出自他的身上,曹冲幼年既有急智,曾深得曹操喜爱,也深得曹操部属的敬服。曹操曾多次对部下夸奖曹冲,并且当时已经表明想立曹冲为继承人,只可惜曹冲12岁时就夭折了。
  因此本来曹操合法的继承人长子曹昂为了掩护父亲死于乱军之中,后来曹操属意的继承人曹冲又夭折,而曹彰善于打仗,性格刚勇,不适合做继承人,所以曹操的继承人选就在曹丕与曹植之间选择。
  曹植为人虽然文采斐然,但为人放荡不羁,经常任性而为,饮酒毫无节制,自我约束力太差,相比之下曹丕既有文采,还有能力,还能规范自身言行,因此曹操逐渐属意于立曹丕为继承人。
  曹操虽然属意于曹丕当继承人,但是由于曹操之前对曹植过于喜爱,以至于很多大臣都认为曹植最有可能成为曹操继承人,所以曹植身边已经形成了一股可以与曹丕相抗衡的政治势力,其中以杨修、丁仪等人为主。
  曹操既然属意让曹丕当继承人,那他就不愿意再看到曹植身边还有这些政治势力,他就开始着力打压曹植身边的政治势力,杨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曹操所杀。
  曹植的妻子崔妃出身秦汉时期的名门望族清河崔氏,其叔乃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崔琰,崔氏家族在当时政治影响力极大,曹操既然想打压曹植,曹植嫡妻崔妃家族首当其冲。只是曹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收拾崔氏家族。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植的妻子崔妃违背了曹操禁止贵族穿奢侈服饰的禁令,这就让曹操找到了借口,崔妃出身名门望族,自幼生性就比较奢侈,曹操故意推行了禁止王公贵族穿着奢侈服侍的禁令就是为了针对她。
  曹操以此为借口,赐崔妃自尽。最终崔妃被公公曹操逼迫自尽,曹操赐死曹植嫡妻崔妃也是为了警告曹植,他已经属意曹丕当继承人,希望他不要再有其他想法了。
  而曹干的生母陈氏恰好偷听到了曹操策划逼迫崔妃自尽的事情,曹操得知陈氏偷听之后大怒,当即将陈氏打死,因此曹干在三岁就没了母亲。
  曹操杀了曹干生母之后,其实对曹干还是比较愧疚,因此曹操将年仅3岁的曹干交给了自己的宠妾王昭仪抚育,而曹操也对曹干是百般呵护疼爱。
  根据《魏略》记载: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曹干又名曹良,这意思就是曹操临终时曹干才五岁,曹操对他放心不下,于是遗嘱交代儿子曹丕,要可怜曹干三岁丧母,现在五岁又即将丧父,要连累曹丕以后代为照顾幼弟了。
  其实这就是曹操临终向曹丕托孤幼子之意,此后曹丕果然遵照父亲遗嘱交代,对幼弟曹干极为疼爱,以至于曹干把他错认成了自己的爹。
  据《魏略》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流涕。
  这意思就是曹干年幼时,经常称呼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哥哥魏文帝曹丕为阿翁,这个称呼在当时就是称呼父亲的意思,而曹丕每次都告诉曹干自己是他的哥哥,而曹丕每当听到曹干称呼自己为阿翁时,都会怜悯幼弟小小年纪丧父丧母而哭泣。
  这部《魏略》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史学家鱼豢所著,鱼豢本身就是魏国的郎中,对于魏国皇室之间的一些事颇为熟知,而《魏略》是鱼豢所做的私书,并不受魏国的政府所监控,而且鱼豢为人比较注重风骨,敢于揭露当时魏国贵族包括曹操在内的一些贵族的丑闻,后来包括《三国志》作者陈寿和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解,都参考和引用了《魏略》中的事情,所以鱼豢的记载非常客观可信。
  也因此曹操托孤和曹干称哥哥曹丕为阿爹这件事肯定是真实的历史,那既然如此,曹干称哥哥曹丕为阿爹的背后,真的只是因为曹丕太疼爱弟弟,以至于让弟弟产生错觉拿哥哥当父亲了吗?曹干既有被哥哥曹丕的疼爱所感染,也和他背后有高人指点有关系
  要知道曹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的DNA是非常优秀的,而曹干当时已经5岁了,同样他的哥哥曹冲5岁时已经称象,让众朝臣都叹服了。
  虽然曹干没有曹冲那么聪明,但是同一个老爹生出来的,也不会差太多。而且据历史记载曹干也不是智力上有障碍的人,在现代我们来看一个五岁的孩子都早已能清楚认识自己的父母,因此曹干虽然年幼,但也不至于连哥哥和父亲都分不清,真要这样的话他岂不是脑袋有问题了。
  所以曹干称曹丕为阿爹,应该其一是被曹丕的疼爱所感染,其二则是背后有高人指点曹干。
  正所谓长兄如父,哥哥曹丕像父亲一般疼爱自己,这也很确实很容易感染年幼的曹干以至于让他真把哥哥曹丕当成了父亲。
  至于曹干背后有高人指点也是很正常的,虽然曹干年幼就丧母丧父,但是他并不是孤独长大,他还有养母王昭仪。
  曹操将曹干交给宠妾王昭仪抚育之后,由于王昭仪没有子嗣,所以她对曹干特别好,犹如亲生儿子一般,可以说曹干到后来就成为了王昭仪的心头肉。
  王昭仪可不是曹操普通的妾侍,她在曹丕与曹植争位期间,曾经对曹丕助力极大,她没少在曹操枕边吹曹丕的风,可以说曹丕能成为曹操继承人,王昭仪也有不小的功劳。
  据《三国志》记载:干母(王昭仪)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
  这一句话就交代了王昭仪在曹丕继位之中出力不少,所以曹丕不仅看在父亲曹操遗嘱交代照顾好曹干的份上,还得看在曹干养母王昭仪对自己继位出过力的份上。
  如此来看王昭仪对曹丕的人品肯定是有所了解,其实曹丕在历史上并不算是对兄弟有多么好的人,他对亲弟弟曹彰和曹植都非常猜忌,尤其是曾经与自己争位的曹植,曹丕对其打压最甚。
  曹植甚至在曹丕的打压迫害之下,写出了流传后世的七步诗,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了帝王之家无情之处。
  因此在曹丕打压迫害亲弟弟曹丕的情况下,王昭仪很可能会为养子曹干做打算,毕竟曹丕是连亲弟弟曹植都想迫害的人,更何况异母弟曹干了。
  所以王昭仪很可能在出于保护曹干的前提下,摸准曹丕的性格,教导曹干以阿爹来称呼曹丕,以此来提醒曹丕老爹曹操临终的托付,以及唤醒曹丕内心中对兄弟的感情。
  曹丕虽然对兄弟猜忌,但是他本性并非像隋炀帝杨广那样的暴君,他对兄弟还是讲究兄弟情义,在曹植的七步诗出来之后,曹丕已经有所感悟,所以曹丕虽然最后仍旧猜忌曹植,没有重用他,但曹丕也并没有伤害曹植,只要曹植不插手政治,这就是曹丕对他的底线。
