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断更很久了,今日补一章!依旧是飞鸟时代的历史! 一、乙巳之变:645 乙巳之变, 指在日本飞鸟时代,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于645 年(大化元年)在板盖宫于皇极天皇朝前暗杀了苏我入鹿,致使苏我氏(苏我本宗家)灭亡、皇极天皇退位、孝德天皇即位的一场宫廷政变。之后,中大兄皇子改革了日本政治体制,史称"大化改新"。 日本一般通俗的说法也将暗杀苏我入鹿的事件称之为"大化改新",但是严谨的说法是将政变事件称之为"乙巳之变",之后一连串的政治改革被称之为"大化改新"。 1.1、苏我虾夷:587年-645年7月11日 苏我虾夷 (587年-645年7月11日),日本飞鸟时代的权臣,苏我马子之子。 苏我马子死后,苏我虾夷担任大臣,由于推古天皇驾崩时并没有选定继承人,于是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与敏达天皇的长孙田村皇子都被视为皇室有力的继承人。其中苏我虾夷的叔叔摩理势有意拥立山背大兄王。于是苏我虾夷为巩固自己的权势杀害摩理势,拥立田村皇子为舒明天皇。 641年,舒明天皇驾崩,苏我虾夷与苏我入鹿拥立宝皇女即位为皇极天皇;而这段期间苏我虾夷将一部分的国政委由苏我入鹿代行,但是苏我入鹿的放纵不知节制也引起皇室内部的诸多不满。 645年发生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与中臣镰足等人发动政变杀害苏我入鹿,苏我虾夷拒守于甘橿冈,6月13日自杀身亡。 1.2、藤原镰[lián]足:614-669 藤原镰足 (614年-669年),曾名 中臣镰足 ,字仲郎,古代 日本中央的豪族, 藤原氏的祖先。本为中臣御食子(日语: 中臣御食子)之子,初称中臣镰子,曾任神袛伯,后退宫,与 轻皇子、 中大兄皇子等人筹划 大化改新,后推翻 苏我氏。 孝德天皇(轻皇子)即位,藤原镰足改任 内大臣,与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同为改新政府之重镇,为 律令体制奠定了基础。以 天皇为首的古代 中央集权国家成立。临终时, 天智天皇赐予藤原镰足大织冠(日语: 大織[zhī] 冠)冠位(日语: 冠位十九階[jiē] ),赐姓 藤原朝臣。藤原镰足葬于山科(今 京都市山科区)。 后来, 藤原氏族成为日本最有力的贵族,开启了著名的 摄关政治。 1.3、山背大兄王:存疑-643年12月30日 山背大兄王 (存疑-643年12月30日)是圣德太子之子,苏我马子的外孙,法起寺的开基者,后被苏我入鹿所杀。 628年推古天皇死时,遗言指定由山背大兄王继位,但苏我虾夷违背遗言,拥立敏达天皇的孙、押坂彦人大兄皇子的儿子田村皇子为天皇。 一说推古天皇驾崩时并没有选定继承人,于是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与敏达天皇的长孙田村皇子都被视为皇室有力的继承人。其中苏我虾夷的叔叔摩理势有意拥立山背大兄王。于是苏我虾夷为巩固自己的权势,杀害摩理势,拥立田村皇子为舒明天皇。苏我入鹿改立宝皇女为皇极天皇。 643年(皇极二年),苏我入鹿攻山背大兄皇子一族,皇子一行在斑鸠寺自杀,圣德太子一族灭亡。 1.4、苏我入鹿:存疑-645年7月10日 苏我入鹿 (存疑-645年7月10日(六月十二))为日本大和朝廷的权臣。苏我马子之孙、苏我虾夷之子。 由于苏我虾夷晚年身体状况不佳,绝大部分的政治决策都出于苏我入鹿之手;不久后便代理国政。苏我入鹿有意拥戴亲苏我家族的古人大兄皇子为天皇,反对当时呼声甚高的山背大兄王出任天皇,便改立宝皇女为皇极天皇并逼使山背大兄王一家自杀。按照"藤氏家传"的记载,苏我"董卓暴慢行于国"。 按照日本书纪的记载,苏我入鹿"为人暴戾威权过父",放火烧毁圣德太子建造的班鸠宫和班鸠寺,并且"举国之民并百八十部曲"为苏我虾夷营造生圹,引发不满。 645年6月12日,苏我入鹿于皇极天皇朝前为中臣镰足与中大兄皇子等人暗杀,史称乙巳之变,而苏我虾夷也在家中自杀,苏我家族也因此灭亡。 1.5、天智天皇:626年—672年1月7日 天智天皇(626年—672年1月7日),本名葛城,舒明天皇之子,日本第38代天皇,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661年开始摄政,668年在近江大津宫正式即天皇位。 于大化元年(645年)发动乙巳之变后又推行大化改新,期间颁布了《近江令》,废除了以部民制为特点的日本奴隶制,参照中国隋唐封建制,建立了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在日本古代为移植中国文化,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白凤文化:645-710 白凤文化 ,是645年( 大化元年) 大化改新~710年( 和铜3年) 平城京迁都的 飞鸟时代的文化,介于以 法隆寺的建筑・佛像等为代表的 飞鸟文化和以 东大寺的佛像、 唐招提寺的建筑等为代表的天平文化之间。 白凤是 日本书纪所无的 年号(私年号)之一(但是,存于 续日本纪的记载)。 一般认为用于 天武天皇的时代(也有用于 天智天皇的时代之说),此时期是白凤文化的最盛期。 2.1、藤原京:704 藤原京 ,飞鸟京的西北部,位于今 奈良县橿原市,是日本史上最初最大的都城。而且还是 日本史上最初的按照条坊制布局的中国式 都城,这座都城还体现了《 周礼》所传达的思想。 三、大化改新:646 大化改新 ,是公元645年时日本的一连串社会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当时豪族专政的制度,并效法中原唐朝皇帝体制成立中央集权国家,对日后日本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大化改新同明治维新并称为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大化革新将日本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将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3.1、大化:645-650 大化 (645年六月十九—650年二月十五),是 日本飞鸟时代孝德天皇年号,也是 日本最初的 年号。 3.2、孝德天皇:645.7.12-654.11.24 孝德天皇 ,生于596年(推古天皇4年),卒于654年11月24日(白雉5年10月10日),是日本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是敏达天皇的曾孙。他的在位年自孝德天皇元年6月14日(645年7月12日),至白雉5年10月10日(654年11月24日)。 孝德天皇的本名是轻,和风谥号是天万丰日天皇,在位时定都于难波宫,所以后世也将其在位时期称为难波朝,为了人民的安危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拯救了平民百姓。 3.3、班田制:大化改新期间 班田制, 仿照唐朝的 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 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 班田的具体作法是: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 3.4、租庸调制:大化改新期间 租庸调制 ,租,即实物地租,受田每段交纳租稻2束2把。庸,是力役及其代纳物,凡50户充仕丁1人,50户负担仕丁1人之粮,1户交纳庸布1丈2尺,庸米5斗。调,征收的地方特产,分为田调、户调、付调。田调按土地面积征收。田1町征收绢1丈、絁 [shī] 2丈、布4丈。户调按户征收,其数量为"1户赀布1丈2尺"。付调随各乡土特产征收。 同时,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