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农商银行党建金融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刘刚
2022年,江苏如皋农商银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党建金融干部挂职、推动零售转型、助力科创企业、优化服务体系等多项工作为抓手,协同各方做好"党建+金融+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截至2022年末,该行存款余额504.66亿元,贷款余额408.40亿元,零售贷款客户比上年净增7150户,分别比年初增长11.93%、14.30%和23.55%。
深化党建融合
一是启动第二轮党建金融干部挂职活动。在如皋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开展双向挂职,选派21名支行行长、部门总经理到各镇(区、街道)或机关职能部门担任金融副镇长和金融副局长,接收10名党政干部到该行职能部门挂职,在党建融合中广泛收集信息,寻找服务契合点。二是深入推进"党建+金融助理"驻村工程。选派39名业务骨干挂职村(社区)党组副书记,挂职人员结合信用体系建设要求,高质量推进整村授信。三是积极开展外联外拓活动。以党建联盟为契机,先后与当地农发行、市工商联、市发改委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融入社交、生态圈,广泛开展跨界合作,快速拓展客户群体。2022年,该行各级党组织已与125家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与13个镇区、23个部门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全力支农支小
一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结合文章"。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切实满足农户家庭生产、消费信贷需求。截至2022年末,完成全市308个村(社区)走访授信。二是打通小微企业与专业市场的"发展堵点"。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将服务下沉到专业市场、商户、个人,创新打造"如意快贷""手指贷"等特色线上贷款产品,具有免抵押、免担保等优势特点,采取综合化、移动化、数字化的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扩大基层服务覆盖面。三是建好便民惠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402个,其中支付点(如心商户)162家、综合点237家(其中如心驿站232家,如意之家5家)、智能点3家。
加快数字转型
一是成立科技专营支行,服务科创型企业。针对如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制造型企业"智改数转"及科技型企业持续兴起的发展趋势,该行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2022年,共走访科技型企业646户,授信额度突破55.32亿元,覆盖率近51.24%。二是打造"智慧银行"体系,提供便捷金融场景。启动"智慧市场"项目,完成皋邻商场的引入和本地区连锁超市的全部升级,"智慧食堂"已上线4家企事业单位和4个镇政府食堂。三是开发"智慧营销"平台,赋能一线业务发展。为使一线员工营销客户更精准、更有效,2022年,该行开发上线"智慧营销管理平台",通过各类数据集成、分类、分析、挖掘,对客户进行360度画像,建立客户标签库,生成自动与人工两大类营销客群,实现营销任务下发、跟踪、预警、催办和统计的全流程、全自动监控,全面为员工营销赋能。
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丰富业务产品。聚焦乡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创新推出"集体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惠农快贷""环保贷""农业供应链贷款"等10余款普惠金融产品。在城区,通过分析不同客群的不同需求特征,打造爆款引流产品,先后推出"如意快贷""精英贷""富农E贷"等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个性化的贷款产品。二是培育特色网点。持续推进支行网点改造,关注"银发"、"户外劳动者"、女性等客群,通过规范服务标准、强化业务培训、打造服务标杆等举措,将文明规范服务融入"如心"文化品牌建设的全过程。三是普及金融知识。用好各支行东皋书吧,制作杖头木偶宣传存款保险知识,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更新阅读书籍、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宣传队伍建设、丰富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持续打造"如心如意、书香农商"文化品牌,同时,以此为阵地,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和反诈宣传,努力让其成为客户、群众获取金融知识的"第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