  而王昭仪很可能也正是看透了曹丕这样的性格,所以很可能她会教导曹干称哥哥曹丕为阿爹,以保全自身,并换来日后的荣华富贵。写在最后
  曹干喊了哥哥曹丕阿爹,确实也换取了曹丕后来对他的疼爱,曹丕在临终时还特意叮嘱交代儿子魏明帝曹叡一定要善待比曹叡还小11岁的小叔叔曹干。
  据《三国志》记载: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因此曹叡继位后对曹干的恩赏更胜曹丕,曹干很早就获得封爵和封邑,后来更是累加到了五千户的封邑,比一般宗室封邑都高得多。
  即便后来曹干恃宠而骄,触犯了藩王不得私通宾客的律法,也没有被曹叡追究责任,曹叡只是给小叔叔曹干写了一封信,规劝了他一番就算了事。
  后来曹干一直到魏国末帝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261年)才去世,享年47岁。也算是一生富贵无忧,得以善终了。
  其实想一想曹干虽然一生富贵无忧,得以善终,但是身在皇家,年幼就父母双亡,为了能活下去,还得喊哥哥曹丕为阿爹,真的也是很不容易。这也充分印证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最是无情帝王家"的这句诗。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他雄才伟略,开创宏伟大业,本可以做皇帝的,但是最终守住了底线,只是做了个魏王,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既然是王,那么妻妾自然是很多的。据历史记载,曹操一共有十六名妻妾,其中有良家女子,也不乏人妻,他更是在年老之时还在娶妻生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老骥伏枥了。
  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不乏才俊,比如说曹丕和曹植的文才就很高,与他一起被称之为"建安三曹",传为千古美谈;曹彰是武将,也颇得曹操的真传;曹冲虽然死得很早,但是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是人尽皆知。
  不过在曹操的儿子当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曹操去世的时候只有五岁,但是他却在曹操死后,常常喊二哥曹丕为爹,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人就是曹操的第十五子曹干,他之所以喊曹丕爹,这件事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曹干出生于215年,那时候曹操60岁。曹干的母亲是陈氏,她比曹操小20岁,也是曹操妻妾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不过陈氏出身低微,而且在曹干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曹干就被曹操交由王昭仪抚养。
  王昭仪是曹操的宠妃,但是她没有儿子,所以她对曹干极为重视,视如己出。因为王昭仪的缘故,曹干也因此得到了曹操的重视,他很喜欢曹干,封他为弘农侯,也时常跟他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不过在曹干五岁的时候,曹操就生重病了,将不久于人世了,他十分放心不下曹干这个自己很喜欢的小儿子,所以他就把世子曹丕叫来,跟他说:
  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魏略》
  曹操的意思是,曹干三岁丧母,五岁丧父,她让曹丕受累代替自己去照顾曹干。
  不过曹操是否是多虑了呢,因为曹干有养母王昭仪在照顾,那需要曹丕做什么呢?其实曹操对曹丕的嘱咐是有道理的,王昭仪虽然是曹干的养母,但是毕竟不是亲生,隔着一层肚皮总是不让人放心的。
  再者说,曹操对曹丕就放心吗?
  当初曹丕在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他使用的手段那也是相当腹黑的。曹操一世英名,一切他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因为长子曹昂和七子曹冲都早死了,三子曹植又任性而为自毁长城,所以曹操才下决心立曹丕为世子的。
  说白了,曹操也担心曹丕对他的兄弟们不好,特别是曹干还这么小,曹操必须要叮嘱一下曹丕,要他对曹干一定要好一点。
  不过曹丕后来的所作所为还是不错的,他除了对曹植处处限制和严加防范之外,对其他兄弟都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曹干,曹丕在称帝之后给了他许多格外的关怀,曹丕先是封曹干为燕国公,后来又封他为河间王,而且食邑很多,超过了他的大多数兄弟。
  其实,曹丕之所以对曹干这么好,跟王昭仪的关系很大,因为曹丕之所以能够当上魏王世子,她是出过力的。
  干母有宠於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魏略》
  我个人揣测,曹丕在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因为王昭仪得宠,所以她也许给曹操吹过枕边风,或者是暗中帮助过曹丕,最后曹丕被立为世子,王昭仪自然就成为了曹丕的大恩人了。而作为王昭仪的养子,曹干得到曹丕的厚待也是情有可原了。
  除此之外,年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曹干很小,而且比曹丕小29岁,这样的年纪都可以是祖孙了,曹干的年纪甚至比曹丕的儿子还小,所以他很难对曹丕这一脉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既然没有威胁,曹丕遵照父嘱好好对待曹干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影响曹丕对曹干好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如果曹干自己的表现不够好的话,那么曹丕也没有理由对他好。
  那么,曹干在曹操去世之后的表现如何呢?
