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特斯拉真正的隐忧

  北京时间1月26日,特斯拉( NASDAQ:TSLA )披露的2022年Q4及全年未经审计业绩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2022年营收8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忧的是四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59%,拖了全年业绩的后腿。而且,汽车业务毛利润率25.9%,较2021年Q4下降4.7个百分点。
  当地时间1月28日美股收盘,特斯拉涨约11%,本周累涨33.32%,较1月份盘中低点涨近75%;以收盘价计算,仍然比1月3日108.10美元的低点上涨了65%。此前,特斯拉股价大幅下跌,在6个月内下跌了40%以上;整个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了65%。
  其实两三年内不必为特斯拉业绩担心,这家明星公司的隐忧在于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退化 。
  "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特斯拉还没有拿到下半场的"门票"。
  营收、净利、现金流均创新高
  2022年,特斯拉总营收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过往八年中,这个增幅排第五。
  特斯拉创立于2003年,到2020年扭亏,连续亏损17年。最惨的是2017年,亏损2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营收的19.1%;
  2020年,特斯拉获得微利;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6亿美元、126亿美元;2022年净利润率达15.5%。
  与亚马逊相似, 特斯拉极端重视现金流 。早在2016年、201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无限接近于零";2018年亏损11亿美元,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已达21亿美元;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15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21.4%( 高于净利润率 );2022年进一步提高到147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18%。
  2020年扭亏以来,特斯拉营收、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创出新高,但过去一年股价一跌再跌。 资本市场显然是在担心,这家并非"母胎蓝筹"的新贵盛极而衰 。2022年业绩超过预期,缓解了这种担心,股价一周上涨了33.3%。
  两款"神车"打天下
  2017年7月,Model 3开始交付,但受限于产能对总交付的贡献不大( Q3、Q4分别交付220辆、1550辆 )。2017年,特斯拉交付首次突破10万辆,但亏损也创纪录地达到22亿美元。
  2018年,Model 3初露"神车"锋芒,全年交付14.6万台,占总交付数59.5%。
  2019年,Model 3交付突破30万台,占总交付数81.8%。
  2020年初,Model Y开始交付、Model 3在上海量产。两大神车"双剑合璧",全年交付44.3万台、占总交付数的88.6%;
  2021年、2022年,Model 3/Y 合计交付91.1万台、124.7万台,分别占当年总交付数的97.3%、94.9%。
  从2017年算起,Model 3量产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主力生涯"还看不到尽头。
  2023年将要发布的Model Q是一款售价更低的紧凑车型。Model 3的技术、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能力均有助于Model Q降低研发、生产成本。
  以低价占领市场、用低成本保障毛利润率。特斯拉的如意算盘是Model 3/Y/Q"三管齐下",狠赚一笔。
  据悉,Model Q将是一款"纯粹的FSD自动驾驶车型",不订阅FSD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贾跃亭的"买乐视、送两年会员服务",马斯克有可能借鉴。
  特斯拉原本的人设是"极致创新、黑科技、好产品,赚钱不是主要目的"。特斯拉成立以来,连续亏损17年、第18个年头才开始赚钱。如今特斯拉自认为技术"无敌",新的宗旨是"能赚尽赚、多多益善"。
  打造"赚钱机器"
  早年,特斯拉的目标用户是中产阶层中的上层,主打Model S/X。2017年,销售均价8.3万美元( 剔除租赁业务 ),远高于奔驰、宝车在美国的售价,毛利润率21.2%。
  马斯克看准这群人"不差钱、不看价、只要酷",不断试探目标用户的承受能力。
  2018年Model 3大量交付,销售均价及成本同步回落,而毛利润率稳中有升。
  2021年单车售价、成本分别降至5.2万美元和3.7万美元,单车毛利润达1.5万美元、毛利润率28.9%。
  2022年,均价、成本分别上升1350美元、2140美元,毛利润率降至26.7%。
  特斯拉销售毛利润率波动很明显。
  2019年Q2,均价、成本分别为5.5万美元和4.6万美元,毛利润率只有17.7%;
  2021年Q3, 均价、成本分别为5.2万美元和3.6万美元,毛利润率超过30%,单车毛利润达1.57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售价33.5万,成本23.4万,毛利润超过10万元!
