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个人在高达80岁年龄时因为创业失败欠了2077万债务,而这个债务只要宣布破产就可以免除,试问你是选择立即破产,还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继续挣钱还债? 我想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难回答,而且自然都是选择前者。 但是在浙江,却有一名老太太,面对自己高达2077万元的巨额,她没有选择躺平,更没有选择逃避。 相反,她花了10年时间,全靠自己一分一毫地靠还掉了这些钱。 正因如此,她也被人们称为"诚信奶奶"、"浙江好人"。 她是谁呢? 她为什么会欠下如此多的钱呢? 下面,就请我们一起走进52岁才创业,70岁赚了1200万,80岁创业失败欠下2077万,90岁才还清欠款的陈金英奶奶的传奇人生…… 01
今年92岁的陈金英是浙江省武义县柳城镇华塘村人,生于1931年的她,父亲是村里的糕点师傅,母亲则是一名农民。 陈金英从小就对中医感兴趣。 24岁时,陈金英有幸在武义县老竹镇认识了一位老中医,并拜老中医为师,跟对方学习医术。 潜心跟老中医学医3年后,陈金英就因为医术过关,被留在了老竹镇卫生院当医生。 后来的陈金英就一直在老竹镇卫生院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陈金英也53岁了,到了年龄的她便从从卫生院院长一职上退了下来,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陈金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后的她,回想起自己当中医时,很多患者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 那时的农民因为天天下地劳作,腿、腰和膝盖都有不同程度的劳损,经常疼痛不止。 陈金英就想研发一批护腰、护膝,把中药塞在里面,让人们保暖的同时,还能治病。 但研发产品要申请专利,花费非常巨大,陈金英没有那么多钱。 于是陈金英就想到了去做生意,等赚到钱再去研发产品。 一次逛街时,陈金英发现市面上的羽绒服多是年轻人所穿的款式,专门给老年人穿的羽绒服很少。 陈金英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商机,于是她顶着家人的反对, 拿出自己3000块钱的全部积蓄,租了间几十平米的民房,又雇了几个工人,创办了一家专门生产老年人羽绒服的工厂。 陈金英给工厂取名为"兴华",意为振兴中华。 办厂之初,陈金英就给羽绒服厂定下两条经营方针,那就是"质量至上,信誉第一"。 凭着这两条经营规则,陈金英的工厂厂生产出来的羽绒服又轻又保暖,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老年人的热烈欢迎。 开厂第2年,陈金英就迎来了一个大客户,她的家乡柳城镇的犁耙厂要给员工发冬装。 得知陈金英这里的羽绒服质量好,价格又便宜后,犁耙厂领导一次性在陈金英这里订了300件羽绒服。 有了犁耙厂300件羽绒服的口碑效应,渐渐地,一些酒厂和学校也来陈金英这里订购羽绒服,后来甚至有很多客户主动上门找陈金英合作,表示想开店专卖她的羽绒服。 就这样,陈金英的羽绒服生意越来越好,规模也越做越大。 仅1990年,陈金英就用做羽绒服赚的钱买了2个一百多平米的厂房,而陈金英的羽绒服年销售额也达到五六十万。 到了2000年,陈金英和她的兴华羽绒服厂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陈金英不仅成了丽水服装界的名人,她还用赚来的钱在丽水市买了几套房和车。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陈金英的羽绒服厂已经拥有一定的规模,但还是有一些订单做不了。 就拿一些外贸订单来说,每次订货都几万件起,因为生产能力有限,陈金英就只能眼睁睁地看到嘴的肥肉飞走。 陈金英觉得非常可惜,于是她决定扩大生产。 而这首要就是花钱再盖厂房。 但陈金英却没想到,扩大生产反而给她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一个非常大的巨雷。 02