  据记载,曹干时常喊曹丕为爹,一度搞得曹丕很尴尬,还时常教导曹干说自己是他的哥哥才对。不过曹干一直喊曹丕爹,很久之后才改正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魏略》
  这里的良就是曹干,是他的曾用名,文帝就是魏文帝曹丕。
  对于这件事,有一种解释说,因为曹操去世的时候曹干只有5岁,而曹丕就想父亲那样对他好,所以他就以为曹丕是自己的父亲,于是就喊他爹。
  这个解释看似合理,其实是在骂曹干傻。因为曹干虽然只有五岁,但是这个年纪已经有辨识能力了,他如果不是傻子,怎么能分不清谁才是爹呢?
  那么曹干是不是傻子呢?
  其实不是的,他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聪明。
  举个例子,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曹干被封为赵王,他的日子过得很潇洒,经常私自和朝臣来往,在一起喝酒吟诗。这事后来被曹叡知道了,就下诏批评他,他马上改正,后来还被曹叡增加了食邑。
  从这件事来看,曹干可不是个傻子,他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及时知错就改,得到了侄子曹叡的宽恕。
  那么,既然曹干不是傻子,他为啥要喊曹丕为爹呢?只能说,曹干是故意的,也许是王昭仪是这么教他的。
  我们都知道,王昭仪虽然是曹操的宠妃,但她不是嫡妻,所以曹丕称帝之后,当皇太后的是曹操的继配夫人,也就是曹丕的母亲卞夫人。
  对于王昭仪而言,曹操一死,就意味着她的好日子到头了,后宫之事卞夫人说了算,她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但如果王昭仪使用一些手段获得曹丕的重视,那么她的日子也许会好过不少。而让曹干喊曹丕爹,也许就是王昭仪的手段之一。
  让曹干喊曹丕爹这件事看似很荒唐,实际上很明智。
  如果大家站在曹丕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大家会不会觉得,曹干喊曹丕为爹虽然是错误的,但这是不是说明曹干对曹丕有天然的好感?反过来想,曹丕会不会觉得,曹干看起来很傻很呆萌,这样的人不但无害,而且还很讨喜,让人很有保护欲?
  通过让曹干喊曹丕爹这件事来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曹干的地位得到拔高。而作为曹干的养母,王昭仪自然也是受益人。
  再看看曹干这么做的效果,曹丕不但在生前对曹干很重视,给了他很多额外关照,他甚至在去世的时候还给儿子曹叡留下遗诏,要他好好对待曹干。
  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魏略》
  这句话的意思是,曹丕让儿子曹叡要经常赐恩于曹干。那么,曹丕为什么在自己临死的时候还想着弟弟曹干呢?
  只能说,他跟曹干的关系很好,甚至觉得曹干居然喊自己爹,可能脑子有毛病,自己不太放心,所以要嘱咐一下儿子曹叡。
  而且,曹丕去世的时候只有39岁,而曹干却只有10岁,或许那个时候曹干才刚刚开始喊曹丕哥哥,这也是让曹丕不放心的地方。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的一面,曹丕作为一个有志气有手段的人,他可以在铲除异己的时候铁石心肠,但是在面对曹干这么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小兄弟的时候,曹丕的仁慈之心就被激发出来了,他就很可能会有一种想要厚待曹干的想法了。
  而对于曹干而言,他之所以听从王昭仪的话,喊哥哥曹丕爹,其实是因为他三岁丧父五岁丧父,年纪这么小就遭受了这么多,使他变得早熟,也知道了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可别小看古时候的男人,他们懂事都很早,十三四岁娶妻生子并开始自己事业的人可不在少数,所以曹干故意喊曹丕爹是极有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曹干得到了曹丕的格外看重,在去世的时候还将他托付给儿子曹叡。而曹叡也对曹干很好,先是封他为赵王,后来又数次增加食邑,前后加起来一共五千户。因为三国时期的人口锐减了七八成,所以五千户的食邑已经很多了。
  不过,关于曹干喊曹丕爹这件事,还有一些人持另外一种看法,那就是曹干极有可能还真是曹丕的儿子。
  前面我们说了,曹干的母亲陈氏比曹操小二十岁,而曹丕则比曹操小二十二岁,也就是说曹丕与陈氏只相差两岁。
  根据一些记载显示,曹操死后,他的一些小妾曾被曹丕据为己有,这遭到了曹丕母亲卞夫人的斥责。根据这个来推测,陈氏极有可能在曹操生前就与曹丕有一腿,后来陈氏才生下儿子曹干。
  而这件事刚好被王昭仪知道了,并且在曹操去世之后告诉给了曹干,所以才发生了曹干喊曹丕爹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曹丕才对曹干那么好,而且还将他托付给儿子曹叡。不过,因为这件事比较敏感,所以曹丕才纠正曹干,让他喊自己哥哥。
  当然了,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证据可以证明,我们且听听罢了,可不要当真。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年3月15日),一代枭雄曹操因病去世,享年65岁。
  曹操临死前,除了把胭脂香粉均分给了妻妾之外,还叮嘱妻妾们平时纳点鞋底,做点针线活,然后拿到市场去卖换取生活费用。
  大概曹操看到刘备从前织席贩履挣下了偌大的家业,也想让妻妾们效仿刘备。
  交代完这些事后,最让曹操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第25子曹干。
  (曹操和小儿曹干)
  原来曹操妻妾众多,在他62岁时,小妾陈氏为他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曹干。
  能不让曹操担心吗?别的儿子都封了王,只有小儿子曹干刚5岁,在最需要父母照料的时候,自己将撒手人寰,小儿子的命怎么那么苦啊?曹操心如刀绞!
  这时曹操想起了大儿子曹丕,于是决定把小儿子托付给他。
  病入膏肓的曹操用低微的声音对曹丕说道:"干儿命苦,三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5岁他父亲(指曹操)也将不久于人世,你这当大哥的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曹丕含泪点了点头,曹操终于放心走了。令人奇怪的是,曹操去世后,五岁的曹干经常管曹丕叫爹,这岂不是乱了辈分?
  史书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魏略》】
  曹干别称曹良,文帝指的是曹丕,阿翁就是爹的意思。
  按说5岁能够分清辈分,毕竟哥哥和爹爹区别很大。想当初曹冲7岁就能想出称大象的办法,同是曹操的儿子,难道差别就这么大吗?
