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爱分享古代名人故事的嫣然。关注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古风世界。 一天,顺治按照惯例去慈宁宫向孝庄问安,忽然发现母亲身边多了一个陌生女子。顺治打量了下那个女子,发现这个女子衣冠楚楚,仪态不凡,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扣人心弦的气质。当时顺治就在心里感叹:好一个气质美女啊,正是我朝思暮想的类型! 顺治看上的这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亲弟弟博穆博果尔的老婆——董鄂氏。 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最小的儿子,他的老婆董鄂氏来自满洲世族,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外貌,性格温柔,还是一位富有内涵的女子。 她的父亲鄂硕曾是内阁大臣,董鄂氏十四岁的时候嫁给博穆博果尔。 据说,鄂硕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人,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他率先招聘了一批汉人为自己服务。他的女儿也受汉到族文化的熏陶,深深的陶醉于汉族文化当中。 对于顺治来说,后宫佳丽虽多,但她们不是来自蒙古草原就是来自满洲世家,和她们交谈常常是话不相投。 但是董鄂氏不同,他不仅饱读四书五经等古书,还写的一首漂亮的书法,另外对禅学的领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董鄂氏的出现如同一束暖阳,深深的照进了顺治心里阴冷的角落,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可是两人相识时,董鄂氏已经名花有主了,而且还是自己弟弟的老婆。 但顺治帝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爱慕之情,身不由己的向她靠近。 相传,一次博穆博果尔因为在外面听到了顺治和董鄂氏的流言,回到家大发雷霆,就和老婆董鄂氏不停地争吵,一直吵到第二天。 脾气暴躁的博穆博果尔反复纠缠着他老婆,不停地在问一个问题:"你到底有没有背叛我?" 董鄂氏说:"没有!我和皇上只是朋友。" 正在气头上的博穆博果尔不但不相信董鄂氏说的话,还口出恶言:"你这女人死不悔改,在外面偷人还若无其事,反了你……" 没想到,博穆博果尔这话恰好被闯进来的顺治听到了。顺治甩手给了博穆博果尔一个耳光:"你竟然打女人,算什么男子汉?"说完顺治牵着董鄂氏的手愤然的地离开了。 留在原地等我博穆博果尔先是目瞪口呆,而后觉得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屈辱,一时想不开,竟自杀了。 于是顺治便把董鄂氏接进了宫,不久就被册为皇贵妃。 其实董鄂氏是个性格特别沉静的女子,她入宫后,对顺治的饮食起居照顾的周详备至,对太后和皇后也十分恭顺。虽然拥有了皇帝万千般的宠爱,但她并没有恃宠而骄。 据说,董鄂氏平日里生活十分节俭,不喜粉饰,不戴珠翠,她还主张宽以待人,为人深明大义。 对顺治更是情深意笃,始终如一,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彼此之间总是有说不尽的话题,真可谓是佳偶天成的一对璧人。 不久,董鄂妃怀孕了,顺治帝十分欢喜。十个月之后,董鄂妃为顺治产下了皇四子,然而当她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幸福中,小皇子就夭折了。 经受不住丧子之痛的打击,董鄂氏就病倒了,而且她的身体变得极其虚弱,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一岁。 董鄂妃的香消玉殒,让顺治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以超常的丧礼规模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并下令全国服丧,官员服丧一个月,百姓服丧三日。 顺治还为董鄂妃建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让108名僧人诵经,还赐死了宫中的太监与宫女三十人,让他们在阴间侍奉自己的爱妃。 董鄂妃病逝后,顺治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便有了想舍弃江山,到五台山出家为僧的执念。 孝庄极力劝阻但无济于事,后来还是佛法师傅玉林琇想方设法去刺激他,他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本来就体弱多病的顺治帝,因为董鄂妃的离世,身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在董鄂妃死后仅半年的时间,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 公元1661年,顺治帝于正月初七半夜崩于养心殿,一代痴情天子就这样追随他的董鄂妃而去了,年仅二十四岁。 