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英年早逝的帝王不在少数,这些帝王事业未竟,都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当然,也有很多帝王怀揣着梦想,只是迫于时局慢慢沉沦,渐渐放弃了自己的初心 ,咸丰皇帝便是如此。 咸丰皇帝有多惨呢?他开创了清朝诸多"最后一位"的称号,他是清朝最后一个手握实权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储"制度即位的皇帝,同时又是最后一个拥有生育能力的皇帝。 这还不是最惨的,晚清时期的混乱危局,让咸丰认清了现实,不再沉迷于重振国家的幻想,为后来清朝的泯灭埋下了伏笔,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年轻帝王如此自暴自弃呢? 一手好牌变烂摊子 可以这么说,由于清朝是历朝历代中对皇子要求最严格的朝代,以至于清朝的几位皇帝皆没有明显的昏庸无道,可也正因太过于吸收之前朝代的失败经验,清朝的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再也没有外戚、宦官弄权的机会,皇帝也失去了获得得力臂助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明朝举例,不靠谱的皇上比比皆是,能延续这么久的原因,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放权,导致每次即将崩盘时,总会出现一两个猛人,将大明国运撑了起来。 可清朝就不一样了,放权给谁呢? 在康熙和雍正两个工作狂疯狂给大清奠基后,除非后代还能出现这种劲头的帝王,否则真的很难将大清重新领上正轨,这就是权力过于集中的代价,这个代价的转折点,正是乾隆。 乾隆无疑从爷爷和父亲手里继承了一手好牌,当然,他的工作能力也不差,只是日子越过越好,人也难免会越来越懈怠,便出现了和珅这种宠臣。 这就又不得不提,清朝中后期虽没有权倾朝野的大臣,但宠臣却不少,这也是导致覆灭的原因之一。 乾隆的奢侈让国库日渐空虚,不过,好在他把巨贪和珅留给了儿子嘉庆,嘉庆仅仅是靠着抄没和珅家产,就给了国库一个喘息的机会。 然而嘉庆大力反腐,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真的没什么人可以依靠。 就拿和珅对于乾隆来说,贪是贪,能办事儿,再加上还有刘墉和纪晓岚制衡,和珅也不敢太过于放肆,可是乾隆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间接让贪污腐败成风,当大家都开始贪污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嘉庆越是努力,下面的官员越是团结,甚至将百姓上书的门路都给堵了,全部瞒着嘉庆。 最终嘉庆也没有处理好国内矛盾,反而脑子一热,宣布了闭关锁国,更可悲的是,后继者道光也犯了爷爷乾隆的毛病,一样宠信了一个奸佞。 这就延续了乾隆时期的腐败问题,对内阶级矛盾日渐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不断,对外被洋人欺侮,林则徐虎门销烟也没唤醒大清国从上至下的脊梁,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 终于,一手好牌逐渐变成了一个烂摊子,而这个烂摊子几经转手,砸到了咸丰手里。 根据民国时期《满清外史》记载,咸丰被封为太子,多亏他的母亲,由于道光长子不幸去世,道光要面对无人可选的情况,也就在此时,咸丰的母亲硬是通过吃药,将咸丰早产了出来,为他争取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也是因为这种偏激的举动,导致咸丰自小身体羸弱,若不是皇后嫡出,背后又有大臣支持,很难相信皇位会落在他手里。 好在咸丰即位后也意气风发过,想要做些什么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清,可惜的是他刚刚上任,就碰到了太平天国运动。 收拾完了太平天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也正式展开,看不到希望的咸丰皇帝认清了现实,他准备选择"自杀"。 咸丰的自戕之路 咸丰元年,洪秀全发起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这股力量从南向北,一路势如破竹,大有和清廷划江而治的局面,仅仅两年,太平天国便攻下了南京,彻底有了立足建国的根本。 咸丰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清朝的半壁江山已经属于太平天国,难道老祖宗的基业就毁在他的手里了吗?