  (曹丕)
  我觉得这是曹干故意为之,曹操儿子们智商不会差别这么大,起码辈分不会弄混。
  我认为曹干这样做是为了讨好曹丕,避免曹丕以后加害于他,毕竟曹丕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大度的皇帝。想当初他逼着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不是曹植聪明机智,估计早成了曹丕刀下鬼了。
  还有曾被曹操称为"黄须儿"的曹彰。曹彰是曹丕的三弟,是曹操在战场上最倚重的儿子。相传曹彰曾徒手博猛虎,曾用美妾换了一匹千里马。曹操有意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然而在曹操死后,曹丕就用阴谋诡计害死了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曹彰)
  诸如此类的事很多,曹丕绝对够不上一个大度的君王。5岁的曹干只好向哥哥示弱,以期唤起曹丕的慈父之心。
  以当时的年龄来看,曹丕38岁,曹干5岁,兄弟俩更像父子,曹干这样称呼哥哥为爹并没有违和感。
  不过曹丕却觉得很尴尬,经常提醒弟弟:"我不是你爹,我是你哥哥",但是曹干依然故我。
  我突然觉得曹丕有可能是曹干的亲生父亲,如果推测,曹丕的年龄和曹操的小妾陈氏年龄差不多。这就为继子和继母私通打下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曹丕和曹操父子两人都有"爱人妇"的毛病。比如曹操的妻妾多数都是"二锅头",多数是别人的遗孀,曹操的这个毛病遗传给了曹丕。
  当初曹丕抢了袁绍的儿媳妇,也就是袁熙的妻子甄宓当了太子妃。甄宓是北方有名的美女(南有二乔,北有甄宓)。
  (甄宓)
  其实曹操早就对甄宓垂涎三尺了,进攻袁绍的老巢也是为了得到甄宓,只不过被儿子抢了先机。
  另外史书记载,曹操去世后,曹丕曾霸占了父亲留下来的小妾,后被生母卞氏发现,生母骂儿子是猪狗不如的东西。
  从曹丕生前所作所为推测,他和父亲的小妾陈氏很可能有一腿,不然《魏略》也不会记载曹干管曹丕叫爹。
  当然了,《魏略》这样记载有可能是说明曹丕对弟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歌颂曹丕的意思,内情是怎样的?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文/秉烛读春秋
  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临终之际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最小的儿子曹干,说起来,曹干也是一个可怜的娃。
  曹干出生于216年,其母为曹操的一个地位很低的小妾,即陈妾,曹干三岁的时候,陈妾就去世了,曹操看这个娃子可怜,就让没有生育的王昭仪来抚养曹干,王昭仪本身没有生育,对曹干倒也是听尽心的。
  但,两年后,曹操也不行了,临终之际,他给曹丕留下遗命:"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这算是让曹丕这个做哥哥的好好照顾这个幼小的弟弟,其实我们看幼年时期的曹干,确实是挺可怜的,三岁丧父,五岁丧父,还是个幼儿就失去了双亲,总有王昭仪这个养母照顾,但总也隔着一层皮不是?
  所以曹操临终之际对这个儿子很是不放心,但也只能将他托付给儿子曹丕,希望曹丕能好好对待这个小弟弟。
  曹丕也确实对这个弟弟不错,而曹丕对曹干好,也是有原因的,其一就是父亲曹操的遗命,曹操亲自将曹干托付给了曹丕,曹丕怎么说也会对曹干另眼相看。其二自然就是因为王昭仪,《三国志·魏书》记载:"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
  这里的母亲说的就是王昭仪,王昭仪虽然没有生育,但极受曹操的宠爱。当初曹昂和曹冲去世之后,立嗣之争主要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身上,而无子的王昭仪站在了曹丕这一边,为曹丕争储成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曹丕自然记着报答王昭仪,也就对养在王昭仪名下的曹干多有照顾。
  有了曹操的遗命和王昭仪的恩情,曹丕颇为善待这个小弟弟,当然如果曹干对曹丕构成了威胁,即便有曹操和王昭仪的面子在,曹丕也未必就能对曹干多加照拂。所以,曹丕对曹干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两人的年龄差够大。
  曹丕出生于187年,而曹干出生于216年,两人相差29岁,这样的年龄差,放在古代甚至可能是祖孙,因着这样的一个年龄差,曹干自然对曹丕构不成任何的威胁,而曹丕也直到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根本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也就放心对他好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曹丕对曹干的好也就顶多是多给点赏赐,时不时关照一二,比如221年,曹干从弘农侯进爵为燕公,222年,再次晋封为河间王,224年,改封乐城县。226年,徙封钜鹿。由此乐见,曹丕对这个弟弟还是比较尽心的,其实倘若只是有曹操和王昭仪的面子,曹丕对这个弟弟已经尽到了兄长的责任。
  但有意思的是,《三国志·魏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也就是说,曹丕临终之际,又将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弟弟曹干托付给了儿子曹睿。那么,曹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按理说,他生前对这个弟弟的爱护已经不少了,谁也不会责怪他苛待这个弟弟,但他还是在临终之际让曹睿好好对待曹干。
  这里面自然是曹干自己的功劳,《魏略》中有个记载就很有意思,"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这里的良就是曹干,这就有意思了,曹操死的时候,曹干五岁,在曹操的遗命和王昭仪的恩情下,曹丕对这个弟弟颇为优待,以至于曹干认为曹丕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认为曹丕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常常叫曹丕为"父亲",而曹丕自然不会答应,而是耐心的对曹干说:"我是你的兄长",但曹干根本听不进去,叫了很久的父亲,后来大点了才改过来。
  要说五岁的曹干分不清谁是自己的父亲是不怎么可能的,古代的时候男子十三四就能成婚,五岁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算小了,即便没有多么聪明,但是不是自己的父亲总该是知道了,难道他会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曹操?
  一个三岁的孩子可能对去世的父亲没有印象,转而认为对自己好的男子就是父亲,但已经长大五岁,这样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了,那时候的小孩子比我们现在的小孩子要早熟,就拿现在的小孩子来说,亲生父亲陪伴到五岁去世,儿子能将曾经的哥哥认作父亲?