2004年3月,陈金英在丽水市西郊看中了一块工业用地,大概3000多平方米,准备拿来建厂房。 当时陈金英手里的现金并不多,虽然银行给她贷了500万,但还远远不够。 陈金英借遍了身边的亲友,也没能凑足钱, 心急之下,她回到了当初工作过的老竹镇,向当地的村民们借钱。 因为陈金英当初行医时的好口碑,再加上她给的利息也比较高, 很多村民都把钱借给了她。 就这样,陈金英凑足了1600万,在丽水西郊建好了新厂房。 陈金英的新厂房一共2栋楼,每栋四层,总建筑面积有6000多平方平米。 看着宽阔高大的新厂房,陈金英的心里踌蹰满志,她准备大干一场。 陈金英特地花重金给厂房打造了一个气派的门面。 厂房办公室门口,陈金英放了一面巨大的落地镜,镜子的前面,则摆了2个高达1米8的陶瓷花瓶,再加上花瓶中间的发财树和老鹰雕塑,陈金英对新的厂房寄寓了无限厚望 。 搬进新厂房的那一天,陈金英非常高兴。 那年的春节,她特意请了大厨,又邀全家人一起在新厂房里过了个非常热闹的新年。 那一年羽绒服玫的生意也确实蒸蒸日上。 那年2月的工厂一开工,陈金英就接到了好几个代工的大单。 仅仅一个月,陈金英羽绒厂的营收就高达上百万。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上门来找陈金英合作。 生意最好时,陈金英生产的羽绒服专卖店遍布丽水的每一个县市…… 陈金英自己,也斥资25万,在丽水市区开了一家羽绒服专卖店。 到了2006年,陈金英的羽绒服年营收已经达到了上千万了。 赚到钱的陈金英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办厂时的初衷,她花钱找人研发出了3款专门针对老年病人的中药护具,里面的中药方子还是她自己配的。 有心的陈金英还把研发出来的一百多万护具,通过金华老人委、杭州老人委等单位免费送给有需要的老人。 事实请明,陈金英的中药护具确实有效,那些患有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甚至是关节炎和风湿病的人,用了陈金英研发出来的护具后,病情大有好转。 此时的陈金英,不仅赚到了钱,还实现了当初的愿望,再加上她平时热心公益,她早已经成了丽水远近闻名的大能人。 时间来到2008年,陈金英人生中最大考验来了。 03
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影响, 陈金英的羽绒服厂的外贸订单减少, 加上陈金英年纪大了,又不擅长管理,有很长一段时间,厂里都没什么生意。 到了2011年,因为部分股东抽资,工厂业绩又大力下滑,陈金英一盘算,发现工厂的欠债已经高达2077万元。 一边是银行不停地催陈金英还贷款,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库存。 很快,陈金英经营不下去了。 危机刚来时,陈金英也想要向银行继续贷款800万来解决,但无奈她年纪太大,银行担心她还不上就拒绝了。 当时陈金英面临2个选择,要么破产,这样陈金英的资产变卖之后资不抵债的部分就可以免除,要么坚持到底,但陈金英就要承担所有欠债。 陈金英打听到破产之后,资产变卖的钱会优先还银行借贷, 剩下的才会还给其它的债权人。 她想到建厂之初,亲戚朋友和乡亲们都是出于对她的信任才借钱给她,她觉得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于是选择了不申请破产,全靠自己偿还。 她还把子女们在羽绒服厂的股份都清退,只留下了自己和丈夫俩人持股。 为了还债,陈金英先是变卖了厂房。 2011年,陈金英以900万的低价卖掉了原来投资1600万建起的新厂房,接着又卖了创业最初赚到钱买来的2间100多平米的老厂房,一共凑了1800多万还给了部分债主。 卖新厂房时,陈金英的心里非常难过,但没办法,为了还债,她只能这样做。 还完这些后,陈金英手里就没有现金,只剩下一堆库存的羽绒服了。 这时候的陈金英,已经80岁了。 她的手里,还有277万欠债。 陈金英算了下,剩下的欠债如果拿她的退休工资来还,差不多要还50年才能还清债务。 一想到这些欠债背后那些信任自己的人,他们有可能都在等着钱用,陈金英坐不住了,她想到了靠卖羽绒服来还债。 从那时候起,每天5点天还没亮,陈金英就推着一个小三轮车,载着一堆羽绒服出去卖。 只有天冷人们才会想到买羽绒服。 很多个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日子,很多老人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只有80岁的陈金英,早早出现在了街头,守着她的羽绒服,一件件地叫卖。 为了多卖几件羽绒服,丽水周边的县市和乡下陈金英都去过。 她不怕人们认出她是昔日风光的"羽绒服大王"陈金英,她只怕羽绒服卖不出去,没法早日把钱还给信任她的乡亲们。 生意不好时,守着摊子半天也卖不出一件羽绒服,陈金英就对自己说"坚持下去,再坚持一会说不定就卖出一件了。" 04
每卖出一些羽绒服,凑足一些钱,陈金英就会拿去还给债主。 她专门弄了一个本子,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债主名字,欠款多少,每还一笔钱,陈金英就还上一笔。 她还专门向所有债主承诺,请大家多给她一点时间,只要她活一天,她就会把债还清。 在还债的日子里,陈金英把自己的生活需求降到了最低。 她不仅十年来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就连吃饭,也往往都是炒碟青菜蒸块芋头就当一餐饭。 只有外出卖羽绒服,饿得实在不行时,她才会给自己点上一份最便宜的盒饭。 但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陈金英。 2017年的除夕,陈金英身上没有一分钱,就连当晚的年夜饭都是女儿张罗的。 