不等他喘息,广西又爆发了"反清复明"的运动,此时距离明朝灭亡已经百年了,咸丰实在想不通怎么还有人会打着这种旗号。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各地告急的书信犹如雪花一般落在咸丰的案头,好不容易把林则徐抽出来去广西镇压叛乱,谁知道林则徐在半路就病故了。 内忧外患重重困境下,咸丰的精神几近崩溃。 根据《圆明园总管世家》记载,被太平天国逼得焦虑不堪的咸丰开始酗酒,光酗酒还不行,还命宦官四处给他寻找汉族女子帮他"排忧解难"。 在《清代野记》中记载,咸丰年间"天下糜烂,几乎不可收拾,故咸丰以醇酒妇人自戕" 。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咸丰多少有些摆烂的样子,日日饮酒,似乎已经放弃了坐上龙椅时的初心,好喝酒其实也没什么的,关键咸丰实在没有其他可以宣泄的渠道,喝酒越来越无度,甚至还会耍酒疯。 时间一久,过量饮酒使得身体出现了许多问题,原本底子就不好的咸丰终日昏昏沉沉,不仅如此,"饭饱思淫欲"在他的身上彻底体现了出来,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一腔焦躁也没有一个发泄的门路,于是,咸丰开始沉迷美色。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成了清朝第一个落跑的皇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避难,他前脚刚走,英法联军后脚就烧了清朝几代帝王建立起来的圆明园 ,无数珍宝自此流落海外。 听闻消息的咸丰,将一腔哀怨与怒火集中在欲望上,要说帝王后宫三千也是很正常的,可面对极端的局势,他的需求也更加极端,就连皇后的劝说也没了效果,反而让咸丰变本加厉起来。 他甚至命人只要碰见长得好看的姑娘,无论她是不是娼妓,给朕带来就行了,可能咸丰觉得用这种方式自戕还是太慢了,为了加快向老祖宗赔罪的速度,他开始采纳御医的偏方,生喝鹿血提高欲望,甚至在逃亡之际,还让人带着梅花鹿以供取血。 酒消耗了肝气,美色毁了肾气,喝鹿血竭泽而渔,可这还没完,咸丰依旧不满足。 咸丰又干了什么呢?他干了一件林则徐终其一生都在与之抗争的事情——抽大烟。 鸦片荼毒中国可不仅仅只存在于民间,当时清朝的士兵、官员大多都有吸食的习惯,上一步刚吸完出来面见长官,站得整整齐齐,站了一会儿烟瘾就犯了,东倒西歪不成体统。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装备与列强持平,又怎么可能打得了胜仗?打不过就不说了,老百姓掏干净腰包买大烟,致使劳动力严重缺乏,无数白银涌入西方人的口袋,大清可谓是人财两空。 压力过剩的咸丰,自然也迷上了这种能够缓解焦虑的东西,只是这个东西比美酒和女人更加可怕,前两者多少还有调理、恢复的机会,沾上大烟,那可就不是能不能戒掉的事情了,毕竟很显然,可能性极低,最重要的是毒品对身体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无论是纵酒过度、纵欲过度还是抽大烟,三个哪怕只沾上一个,任凭哪个精壮汉子都会慢慢颓废、萎靡,更何况咸丰的身体本就不好 。 国事操劳心神,成瘾的恶习消耗着身体,终于咸丰撑不下去了,年仅三十一岁便在避暑山庄与世长辞,在位仅有十一年。 咸丰无疑是一个悲剧,他有着美好的初心,想过重新振兴大清朝,可是这个摊子实在太烂了,即位的第一年就赶上了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农民起义,偏偏祖辈、父辈是既没给他留人才,又没有给他留钱粮。 这种开局,但凡换一个皇帝也很难扭转乾坤。 咸丰的自甘堕落并非真的是其本质如此,而是见了太多无法挽救之事,看透了王朝衰落的必然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放弃了抵抗,如果把他和后主刘禅放在一起比较,就能看出咸丰的悲哀。 若是咸丰身边有诸葛亮或者姜维一样的人才,相信他也能支撑一段时间,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自从乾隆之后,汉臣愈发没有施展的舞台,汉人也愈加被针对,这也间接导致了人才凋敝的问题出现。 总之,咸丰自己摆烂就算了,偏偏还脑袋发昏,没有交代好自己的后事,给大清又留下了慈禧这一定时炸弹。 如果说从乾隆到咸丰是清朝的下坡路的话,那么咸丰之后,就是清朝的大崩盘阶段。 如今咸丰皇帝离世所在的寝殿烟波致爽殿,成为游客必来的经典,上面挂着承德市政府惊醒世人的铜匾——勿忘国耻 ,着实令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