  况且,曹干是什么出身啊,虽然曹操没有称帝,但也是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的存在,这样的大家族,孩子更是格外的聪慧,曹操另一个儿子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虽然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也不会相差太远。
  实际上,这样的大家族出生的孩子都是从小就被教育很多东西的,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很多,而且曹操有25个儿子,即便曹操不会对每个儿子都上心,但这些孩子的母亲必然对孩子很上心,从小就会灌输给孩子很多的东西, 让他们明白生在这样的大家庭意味着什么,需要学会什么。
  由此可知,曹干将曹丕叫做父亲很可能就是故意的, 为什么要这样呢?自然是为了生存,曹干出生不久,曹丕就成为了世子,是曹操的继承人,但之前的立嗣之争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曹操纵然没有称帝,但也类似于帝王之家了,帝王之家的孩子,都有好几副面孔。
  曹干年纪小,生母早早死了,父亲也死了,他一个小小的孩子养在王昭仪名下,自然比别的孩子更早熟,他知道想要过得好,就必须获得曹丕的绝对信任和宠爱,所以他不惜将曹丕认作自己的父亲,反正小孩子嘛,叫错了也没有关系,谁让他小呢,但却会获得曹丕的好感,让他更加疼惜这个弟弟。
  事实也证明,曹干虽然小时候很可怜,但他却没有经历过什么为难,父亲死后,兄长对他极好,兄长死的时候,还将他托付给侄子曹睿,曹睿又对他很好。
  所以说曹干的后半生还是不错的,于261年去世,当时的曹魏还在,他还可以优哉游哉的生活,他死后四年,曹魏才被司马家取代了。
  曹操驾崩后,5岁的小儿子曹良,拉着哥哥曹丕的手,直喊爹爹,即便曹丕及时纠正,他还是"屡教不改"。
  其实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有人授意故意这么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他能安全的活下去。要知道曹丕对同胞兄弟都是不近人情,他根本就是一个不顾手足之情的人。
  据文献记载,曹操一生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比较出色的有五位,他们分别是曹昂、曹丕、曹植、曹冲、曹彰。
  然而曹昂因救父被杀,曹冲天妒英才又早夭,曹植和曹彰被称帝后的曹丕暗中加害,或离奇暴毙或软禁。通过曹操这几个儿子的结局,就能看出为什么有人会教唆曹良,叫曹丕爹来自保了。曹昂,救父而亡
  曹昂,曹操的长子,深得曹操的喜爱。他从小就聪明果敢,所以曹操一直都是拿曹昂当接班人来培养的。然而由于曹操有着好色的恶习,此前他和降将张绣的寡居婶婶关系不清不楚,使得张绣怒而造反,在动乱中曹昂为救父亲,死于张绣刀下,令曹操难过了很久。
  曹冲,或被曹丕暗害而死
  曹冲,他可以说是曹氏兄弟中的神童,从小就展现了过人的聪慧,典故"曹冲称象"中的主人公便是说的他。然而13岁那年,曹冲突然身亡了,对于这件事,史书上虽然没有明写死因,但大概率便是曹丕害死的。
  因为曹丕有杀人的动机,曹冲实在是聪明过头了,一旦他成长起来,就算没有当上皇帝,也将会是一大隐患,权力的斗争是远远压过亲情的。本着将不定因素扼杀在摇篮里,曹丕肯定想着先下手为强。
  此外曹冲死后,曹操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之幸福也"。言下之意,曹冲死了,是你的幸福,吓得曹丕脸色青白。
  当时曹操或许已经有了立曹冲为储君的想法,毕竟曹冲是所有兄弟中最聪明。
  曹彰暴毙,被曹丕害死
  曹彰,他是曹操最能打仗的儿子,虽然手握重兵,却有勇无谋。在《三国演义》中,他率10万亲兵奔丧。曹丕以为曹彰是为了魏王宝座而来,惊慌失措。因为他知道这个弟弟能征善战,手下士兵又如洪水猛兽。只见曹彰一到城楼下,便问"先王玉玺何在?"其心昭然若揭。
  不仅如此,曹彰为了万无一失,先前偷偷见了曹植,希望弟弟能帮助自己。可惜曹植并不买曹彰的账。他对曹彰说:"我不愿意跟你一起闹事,我不想让曹家重蹈覆辙!"
  曹彰在曹植这里吃了个闭门羹,悻悻而归。最终在大夫贾逵劝说下,曹彰放下武器之后,进京朝见曹丕,三年后就不明不白死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曹彰应该是被曹丕所杀。
  《世说新语》记载:卞夫人哭着求曹丕:"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任城王曹彰),不能再杀我的东阿(东阿王曹植)了!"