  2022年末,特斯拉连续降价,引起一片惊呼,马斯克还被安上"价格屠夫"头衔。
  没有价格战基因
  2019年以来,特斯拉一直主打两款"中低价位车",而成本从2019年Q1的4.8万美元一路降至2021年Q3的3.6万美元,幅度达24.6%。适度降价以获得更多订单,"喂饱"生产线是题中应有之义,根本谈不上"价格战"。
  特斯拉与苹果一样,没有价格战基因。 这类公司的商业逻辑是科技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先行,树立品牌形象,品牌溢价变现。
  假设BOM价格2000元,苹果iPhone卖8000元,小米手机卖3000元,苹果多赚的5000元就是"苹果"的品牌溢价。均价30万出头的新能源车,别人赚5万、特斯拉赚10万,多赚的5万是"特斯拉"的品牌溢价。
  但有了品牌溢价也要追求规模效应、也不能逃脱供应关系。追求规模就要扩大生产,产能扩张速度大于需求增速,就要降价或者通过"提质不加价"方式变相降价。苹果、特斯拉们成功的关键是,降价带来销量增长、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下降超过降价幅度,效益会改善而不是变差。
  所以说,两三年内不必担心特斯拉的业绩
  特斯拉在走福特的老路
  所有新兴产业都是从"曲高和寡""质次价高"起步。技术进步、产品迭代,特别是规模效应,价格会越来越低,质量会越来越好,行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
  首创流水线生产法之后,福特汽车年产量从1万辆飙升到10万+辆。其它品牌汽车动辄两三千美元一辆,福特只卖850美元。1927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售价更是低至290美元,福特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
  前天的福特、昨天的苹果、今天的特斯拉,都曾站在"潮头"引领"新时代",同时握有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三张"王牌"。 尽管某些玩家,比如"新势力"体会到的是"价格战",其实别人没拿你当对手 。
  价格战是宁可少赚甚至亏损,以低价抢占市场高于一切。而特斯拉降价的目的是多赚钱,单车净利润可以下降,但单车净利润与销量的乘积只能涨、不能跌。
  低价的Model Q交付后,预计2023年特斯拉销售均价将会降至4.7万美元。生产成本下降是必然的,如果碳酸锂价格回落,特斯拉赚的不会比2022年少。
  大电机——提速快,大电池——长续航,还有"鸥翼门",这些东西"三傻"不仅一学就会,还给加上大彩电、大冰箱、真皮沙发……站在用户视角,除了智能驾驶,特斯拉的差异化表现在哪里?
  回过头来看,福特T型车只不过是早期的汽车产品,要用手摇启动、只有2个前进档1个倒档……但福特把主要精力用于优化生产工艺和垂直整合供应链。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供应商运输零件的木箱要按福特标准制造。福特拆掉箱子,将木箱作为"预制部件"用于车身。连车间的木屑都被制成木炭。
  福特沉醉于T型车的辉煌销量,缺乏自我革命的动力,逐渐失去"创新标杆"的地位,标志性事件是通用汽车率先推出自动变速器。在生产1500万辆后,福特T型车退出历史舞台。
  除自动驾驶以外,特斯拉讲的故事主要是降低成本,Model 3与福特T型车的走势有几分相似。
  没有拿到"门票"
  "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纯电动不等于电动化,否则"骗补"的"老头乐"也有资格晋级,"下半场"的门槛未免太低。
  家庭电气化意味着从照明到家务、从娱乐到通讯大量使用电灯、电话、冰箱、电视、洗衣机、电炊具、电热水器……仅仅用电灯替代煤油灯,还用煤球炉取暖、手工洗衣服绝非电气化。
  纯电动车用电机、电池代替了发动机、油箱,但仍然普遍使用齿轮变速、齿轮差速器、皮带轮、液压传动。比如Model3用的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
  5年、10年后,变速箱、差速器应该已被电动车淘汰,特斯拉能引领这个趋势吗?
  电动化不彻底,严格来讲没有拿到智能化的门票。 靠齿轮变速箱怎能精准控制四个轮子扭矩的大小和方向,怎么能毫秒级响应?好比人形机器人,不能精准控制"四肢","脑子"里空有算法何用?
