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和蹇叔,年轻时就是要好的朋友,两人自幼博览群书,深谙治国之道。蹇叔好静,不喜欢到处跑,而百里奚却四处奔走,到过齐国,又去给周王室喂过牛,混了一溜十三遭,也没混出什么名堂,只好回到了自己的故土虞国。这时候,百里奚已经六十多岁,就常常感叹自己学无所用,如今已经老了,只怕要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心里挺不是滋味。 说来也巧,就在这个时候,百里奚碰见了虞国大夫宫之奇,两人相谈了几次,宫之奇觉得百里奚这个人有大能耐,想要把他推荐给虞国国君,百里奚就去找蹇叔商量这件事,蹇叔说:"你可别去,虞国国君贪财好利,早晚必遭横祸,小心把你给捎带上。"百里奚想来想去,总觉得自己这么大岁数了,好不容易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没有听蹇叔的,答应和宫之奇一起去侍奉虞国国君。 秦穆公五年,晋献公派人到虞国,向虞国国君献上宝马和玉璧,要求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说:"虞国与虢国唇齿相依,如果虢国被灭,我虞国则唇亡齿寒,又怎能独善其身呢?"而虞国国君果然贪图宝物,答应了晋国,没有听宫之奇的话。宫之奇知道大事不妙,就辞官跑路,离开虞国前,想要带上百里奚一块儿跑,可百里奚明知道虞国快完了,也要和虞国共患难,没有答应宫之奇。 果然,晋国灭了虢国后,回兵顺手把虞国也给灭了,杀死了虞国国君,夺回了玉璧和宝马,这就是‘假途灭虢’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的典故。而百里奚被晋国俘虏,成了陪嫁的奴隶,在送嫁的途中,士兵们看他是一个老人,都不怎么防范他,于是百里奚趁着士兵不注意,就逃跑了,辗转来到楚国。可刚到楚国就被抓住了,又当了奴隶,楚国人问他会做什么,百里奚说喂过牛,于是楚国人就让他喂牛。 百里奚每天除了喂牛,也常常和人闲谈,凡是和他说过话的人,个个都觉得他是个人才,一来二去不知怎么就传到秦国去了,秦穆公听说了这件事,就打算派人用金银珠宝把百里奚给赎出来,让他到秦国当官,却被秦国大夫公孙枝拦住了,公孙枝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对秦穆公说:"主公不能这么干,你派人拿财宝去赎,不是摆明了告诉楚国国君,这个人是个有能耐的人吗,到时候楚国还会放百里奚来秦国吗?"秦穆公问:"那你说怎么整?"公孙枝告诉秦穆公:"咱们就说,丢了个奴隶,为了防止其他奴隶逃跑,一定要抓回来治罪,先问问楚国,换回来一个奴隶要多少钱。" 就这么着,秦穆公派人去和楚国交涉,一问,楚国国君压根没当回事儿,告诉秦国,一个奴隶五张山羊皮换走,秦穆公乐了,还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赶紧,命下人拿五张山羊皮把百里奚给换回来了。百里奚一到秦国,秦穆公就亲自接见他,结果一看,大失所望,百里奚就是一个白发白须的老头子。秦穆公心想,这么个老头能帮我什么呢?百里奚也看出来秦穆公的意思了,说:"当年姜尚都八十多了,还帮着周王室出谋划策呢,我今年才七十多,还年轻着呢。"秦穆公一听,就和百里奚聊了起来,一聊就是三天三夜。 俩人聊完,秦穆公当即拍板儿,就你了,以后做上大夫的官职,百里奚说:"主公别忙,我呀有一哥们儿,名叫蹇叔,论起才学,我比他差远了,这世上的人,都不知道他的能耐。我年轻的时候,去齐国,想在那里发展发展,蹇叔阻止了我,让我赶紧离开齐国,我答应了,所以后来没有遭受齐国的大难,后来我给周王室喂牛,周王颓想要重用我,蹇叔告诉我别答应,让我赶紧走,我听了他的,没有被郑、虢两国所诛杀,后来我想去虞国当官,蹇叔又阻止了我,这一次我没听他的,结果遭了难,还当了奴隶。这么有能耐的人,你说能不用吗?" 秦穆公一听,还有这么牛的人,立即派人把蹇叔接来秦国,封为上大夫,让蹇叔和百里奚一起辅佐他。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发生饥荒,晋国国君夷吾派人到秦国借粮食,秦穆公不想借,主要是这个晋国国君夷吾当年落难来到秦国,秦穆公派兵帮助他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本来夷吾答应把晋国的河西八城送给秦国,但这个夷吾不讲信用,这让秦穆公十分恼火,于是就问大夫公孙枝借不借粮食,公孙枝说:"饥荒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不给粮食呢。"