那天晚上,陈金英的儿子女儿买来东西到陈金英这儿过年,当兵几年的外孙因为很久没见陈金英,也过来了,还给了陈金英2000钱。 体谅到陈金英经常没钱,外孙特地交待陈金英,让她先别把这钱拿去还债。 然而外孙没想到的是,当一大家人吃完饭离开后,一个债主立马上门向陈金英讨债,这个人还是陈金英以前的同事。 当时的陈金英一再向对方表示,自己没钱了,等攒到钱一定会还对方。 然而对方说做么都不干,情急之下陈金英想到外孙刚给自己的二千块钱,陈金英便立马拿给了对方。 那天晚上,陈金英听着电视里传来的凤凰传奇演唱的欢乐歌曲,心里却无比悲凉。 还有一次,一位债主带着几位彪形大汉堵住了陈金英的门,扬言不还钱就不让她出门。 见此陈金英只好耐心向对方解释,与其堵着自己,不如放自己出去卖羽绒服赚钱,这样至少自己还能把钱还给对方。 许是想到陈金英万一有什么意外,自己的钱也回不来了,最终对方才悻悻离去。 风餐露宿、过苦日子、被人围追截堵,还债路上的这些困难陈金英都不怕,她最难过的是老伴的离开。 陈金英的老伴潘英武和她一起生活60年了,曾是最早反对她创业的人,但等到她欠债了,老伴又义无反顾地和她一起还债。 然而债还没还清,老伴却因病离开了。 陈金英的老伴生前有个愿望,就是和陈金英一起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关旅游一次。 工厂生意好时,陈金英一直很忙,没法陪老伴去,但等到欠债时,陈金英一想到还欠别人的钱,又觉得不好去了。 本来陈金英和老伴还畅想,等债还清后,俩人一定要去一起去韶关玩一玩。 但陈金英没想到的是,工厂出事后,老伴就病倒了。等到工厂卖掉,老伴更是直接住进了医院,没多久就离开了。 就这样,没能在老伴生前陪他去一次韶关,就成了陈金英永远的遗憾。 05
虽然很多人都不相信陈金英能还上钱,但还是有一些人,得知陈金英宁可不破产,也要努力想办法还钱的做法后,被她的行为打动,进而跑来支持和帮助她。 陈金英一直热心做公益,生意好时,陈金英每年都到敬老院等地去献爱心,给不少贫困孤寡老人免费送上羽绒服保暖,就算是在欠债的日子里,陈金英还在坚持。 像陈金英的老邻居叶苏珍,原来在服装厂上班,得知陈金英遇到困难后,她就主动辞掉服装厂的工作,跑来帮陈金英卖羽绒服。 在叶苏珍的建议下,陈金英新进了一些羽绒服,和原来"兴华"的库存掺合着一起卖,生意竟然好了很多。 那有陈金英的老客户,一位温州女老板,从陈金英办厂初期就一直卖陈金英的羽绒服,得知陈金英遇难后,她还是照旧每年都到陈金英这里来拿货,用行动支持陈金英还债。 更让陈金英欣喜的是,她80多岁还在靠自己努力赚钱还债的事迹传扬开来后,还有更多的人找上门,主动帮助她卖羽绒服。 还有一些债主,看陈金英年纪太大了,主动表示免除债务。 但陈金英在感谢大家好意的同时,还是坚持说一定会还清所有人的欠债。 陈金英的行为被众人看在眼里,她的事迹也开始传扬开来。 2017年,很多敬佩陈金英的年轻主播们,就把陈金英的羽绒服放到网上去卖。 在年轻主播们的帮助下,仅一个月陈金英就卖了十几万的羽绒服。 2018年,陈金英拿着卖羽绒服挣来55万块钱还了银行贷款,也等于还清了她所有债务中最大的一笔债。 而还完银行的贷款后,她就只剩下30万的个人欠债了。 2019年,陈金英的老房子拆迁,分到了2套房子。 因为太远,陈金英就没要,给了2个孙子住。 2个孙子为了表达对陈金英的感谢,就每人给陈金英10万块钱,陈金英也拿来还债了。 眼看债务还得差不多了,陈金英的心里也轻松多了。 她在丽水市区的一个小弄堂里,租了房小房子住的同时,还在旁边租了个店面继续卖羽绒服。 2021年的2月5日,离春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 陈金英终于凑齐了最后一笔欠款7万块钱。 凑足钱后的陈金英立马坐上汽车来到她的家乡柳城镇华塘村的侄儿家陈其德家。 当陈金英来到侄儿家,从手提包里拿出用纸包扎着的7万块钱时,她的侄儿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一直以为陈金英还不起这些钱了。 但没想到的是,言而有信的陈金英从来都没有忘记,更没有不把它当回事。 终于,陈金英的债还完了,她真的靠自己,一分一分地还完了所有债。 还完债后的陈金英,去理发店里理了个头发,又去超市买了点自己喜欢吃的糕点,第一次奢侈地买了一台1000块的电视,准备好好回家休息一下。 十年了,还债十年了,她终于不用担心有人来讨债,可以过个好年了。 2021年7月,陈金英因为诚实有信,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奖", 2021年11月,陈金英被评为第七届浙江模范, 2022年1月,陈金英荣获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 2022年12月,陈金英打算卖完最后一批羽绒服,就退休了。 以后的日子,她想再重新考一个中医资格证,继续发挥余热,为有需要的人服务。 她说"我要退而不休,一辈子都过对他人有贡献、有价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