  因此曹彰暴毙,十有八九也是曹丕使坏,因为曹彰的确能威胁到他的地位,毕竟手握重兵,就如炸弹般,很可能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曹植,被曹丕软禁
  曹丕对曹植的处理,相信大家应当比较熟悉了。曹植虽然人比较聪明,但他不懂政事,也没有自己的势力,只想着在文学上有一番作为。于是曹丕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求他七步成诗,能作出来,则免其死罪,结果曹植还真就作出来了,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七步诗》。
  然而用亲情来打动曹丕,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的约定作用,曹丕依旧想杀曹植,因为曹植在朝廷中还是有不少的支持者的。最终卞太后劝住了曹丕,让他饶了弟弟不死。曹植靠着老娘保住了性命,但被贬往了封地,并被要求不得与宗亲往来,实际上就是被软禁了。
  不过曹丕死在曹植的前面,等到了侄子曹叡登基称帝。曹植上奏给曹叡希望能解除自己被软禁的命令。然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曹叡的回应。最终曹植郁郁寡欢,不久便病逝了。
  所以说,曹操这五个出名的儿子,其中就有三人的死跟曹丕有关系,这也能看出曹丕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绝对是薄情寡义之人。他对亲兄弟都想要杀了,却对同父异母的幺弟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幺弟,曹丕十分爱护
  曹丕遵照父亲的遗言,亲自抚养弟弟曹良。曹良那时候才五岁,曹丕已经34岁。曹良看到曹丕对自己这么好,于是经常叫曹丕为老爹。毕竟只按照年龄来看,曹丕当曹良的父亲也是可以的。
  《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记载: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
  古人常说,长兄如父。曹丕照顾曹良就像父亲对待儿子一般,事无巨细,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而曹良因为年幼,童言无忌,将曹丕的关爱当成了父爱,于是人前人后,都叫曹丕爸爸。每次曹丕都很尴尬的说:"我是你哥哥。"
  曹丕死的时候,曹良才11岁。曹丕临死前还特意交代继位者曹叡,要好好对待这个小叔叔。
  话说回来,为什么曹良喊曹丕"爸爸"呢?有人说,五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喊错也是常事。诚然,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孩童或许对爸爸没什么概念,但是别忘了,孩子的行为受父母的影响很大。
  因此曹良喊曹丕爸爸,很有可能是别人授意,而这个人八成就是养母王昭仪。
  王昭仪的谋划,以退为进
  王昭仪,曹操比较宠爱的妾室,在曹良生母陈氏病逝后,曹操便将其交由她抚养。据史书记载,王昭仪在曹操立曹丕为储君这件事情上出了不少力气,由此可以她也算是一个智慧的女人。
  干母(王昭仪)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
  所以当曹丕即位后,向兄弟们动手,王昭仪肯定是十分警惕的。因为她膝下无子,所以她十分害怕曹丕做出伤害养子曹良的时期。于是她便经常向孩童时期的曹良灌输,喊曹丕为爸爸的思想。
  这样一来,曹丕即便想要对曹良动手,一看他还是个孩童,而且还是自己亲手照顾养大的,于心不忍,所以便十分安全,不得不说这一手的确很妙,以退为进。
  当然这里也不得不对曹操的临终安排刮目相看,这种高明的手段恐怕也就曹操能想得出来。
  曹操是谁?乱世之枭雄,曹丕坑害手足的行为,他怎么可能一点都不知道?之所以曹操没点破,主要是他发现除了曹丕,也没有人能继承魏王爵位。曹操虽然喜欢曹植,但是缺少政治家的铁腕手段;曹彰就更不谈了,大老粗一个;
  曹操或许也知道,一旦曹丕即位,他的其他儿子就要遭殃了。于是他将曹良托付给曹丕,其实也是想让曹丕感到存在于血脉中的手足之情。比如作为孩童一哭一闹,曹丕可能就睹物思人,想起父亲曹操,就不会对手足兄弟下死手。
  根据文献记载也恰恰验证了这种说法,曹丕除了对威胁他权力的亲弟弟曹彰、曹植动手外,其余人也都是封王封侯,但是无实权,得以善终。
  所以说,曹良拉着曹丕的手喊爹,其实也是一种自保手段,毕竟生在封建帝王家,唯有装傻充愣,才能活得长久。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子承父业,不久便受禅登基,以魏代汉,自此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结束,魏国建立。曹操生性多疑,心狠手辣,遇事果敢,他的嫡长子曹丕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曹操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和自己一样果断坚决,残酷无情,但是又不太希望,曹丕对兄弟姐妹太过残忍,所以临死前特地交代他照顾好自己五岁的幼子。
  那个孩子名叫曹干,亲生母亲是曹操的宠妾陈氏,曹干出生没多久陈氏便死了,曹操便将其交给王昭姬夫人抚养。可三岁时,养母王昭姬又病逝了,220年曹操去世时,曹干也才五岁。实在放心不下他的安危,临死之前,曹操将曹丕叫到跟前,嘱咐道:"他三岁亡母,现在五岁又要失去父亲,今后就交给你了,你要好生的照顾,不得怠慢。"
  后来,曹干也确实得到了曹丕的照顾,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虽没有什么作为,但衣食无忧,性命也有保障,甚至曹丕死后还嘱咐自己的儿子好好照顾曹干。
  要知道,曹丕行为作风和曹操相差无几,眼里容不得沙子,没当上皇帝之前还设计害死自己的亲兄弟曹冲,父亲死后更是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兄弟,比较有名的要属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说其他兄弟就算了,曹植和曹丕可都是曹操的正室卞夫人所生。可就是这么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人,为何对曹操五岁大的幼子这么信任?又这么疼爱?这就要说到曹干拉着曹丕的手喊爹的事了。
  曹操死后,其仅有五岁大的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喊爹,这不是傻,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世人皆说曹冲聪明,可也正是因为他表现的太过聪明反而引来了杀身之祸,在没有羽毛之前,还不是不要做一些危险的事。曹干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喊曹丕爹。
  《魏略》中有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良是指曹干,文帝就是曹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曹干年纪尚小时,便经常喊曹丕为"爹"。曹丕刚开始听这话时也很诧异,便告诉曹干不要随便乱叫,企图制止他这个行为,可曹干还是如此。对普通人家来说,可能只是称呼的错误,但是在帝王之家这其实可以称得上一种谋略。
  父亲这个词不能随便乱叫,而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父亲就是天,是应该为之敬重的,那么曹干喊曹丕爹其实就是表明自己的佩服之意,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他示好,主动低下头寻求庇护。当然,对于曹干这种行为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行,应该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有的人却只想要好好活着。
  当然也有人说曹丕之所以对曹干好,是因为其母亲曾经在曹操面前多次替自己美言,还有机会让自己坐上今天的位置,但是我觉得,那都是其次。虽然有当年的恩情在,但不至于会让曹丕一直对曹干毫无戒心,所以,曹干能够顺利成长并活着,主要还是因为他愿意像曹丕低头。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什么作为。历史上关于曹干的记载甚少,这也就不难猜出他是平平安安的过着富家子弟的生活,但是应该没有什么本领,曹丕努力打压自己的兄弟就是因为明白自己与他们的才能相差无几,对于没有什么能力又肯向自己低头的曹干,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威胁。
  总而言之,曹操五岁的幼子曹干,喊曹丕"爹",只是因为更清楚自己如今的处境,他明白该服软时便要低头,不是人家傻,而是人家懂得怎样才能好好活着。
  在《三国志,裴松之注》里,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记载:
  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曹操有25个儿子,他最小的那个儿子叫曹干,又名曹良。这孩子三岁的时候没了母亲,五岁的时候又要丧父了,曹操心里非常不忍,希望曹丕能够厚待曹干。
  曹丕也把曹干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曹干年纪小的时候,不太懂事,常常喊曹丕为阿翁。这个阿翁是啥意思呢?我们等会儿再讲。曹丕就告诉曹干,臭小子我是你哥!