顺治虽贵为皇帝,却感觉一刻都没有感到自由,好不容易找到了个懂他的灵魂伴侣,却也离他而去了。 顺治的一生是短暂而又痛苦的一生。他有追求自由的灵魂,但皇帝的身份像个枷锁一样紧紧的禁锢着他,他太累了,或许死对他来说反而是种解脱。 顺治六岁当皇帝,十三岁亲政,中间用了七年时间,他继承了皇太极和孝庄的优秀基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可惜他没有机会在父皇的庇护下健康成长,很小就被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来不及按照生命本来的轨迹成长。 特殊的环境加上天生的敏感,导致这孩子性情特别暴躁,喜怒无常。 他的内心强烈地缺乏安全感,这导致了他和孝庄的母子关系特别别扭。 年少时,他一直理解不了母亲的用心,也看不惯母亲的很多做法。 随着他人格慢慢的独立,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反感那个别人称之为太后的母亲。 但是他发现环境很复杂,自己又掌控不了很多东西;他感到很压抑,所以情绪特别敏感,经常和母亲闹别扭、发脾气。 其实在顺治遇到董鄂氏之前顺治的后宫已经有了二十多位嫔妃,但没有一个能与他说上几句知心话。 据说,顺治亲政的第五天,母亲孝庄就给他确定了皇后人选,这女人正是孝庄亲哥哥吴克善的女儿,也就是他的表妹。 在没有近亲不能结婚的意识的古代,这绝对是美事一桩啊! 就连顺治自己也认为表妹不但容貌可以称得上是佳丽,而且心灵手巧称得上贤惠。 但是当大臣们请求皇帝尽快完婚的时候,叛逆的顺治却说这事得从长计议,需要慢慢考虑考虑。 这一考虑就是八个月,八个月后,顺治拉长着脸,极其不高兴的娶了这位他母亲选的皇后。 他不是对这位皇后不满意,他其实是对母亲孝庄的控制不满意。 他内心排斥的是,江山是母亲给我安排好的,老婆是母亲给安排好的,那是不是以后什么事都是母亲做主呢?那我这皇帝当的有什么意思啊?我已经受够当傀儡的日子了。 顺治与第一任皇后仅相处了两年的时间就要下旨废后。 顺治这一举动令朝廷上下群臣一片哗然,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宫廷里,废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况且皇后并没有什么重大失德的地方,顺治帝废后的理由实在不充足。 于是大学士冯铨、陈名夏、刘正宗等人联名上奏:"皇上这样做令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胜惶恐,我们都觉得皇后母仪天下,没什么过错啊,而且废后这件事关系重大,希望皇上三思而行呀!" 也许顺治帝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为了让自己的要求看起来更合理,他又找了一个借口:"我跟皇后相处这么长时间了,从未和皇后有过夫妻之事,这样下去江山社稷岂不是要后继无人,那我岂不是对不起老祖宗打下来的家业,你们说是吧!" 废后势必影响大清和蒙古的关系,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也不应该废后。蒙古一直都是大清的盟友,因小失大那是得不偿失的事。 作为母亲,孝庄当然知道顺治是在故意跟自己闹别扭,但是拿这个叛逆的儿子实在没办法,废后之事只能由了他。她太了解这个儿子,也许她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孝庄主动出面,说服了以议政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同意顺治帝废后。 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下谕旨降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 孝庄这么做,等于是向天下人宣布:大清国的皇帝顺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清国的权力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顺治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与孝庄母子之间的感情就日渐淡薄了。 顺治短暂的一生是躁动不安的一生,最后染天花而死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 他解脱了,孝庄也解脱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解脱了。中国将迎来一个新时代,康乾盛世。中国将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大帝。 这样叛逆的痴情天子顺治,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我是嫣然,每天为你分享温暖有趣的小故事,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