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不得不承认,汉武帝是汉代最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不仅"凿空"了西域、击退了匈奴,还完善了朝廷制度,实现了儒学独尊。 但他可不仅仅只是"略输文采",他个人的家庭生活"输"得非常彻底。 太子冤死,首任陈皇后被废,第二任卫皇后受冤自杀,第三任李皇后病死,第四任皇后钩弋夫人被赐死...... 等到晚年,汉武帝举目无亲,倍感凄凉。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正是因为汉武帝废掉了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才会导致他的晚年如此不幸。 甚至在汉代还有一个人写了一本名为《汉武故事》的书,为陈阿娇鸣不平。 但汉武帝婚姻不幸的根源,在于他的婚姻政治气息太浓厚。 这使他在考虑皇后的废立时,不能不考虑到朝廷局势的变化。 他第一任皇后陈阿娇的废立,就是这种婚姻的最佳例子。权力斗争的幸运儿:汉武帝与陈阿娇的政治联姻 汉武帝在一开始并不叫刘彻,也不是太子。 他最开始的名字是刘彘。 所谓彘,其实就是猪。 这个名字体现了古人"贱名好养活"的思想。 但从深层上看,这也体现了刘彻的地位并不太高。 比如他的大哥是太子刘荣、二哥是河间献王刘德,九哥是中山靖王刘胜。 他们名字的寓意都很好。 本来,刘彻与皇位不可能产生任何联系。 他是汉景帝十四个儿子的第十个,排位非常靠后。 他的母亲王娡也只是众多嫔妃中的一个,位卑言轻。 汉武帝影视形象 因此汉武帝本应该在成年后就离开京师,去胶东当个快活的胶东王。 然后一事无成地度过一生。 但一场意外的羞辱改变了这一切。 当时,汉景帝的亲生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想要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来一个亲上加亲。 但刘荣的母亲栗姬不同意。 只不过,她不同意的理由说来好笑。 竟是因为不满刘嫖进献了太多美人给汉景帝,导致自己愈发失宠。 栗姬显然没有意识到,她的权力大到足以颠覆他儿子的地位。 王娡影视形象 刘嫖的能量大,绝不仅仅是因为她进献了很多美人给汉景帝。 要知道,她的丈夫是堂邑侯。 这个侯爵直接承袭自秦末投奔刘邦的陈婴。 等刘嫖丈夫袭爵时,这个爵位已经传了几十年。 自然,其"含金量"非常高,是二十等爵中最高的一档。 而刘嫖的母亲更厉害,是大名鼎鼎的窦漪房。 要知道,窦太后历经三朝而不倒。 就连强大的汉武帝,在即位后也要对她言听计从。 窦漪房影视形象 因此,长公主当时固然有能力促使皇帝废掉太子。 但她的儿子终究只能算是外戚。 所以她需要找一个对自己友好、便于控制的皇子。 这时,地位低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在刘嫖向刘彘抛出橄榄枝后,他的母亲王娡立刻意识到其中的机会。 因此,她迅速同意了长公主联姻的请求。 就这样,汉武帝与陈阿娇成了亲。 不过,结婚时的场景其实应该非常滑稽。 因为当时刘彘才五六岁,而陈阿娇已经十五六岁了。 汉武帝 两个人能顺利走完婚礼流程都已经非常艰难,更别说圆房。 政治婚姻之荒诞从中可见一斑。 在找到了易于控制的替代品后,刘嫖开始向栗姬与太子刘荣发起进攻。 "日谗栗姬短于景帝",她先是天天向自己的弟弟吐槽栗姬。 同时还不忘了"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每次吐槽完刘荣就开始夸刘彘。 面对这种明面上的诋毁,汉景帝尚能保持清醒"不上当"。 但刘嫖的心机颇深。 她在得知这种方法不太奏效后,选择明退暗进,靠自己的地位找了一堆官员天天夸赞栗姬,请求汉景帝立栗姬为皇后。 这一下触及到了汉景帝的敏感地带。 汉景帝 汉景帝的童年是在诸吕之乱中度过的。 所以他对外戚非常敏感。 他深知,外戚干政会给刘家天下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而引出汉景帝的猜疑,正是刘嫖想要的。 前元七年,眼见栗姬势力越来越大,敏感的他终于下定决心废掉了太子刘荣,转而将刘彘册封为了太子,并改名刘彻。 就这样,靠着陈阿娇母亲馆陶公主的努力,年仅七岁的汉武帝顺利成为这个富裕国家的太子。"长门遗恨":虎头蛇尾的潦草婚姻 汉武帝与陈阿娇的婚姻在一开始确实是政治婚姻。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两个人的婚姻不幸福。 根据各种史料来看,陈阿娇的相貌应该很好,起码是中等水平。 当汉武帝还处在懵懂的年纪时,陈阿娇就已经发育完全。 