  那么阿翁是啥意思呢?在古代阿翁主要指的是对父亲的尊称、对年长者的尊称等。那么曹丕是年长者吗?当然不是,这哥们死的时候才40岁。跟曹操、司马懿这些老家伙完全没法比。所以曹干没有理由称呼曹丕为尊敬的老头。
  因此这里的阿翁指的其实就是父亲的意思,曹干5岁的时候没了父亲,是曹丕一手将他养大的,因此他常常会误以为曹丕就是自己的生父,所以会喊曹丕父亲,这很正常。
  一、曹干的行为,不排除有人教导。
  曹操比较宠爱陈妾,可惜陈妾生了曹干后两年就去世了,因此曹干虚岁3岁就没了母亲。此后一直都是王昭仪在抚养曹干。
  曹操活着的时候,因为思念陈妾,所以也非常心疼曹干,而且养母王昭仪是比较受宠的,因此曹操对曹干非常好。才四五岁的小孩儿,就被封了侯爵。
  在曹操弥留之际,将这个最年幼的儿子,交托给了魏文帝曹丕。曹丕接盘的时候,曹干也只不过才5岁大而已。
  由于曹丕长期抚养曹干,所以曹干也十分受宠,在黄初二年,曹干被封为燕公,黄初三年被封为河间王。可见曹丕是非常喜欢这个年幼的弟弟的。
  这个时候曹干虽然才5岁大,但是他肯定是会叫爸爸的,而且他也认得清曹操才是他的爸爸,可是为啥他要去叫曹丕爸爸呢?
  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在教他。首先他自己肯定没有这方面心机的,毕竟年纪太小,能说清楚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此我认为,是王昭仪这个养母,在背后教导曹干,让他以后见着曹丕,要喊爸爸。曹干一开始当然不解,不过小孩子嘛,哄着哄着就能够习惯了。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会让曹丕更加怜爱这个小兄弟。毕竟曹丕是通过和兄弟们的竞争,才走上了皇位的。所以说他对一般兄弟都抱有一定的敌意。
  你看曹操的儿子里,虽然封王的不少,有23个之多,可是掌握实权的,却一个都没有。除了曹丕这个皇帝以外,其他兄弟都被他给架空了。
  为啥?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具有继承权的,曹丕不希望这些人妨碍到自己家的皇位延续。因此他宁可重用外人,也不看好兄弟们。夺嫡的竞争对手曹植,更是在不久之后差点被曹丕给宰了。
  所以说想要让曹丕善待兄弟们,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王昭仪希望自己的养子曹干,得到曹丕的喜爱,自然就得花点小心思了。
  二、王昭仪对曹丕继位,也是有功劳的。
  当初曹操的众多儿子里,最有机会继位的有曹丕、曹植俩兄弟,曹彰虽然也很有能力,但是他是武将,被排除在外了。
  曹丕和曹植之间,还是有很长一段争斗时间的,曹植更加有才华,因此常常获得曹操的赞叹。不过曹丕更加沉稳干练,因此也不遑多让。
  在考虑了综合因素后,曹操最终敲定,曹丕作为魏国的世子,继承魏王之位。这件事其实王昭仪也是立下了一定功劳的。
  干母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三国志,裴松之注》
  年纪大了以后,曹操偏爱王昭仪,作为曹操的枕边人,王昭仪在曹操耳边说几句曹丕的好话,似乎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我认为,让曹丕好好善待曹干,也是王昭仪给曹丕出的主意。她希望曹操能够看到曹丕善待兄弟的样子,只有这样,曹操才能放心把大位传给曹丕。
  毕竟如果曹丕和秦二世一样,把兄弟姐妹都给宰了,那祸害可就大发了。而王昭仪作为曹干的养母,也是直接获利之人。这一招可谓是一举多得,曹丕没理由不这么做。
  事成之后,曹丕自然也会善待自己的有功之臣王昭仪,包括王昭仪的养子曹干,也能够得到曹丕的善待。
  不过这个时候的王昭仪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一张牌算是打完了。所以他们母子俩,想要继续在魏文帝时期得宠,就必须要想新的办法,让年幼的曹干喊曹丕为父亲,似乎能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招了。
  三、魏明帝时期,曹干就没那么得宠了。
  不要说曹丕了,曹丕的儿子曹叡,都是看着曹干长大的。曹叡出生于公元204年,而曹干出生于公元216年,因此魏明帝曹叡还比曹干大了12岁。
  公元226年,23岁的曹叡在洛阳继位,这一年曹干也才只有11岁而已,还是个孩子。曹丕临终前,还给了曹叡一道遗诏,让曹叡要常常给曹干一点恩泽,搞得曹干就真的像自己的儿子一样。
  从辈分上来说,曹干是曹叡的叔叔,但是从年纪上来说,曹干喊曹叡一声哥哥都不为过。但是魏明帝真的照做了吗?
  其实魏明帝时期曹干并没有那么受宠,只是一般诸侯王的待遇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在青龙二年,曹干私通宾客,因此被人家给告了,曹叡还对他略施惩戒。
  此后虽然有封赏,可是也比不上曹丕活着的时候了。可见叫曹丕一声爸爸,是多么重要的邀宠策略,一般人想叫,还真的叫不来呢!