但秦穆公还是不想给,又问百里奚,百里奚就劝秦穆公说:"是晋国国君得罪了主公,晋国百姓是无辜的,应该为老百姓着想才是。"于是秦穆公听了二人的话,派人运粮食送到晋国去。 百里奚和蹇叔辅佐秦穆公期间,主张善待百姓,积攒国力,不要总让士兵出去打仗,劳民伤财,这也让秦穆公很不痛快,有一次还得罪了秦穆公,百里奚受到处罚,失去了大夫之位,但是不久,秦穆公又恢复了他的官职。后来百里奚一直做到了相国之位,即便当上了相国,百里奚出门从来不乘车,也不带士兵随从,穿着就和老百姓一样,过着俭朴的日子,他的朋友蹇叔也是一样,而五羖大夫(五张山羊皮大夫)这个名号,也渐渐传扬开来,闻名于各个诸侯国。 秦穆公三十二年冬天,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挂了,晋襄公刚接位,有个出卖郑国的臣子派人来见秦穆公,说:"郑国的城门归我管理,希望秦国国君派兵灭郑,我可为内应。"秦穆公听闻大喜,就问百里奚和蹇叔,蹇叔说:"我们和郑国隔着好几个诸侯国,相距千里,就算打下了郑国也无法治理,对我们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国君因为郑国有内应而发兵伐郑,那又怎么知道我们秦国就没有郑国的奸细呢?"秦穆公想了想,还是不想错过这么好的灭郑机会,于是说:"你们不了解实际情况,我已经决定了。" 于是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姓蹇名术字西乞)和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为副将,出兵伐郑。大军开拔的当天,百里奚和蹇叔就一起来哭着给秦军送行,孟明视问父亲:"我只不过去打郑国这个小国而已,父亲哭啥呀?"百里奚说:"我不是哭郑国,而是怕再也见不到你们了。"蹇叔跟两个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说:"你们带兵路过殽山时,一定要小心,如果你们回不来,我就去殽山给你们收尸。" 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都觉得父亲年纪大了,胆子变小了,领兵越过殽山径直来到郑国边境,正好遇到郑国的牛贩子弦高,弦高以替秦军犒军为名,献上牛只,告诉三位将军,说郑国早就有准备了,孟明视轻信了弦高的话,和西乞术、白乙丙商量,放弃攻打郑国,转而去灭滑国,这就是有名的‘犒军救国’的故事。孟明视三人领兵灭了滑国,带着从滑国搜刮来的财宝归秦,路上再次经过殽山,结果中了晋国的埋伏,被杀的尸横遍野,三人被俘。 幸亏晋文公的老婆是秦穆公之女,在晋襄公面前替三人说了话,晋襄公才将三人放回了秦国,盼着秦穆公因三人兵败,怒而杀之,但秦穆公对孟明视三人说:"都怪寡人哪,不听你们父亲的话,让你们受辱了,你们有什么罪呢。"后来还越发的重用三人,秦穆公从这次伐郑失败,知道了百里奚和蹇叔是对的,开始重视民生和国力发展,并且命人将这件事记录下来,反思不用百里奚和蹇叔的谋略,并让后世子孙记住他的过错。 随着秦国国力越来越强,终于打败了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之后,秦国又灭了对周朝一直有威胁的山戎、犬戎等十几个戎邦,开疆扩土千余里,奠定了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也奠定了之后秦国灭六国的基础,如果没有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和蹇叔,秦王嬴政想一统六国,吹吧他。而秦国自此,一直到春秋和战国之末,始终是诸侯国里数一数二的强国。 后来秦穆公、百里奚和蹇叔相继离世,据说百里奚活到105岁才死去,我对此深觉疑惑,那个时代,普遍人类寿命也就四五十岁,七十岁都古来稀了,能活到一百零五?不敢相信。据说百里奚死的时候,‘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可见百里奚在当时秦人眼里的地位。 五张山羊皮,换来两个如此贤能的人物,秦国可谓赚到偷笑了,而百里奚与蹇叔之名,两千多年了,依然为人们熟知,而古人对于人才的重视,直到现在也被人所津津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