  特斯拉智能驾驶被高估。
  首先,智能驾驶应当提高安全性,而不是让驾驶员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玩自拍。 在限速60公里的道路上,因驾驶员"失误"飙到180公里根本不应发生;在发生碰撞或疑似碰撞时自动减速、靠边停车……每次出事都说"驾驶员没踩刹车、一直在加速",智能驾驶应当使驾驶员狂踩加速踏板故意撞人都不能得逞。
  其次,全自动驾驶的"落地"方式还在探索,但肯定绕不过"车路协同"。往大处说,自动驾驶必然是智慧交通的组成部分。
  接近机场时,飞机的高度、速度、姿态被地面严密监控,驾驶员在塔台指挥下安全着陆。假设未来飞机实现动无人驾驶,空中、地面的协同仍然不可少。
  道路环境比空中复杂好几个个量级,自动驾驶中的车辆需要与沿路布置的装置保持毫秒级联络。假如北京四环上有一台故障车停在最内侧车道上,跑在四环路上的所有车辆都能瞬间知晓。在这样的路上自动驾驶,可以省去配备雷达、摄像头的成本,安全性还大大提高。
  特斯拉的隐忧不是降价,而是像福特那样失去引领技术创新的标杆地位。

年轻不帅老了很爱,过了中年很帅的男神娱乐圈是一个看脸的圈子。其貌不扬没有特点,一直也是不温不火,特色演员才会被人们记住,要么丑的有特点,要么非常帅。但还是有一些男明星,虽然年轻时貌不惊人,但经过时间的打磨,反而产生了郭麒麟久违露面身形消瘦,神情疲惫面容憔悴,与牛莉搭肩关系亲密饿了吗?戳右边关注我们,每天给您送上最新出炉的娱乐硬核大餐!6月21日,牛莉更新社交平台动态,郭麒麟罕见露面,身形消瘦,两人同框引起网友们的关注。视频中,牛莉身穿粉色短袖,下搭牛仔中国成功试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各国挤破头,仅有三国独大2022年6月19日晚上,中国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并且达到了预期目的,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都知道是大喜事儿,但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轻伤!胡锡进喊话唐山公布被打女子信息不久,案件通报正式公布唐山案到现在第11天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仍旧迷雾重重。媒体人胡锡进十分着急,在20号晚上忧心忡忡地喊话唐山政府部门赶紧公布四名被打女子的信息,破解当前的僵局。不料,今天上午十点,福建号下水后,美国连射四枚洲际导弹,中国启动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当地时间6月18日,美国战略司令部宣布美国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加利福尼亚以西海域向太平洋中部海域连续发射了四枚三叉戟D5洲际导弹,导弹飞行8000公里后准确命中了位于关岛以南的中国国民党高雄市长人选确定!最强女将获准出征来源中国台湾网据台湾TVBS报道,中国国民党智库执行长柯志恩6月20日赴高雄与党籍议员座谈,而此行前,柯志恩已与高雄市前副市长李四川叶匡时等人在台北会面,并获得两人首肯,允诺全力支5月进口量同比增长55,俄罗斯超过沙特成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观察者网讯)在西方国家接连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意图打击作为俄经济支柱的能源行业之际,一些西方媒体却突然注意到,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近期出现显著的增长,中国的石油买家正从俄罗斯供应唐山打人案最新进展被打女子律师正式发声,释放信息令人振奋从唐山事件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一天了,事情的始末,凶手陈继志的身份,都是人人皆知的。对于许多网友来说,现在最关心的无疑是四个女生的情况,特别是那两个重伤的女生。不过,唐山的事情已经过雁默俄乌战后的去全球化,最大输家是中国?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雁默去全球化的议题谈了好几年,并总是围绕着中国打转,从西方民粹兴起,新冠疫情,到俄乌冲突,每一次西方都大量涌现去全球化中国要完的预测模型,但西方经济学者的表现是都你知道英雄联盟最早的17名英雄吗?英雄联盟最早的17名英雄,他们分别是,牛头酋长阿利斯塔黑暗之女安妮寒冰射手艾希远古恐惧费德提克武器大师贾克斯正义天使凯尔无极剑圣易堕落天使莫甘娜雪原双子努努和威朗普符文法师瑞兹亡灵有人开跑车卖布偶赚零花钱,后备箱摆摊到底图的啥?后备箱摆摊,图的啥?有人开跑车卖布偶赚零花钱有人开五菱卖咖啡追寻自由出摊了!6月18日的郫都区袋鼠集夜市,十辆小汽车排成一行,汉堡咖啡鸡尾酒提拉米苏韩式方便面摆满了不同车辆的后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