  总结:魏明帝估摸着是觉得曹干这么叫太恶心了。
  魏明帝曹叡是比较痛恨自己父亲的,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早熟的孩子,他的母亲甄氏是被曹丕给赐死的。
  当看到曹干喊曹丕为父亲的时候,不晓得曹叡心里是怎么想的。估摸着他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邀宠的计策,再看看曹干身后的王昭仪,曹叡自然也就明白了一切。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

来云南蒙自解锁过桥米线的国际范儿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3月25日上午,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城蒙自过桥米线节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过桥米线小镇开幕。本届过桥米线节以百年过桥,终得一味为主题,将举行招商引乐享春光3月26日,在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孩子在放风筝。春暖花开,人们纷纷外出亲近自然,享受春光。新华社发(傅新春摄)3月26日,小朋友在山东省滕州市市民广场放风筝。春暖花打一针封闭,会减寿半年是真的吗?封闭针对人体有哪些伤害?你好,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说到打封闭,最常在运动员身上听到,刘翔张继科孙杨女排姑娘等许多中国体育健儿,为了出席重要的比赛项目,都曾胆囊不好的人,通常都有哪些感觉?大家好,我是肛肠科林医生,秉承大医精诚之心专业医学科普,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是不是听过很多坊间传闻,说胆囊不好的人,胆子会变小,所以会有胆小胆量吓破胆等词语出现。但是不然,因为理财该如何分配(黄金,债券,基金,股票,数字货币)?理财该如何分配?应当根据自己的财富情况来进行合理分配,而题目所说的黄金债券基金股票数字货币,就性质而言分数好几种类型,但是又不能覆盖人们理财所需。黄金是一种保值增值的实物。说实话,古耸山,导航不到的深山秘境!古老的山寨,流传着美丽的传说文图张崇珍瓯海泽雅,为温州方言寨下的译音。寨下,顾名思义为山寨下方。这山寨位于古耸村,名曰古耸寨,相传为南宋所建。现在的山寨早已荡然无存,但是村在山在山尖的山寨残址还在。如果你还没南京援疆在伊犁河谷绘制乡村振兴图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雪迎33岁的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苏勒阿勒玛塔村委会主任叶尔艾待里努勒阿楞想象不到,牧民们从小玩到大的空中草原,真的能发展乡村旅游吗?三年前,藏在深山无人识的苏勒阿勒迎接夏秋新航季,吉祥航空持续恢复国际航线记者从吉祥航空获悉,2023年夏秋新航季起,吉祥航空将持续开展航班新增与恢复,在聚焦日韩东南亚国际航班恢复基础上,新增一批国内热门商旅目的地航线。预计至4月中旬,吉祥航空每周将执行美媒印度旅游公司推出世界最长巴士旅游线,56天穿越22国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6日报道,印度陆路探险旅游公司于近日宣布推出世界上最长的巴士旅行线路。这趟为期56天的巴士之旅将于8月7日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发,于出国旅游被噶腰子?专家腰子不是想割就能割近期有关泰国旅游安全性的话题频繁冲上热搜人体器官贩卖卖人交易等传言引发关注近段时间,泰国一男模餐厅在短视频平台异常火爆,不少知名的视频博主都曾前往该店打卡。但近日网络上却流传起该店春茶和秋茶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喝什么茶?谢邀,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的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在同一块茶园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以5月底以前采制为春茶,春茶生长期最长,内含物质也最为丰富,
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或超5。8作者丨郑青亭编辑丨和佳近日,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Orlik)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由于中国及时调整防疫政策,今年中国经济前景可能比他们之前预测的更加光明,奶粉基础知识A2是什么玩意?A2蛋白奶粉,这几年如雨后春笋是一个接一个的,最早有至初,在后来有至臻A2,珍护A2,星飞帆A2等等所A2是什么?我们给宝宝选奶粉的时候要不要看A2,首先我们要了解A2指的是一种酪甲流凶猛来袭!快快了解如何科学预防随着天津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已经陆续开学家长们欢呼神兽终于归笼不用再忍受在家带娃的鸡飞狗跳但同时冬春季交替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甲流,依旧来势汹汹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跟着一起中招下面就跟大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2个案例,你可能就懂了喜欢你就关注一下,后期解锁更多新鲜资讯!你知道什么是恋母情结吗?在很多家庭中,相比于严厉寡言的父亲,孩子会表现的更加依赖慈爱温柔的母亲。但当这种依赖变得过度且极端,那很有可能就会演这就是LPL老牌水鬼?LGD21干翻BLG,BIN数次被单杀成最大突破口如今LPL春季常规赛已经进入下半场,很多排名靠后的队伍其实已经失去了直接晋级季后赛的可能性,他们目前也仅存在所谓的理论可能,但往往就是这种时候,一些下游的队伍才能爆发水鬼这个独特的lol英雄降价了LOL国服官方发布英雄价格调整公告,本次英雄价格调整将于13。5版本上线时实施,新的英雄定价体系如下值得一提的是,LOL国服官方并未表示之前购买过这些英雄的玩家在价格调整之后是否会打野T度露娜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低分局和高分局差距如此大大家好我是白瑞特。为何露娜的强度在职业赛场和顶端排位依然高居不下,无论是出场率还是胜率。以下是各个分段露娜的T度排行和胜率数据。职业赛场的数据最高,t度排行t0,胜率出场率最高。高湘西不夜城大型套圈圈活动欢乐上演一瞄,一比,一投,中!大型套圈圈活动在湘西不夜城欢乐上演唤起大家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共度一段精彩快乐的时光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满满的礼品,一个个套圈,就能将自己喜爱的礼物收归囊中小小虚拟货币去中心化时代的数字金融革命虚拟货币是指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货币,与传统货币不同的是,它不依赖于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而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技术来实现交易和管理。虚拟货币市场风起云涌,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虚拟货币的基一列开往春天的慢火车一列开往春天的慢火车作者贠靖诵读清源初春时节,一辆慢悠悠的绿皮火车穿梭在秦岭深处的悬崖峭壁之间,带着一脸新奇的人们一头扎进春天的万紫千红里。它就是秦岭6063次列车,又叫作秦岭小慢历史上,萨非王朝为何在一百年内就走向了衰亡?文豆苗说编辑豆苗说萨非王朝为伊朗历史上最后一代伊朗王朝,继承了波斯的文化宗教和政治传统。然而,在其建立的近一百年间,萨非王朝走向了衰亡。萨非王朝的建立和兴盛萨非王朝(15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