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一部反黑剧引起热议,风头甚至盖过春节档的贺岁片,这在电视剧中并不常见,这种现象级的热议堪比当年的《人民名义》。 快餐时代讲究的是快,电影都看得少了,只看几分钟的解说,实在不过瘾再找原片看,何况是电视剧。这也难怪可支配的时间窘迫,烂片又太多,尤其是电视剧,剧情拖沓,情节狗血,鸡毛蒜皮动不动大几十集。 以前一出《西游记》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打死多少妖怪,跑到天竺国去取经也就25集说完。那么当一部电视剧,能引起大家兴趣,愿意追着看,看完还要说几句,那它肯定说了一些,以往看不到的东西。这部剧究竟说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尬笑]还没看呢。 倒是由于《狂飙》热播带火的一位演员张颂文说了一句话引起我的好奇。 他说:中国99.5%的演员收入极低:1天工作18个小时,1年才赚几千块,还被不停地压榨,无人关注,只有0.5%的演员真的是衣食无忧,大家关注的也只是这0.5%的人。 我好奇的不是他说的内容,而是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一查才知道原来他也是尹天仇那样的人物,香港那边叫茄哩啡就是内地的群演,群演算不算演员周星驰已经在《喜剧之王》中跟大家普及过了,只是尹天仇很多,能成名成腕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尹天仇依然只为一个盒饭活着,还不一定天天有。 他也曾经是其中一员,才会这么说,而且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没出名,你现在跑去问他,指定不能这么说。以前说得为什么现在会出现,那还是得益于他的演技,由于他扮演的黑老大过于写实,更像是本色出演,以至于网友建议得查查他,这才把他以前的言论翻出来。 他说的这些情况也不止存在于娱乐业,大多数的行业都是如此,永远都是99.5%的人在负重前行,支撑着那0.5%的岁月静好,只不过表面光鲜的演艺圈更加残酷。 这便是专家说的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也正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人口红利,不然制造业大国是怎么成就的,别人怎么就抢不到那些订单呢?他们抢得得了吗?他们有这么多人吗?有这么成熟的物流吗?他们有工会,劳动法吗?他们有! 有不就抢不到啰。红利这种事,是不可能没人关注的,只不过关注的点跟你的点不同而已。 想听真话往往就得去问一些籍籍无名的人,一旦名利加身顾忌多了,说得就是场面话了。 通常大家喜欢听的是名人名言,是谁说的比说了什么,是不是事实还重要,这就是典型的对人不对事,功成名就了说什么都对,默默无闻你说的,都谈不上对错,根本就没人理会,你谁啊?你先说你是谁,别人再决定要不要听,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一些籍籍无名的文人,需要把自己的作品,托名于名人所做,就是想借他的名来传播。直到现代也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马云以前不也说过,很多话都不是他说的,但也都变成他说的,幸亏说得还不错。鲁迅先生更是如此,只是很多话他要是能听到,怕是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习惯正在被慢慢改变,现在的互联网及各种平台都为平民,提供了发声的渠道,才不至于说完之后,还得先变成名人说的才能发布,也让大家更愿意发声,这种去中心化的智能推荐,更有利于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