这种年龄差与"发育差"使得汉武帝相当"迷恋"陈阿娇。 所以陈阿娇早期仗着这种优势得以"擅宠"。 但随着汉武帝逐渐长大,他接触的女人越来越多,对陈阿娇失去了童年、少年时期的眷恋。 陈阿娇的年龄优势反而变为她的年龄劣势。 她越来越年老色衰。 更尴尬的问题是,她一直没能给汉武帝生出一个儿子。 汉武帝影视形象 自古以来,作为"皇帝的女人",和皇帝一时恩爱是非常简单的。 但想要皇帝的恩宠长存,那么只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生出足够多的继承人,比如杨坚的皇后、李世民的皇后。 另一种是契合皇帝的精神需求,比如朱见深的皇后、朱翊钧的郑贵妃。 如果两者皆有那自然最好。 但陈阿娇的身份太显赫,从小就不够"圆滑"。 她显然不是那种能主动迎合皇帝精神需求的人,更不可能成为汉武帝的"灵魂伴侣"。 史书中就多次记载"陈皇后骄贵"、恃宠而骄。 陈阿娇影视形象 从头到尾,她还是把汉武帝看成当年那个五六岁的"小屁孩"。 她觉得要是没有母亲馆陶公主、姥姥窦太后的鼎力支持,刘彻现在不过是胶东的一个闲散王爷罢了。 所以她常常口不择言地说:"帝非我不得立。" 这固然是事实。 但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天天被老婆说自己是"吃软饭"、 "穷小子",早晚也会受不了。 陈阿娇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拼命想要有一个儿子。 正所谓,"与医钱凡九百万",耗费钱财无数。 恰逢当时,汉代谶纬迷信盛行。 所以陈阿娇在求子无果后,想出了一个令她后悔一生的点子。 那就是"挟妇人媚道"。 所谓"媚道",很可能是一种依靠诅咒别人来使自己获得恩宠的方术。 可当时,汉武帝早就想废掉陈阿娇了。 借此机会,他立刻采取行动"严查"。 小事化大,大事公办。 最后,陈阿娇被废,在长门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这么看起来,汉武帝不过是个负心汉罢了。 但事实上,所有事情的背后,是武帝初年的政治大博弈。 。负心汉的背后:政治大博弈 景帝末年的政治博弈看似多在刘嫖与栗姬之间展开。 但实际上是景帝与窦太后之间的博弈。 我们之前说景帝怕的是栗姬成为吕后那样的外戚。 但实际上,他最怕的外戚其实是自己的母亲窦漪房。 窦太后政治经验丰富,老谋深算。 刘嫖不过是明面上的办事员,窦太后才是幕后的话事人。 窦太后 但她的目的不是想要推翻自己儿子的王朝,更不是想要取而代之。 她这一系列操作无非是想让窦氏家族与自己儿子的刘氏家族深度绑定。 最好在关系上能"难解难分",防止自己的家族像吕氏家族一样被清算。 所以她在刘嫖向栗姬请求联姻被拒绝后,分头押注。 一边让孙女与刘彻联姻,另一边让自己的侄子窦婴与栗姬的儿子保持亲善。 若是扳倒太子不成,那就是舍掉陈阿娇。 若是成功扳倒太子,那便舍掉窦婴。 窦婴影视形象 当然,这种"舍掉"是在窦太后死后才发生的。 因为汉武帝即位后的前几年,朝政都由窦太后掌控。 但汉武帝是何等的精明。 他知道自己斗不过这个老谋深算的外婆,因此他决定利用年龄优势,耗死窦太后。 所以在初期,刘彻半真心半假装地与陈阿娇亲善,韬光养晦,向窦太后展示自己的"忠诚"。 窦太后一死,窦家整个家族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需要时间去"重建核心"。 但汉武帝显然不打算给窦氏家族这个时间。 在他亲政后不久,就有人"自发"举报窦婴"伪造诏书",给了汉武帝打压的借口。 文帝、景帝、武帝都对外戚非常反感。 但汉武帝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窦家的阴影里,对外戚最讨厌。 因此,他所做之事最为决绝。 在窦婴死后的第二年,汉武帝废掉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 但陈阿娇是幸运的。 "百足之从,死而不僵",窦氏家族残余的势力依然能保证让她享受不错的"退休待遇"。 即,史书里记载的"后虽废,供奉如法"。 汉武帝甚至还允许她去找男宠,排解寂寞。 这种待遇是其他皇后想都不敢想的。总结 综上来看,汉武帝并非是专门针对陈阿娇,也并非专门针对窦氏家族。 他防范的其实是外戚。 日后卫霍家族势力膨胀,成为最大的外戚势力后,也遭到了汉武帝的强力打击。 要知道,卫皇后的下场可比陈阿娇要惨得多。 在这场大博弈中,最无辜的牺牲品无疑是陈阿娇。 她只想当一个"刁蛮公主",但家族始终把她当成一个棋子,一个没权力选择落点的棋子。 这是那个时代贵族女性特有的悲哀。 参考书目 《史记》 《资治通鉴》 《读通鉴论》 《汉武故事》 《廿二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