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沿海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信不用过多阐述,大家也是深有体会的。其中,不仅是在省域的四大经济体,全部来自于沿海地区。即便是在城市领域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同样是全部来自于沿海地区。而且全国24个GDP万亿城市中,就有71%来自于沿海地区。另外,在十强城市中,同样有70%来自于沿海地区。那么,谁会成为继北上广深之后的沿海第五城呢?以及沿海四大"新一线城市"都有谁呢?如果光看GDP,苏州、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佛山似乎都有可能,但如果再考虑人口、科教文卫和城市级别,相信绝大部分人大家都会选择苏州、杭州、南京、天津四大城市。 本文,我们便通过20项核心指标来详细聊聊象征沿海地区新一线城市四大翘楚的这四座城市,看看他们在各项核心领域的绝对实力以及相互排序分别如何?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全方位对比分析之后,关于这四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排序也就自然一目了然,而本文开头的沿海第五城的答案,同样也就迎刃而解。 一、人口规模: 天津1373万>苏州1285万>杭州1220万>南京942万 作为城市缔造者的人口,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毫无疑问拥有决定性因素。南京作为四城中,唯一拥有璀璨建都史的城市,人口规模却意料之外的不及同省一般地级市苏州,而且足足落后了340余万,这一反差,即便是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反观城市级别最高的直辖市天津,人口则是雄踞四省之首,足足高出南京430万。不过,这也让人口最少的南京能否上演以少胜多的逆袭奇迹变得更值得期待。 二、面积(km²): 杭州16850>天津11966>苏州8657>南京6587 人口大幅度领先另外三城的天津,却在象征家园大小和可塑空间的土地资源面积上,仅有人口只有自己89%的杭州71%。足以可见杭州之大,以至于即便是江苏双雄苏州+南京的面积总和,也才杭州的90%,尤其是面积最小的南京,更是继人口之后,再次以绝对悬殊垫底四城,仅有杭州的39%。即便是和四城中唯一地级市苏州相比,同样相差了31%。 三、GDP总量: 苏州2.27万亿>杭州1.81万亿>南京1.64万亿>天津1.57万亿 可以看出,在第一大经济指标GDP上,榜首既不是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天津,也不是面积最大的副省级省会杭州,已不是苏州所在的江苏省副省级省会南京,而是四城中级别最低的地级市苏州。不仅高出身后追赶者的杭州25.5%,更高出自己的省会城市南京39%。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身为直辖市的天津,不仅垫底四城,而且仅有地级市苏州的69%,如此悬殊,对于天津而言,可谓是望尘莫及。 四、GDP增速: 杭州9.11%>南京8.93%>苏州8.02%>天津6.46% 虽然全国各大城市在过去几年里受疫情影响,GDP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但从过去五年的均值来看,杭州和南京这对江浙双子星依旧保持了9%左右的高速度发展。至于第一地级市苏州,虽然以24%的绝对优势再次完胜天津,但依旧无法和同处于江浙地区的杭州、南京两大省会相提并论,这也意味着,苏州在GDP上被两大省会反超只是时间问题。 五、人均GDP: 苏州17.68万>南京17.36万>杭州14.84万>天津11.43万 象征经济发达程度的人均GDP,毫无疑问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最直观体现。也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项核心指标。地级市苏州也是继GDP总量之后,再次力挽狂澜地击退三大副省级省会或直辖市。不过,作为同省省会的南京,不仅以17%的绝对优势完胜同级别的杭州的,而且距离苏州也是仅有一步之遥的1.8%。相比于江浙三大城市全部达标2万美元的发达标准,天津则是唯一地级2万美元的,不仅落后于杭州30%,更落后于苏州55%。 六、人均收入: 苏州6.82万>杭州6.77万>南京6.61万>天津4.74万 即便是在象征民富程度的人均收入上,天津依旧是处于绝对的落后位置,和江浙三大城市的差距达到了1.4倍以上。反观江浙三大城市,虽然依旧是苏州更胜一筹,但南京却被杭州以2.4%的微弱优势成功反超,与此同时,杭州距离榜首的苏州更是仅仅相差了0.7%,反超苏州似乎已是志在必得。 七、人均纳税: 杭州1.83万>苏州1.69万>南京1.56万>天津1.18万 连续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两大关键指标上均夺魁的苏州,却在象征纳税贡献率的人均纳税指标上,以8%之差,将榜首之位拱手相让于杭州,不仅如此,对身后追赶者南京的领先优势也仅有8%。这一反差也说明了,苏州在高收入群体上,依旧不及两大副省级省会。相比于江浙三大城市的龙争虎斗,身为直辖市的天津,则是再次成为炮灰。 八、人均社消: 南京8.39万>苏州7.03万>杭州5.53万>天津2.75万 在苏州、杭州相继收获人均经济指标榜首之位后,同为江浙三大城市之一的南京终于迎来登顶榜首。而且足足高出第二的苏州19%。第一地级市虽然完败于自己的省会城市,但却又以27%的绝对优势完胜浙江省会杭州,整体表现依旧十分强劲。反观天津,不仅只有杭州的一半,更是不足南京的三分之一。 九、人均住户存款: 杭州12.97万>天津11.83万>南京11.50万>苏州10.55万 众所周知,在我国,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存钱。因此,居民存款也就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居民真实财富值的最直观体现。素有富庶之地美誉的杭州,继人均纳税之后再次夺魁,不过紧随杭州之后的不再是南京或者苏州,而是前四项人均经济指标全部大幅度落后的天津。天津不仅以3%的优势力压南京,而且距离榜首的杭州也仅有9.6%。反观苏州,则是首次垫底人均经济指标,不过和榜首的杭州也仅仅相差了23%。 十、财政收入: 苏州2510亿>杭州2386亿>天津2141亿>南京1729亿 万万没想到,在象征一座城市建设经费主要来源的财政收入上,地级市的苏州,反而一举击败两大副省级省会以及一大直辖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江苏省省会的南京,不仅不及地级市苏州,而且还垫底四城,更是仅有榜首苏州的69%,而缺少建设经费的南京,想要完成对苏州的GDP反超,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十一、规工总利润: 苏州2716亿>天津1457亿>杭州1428亿>南京1075亿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无论是城市级别,还是科教文卫,均不算突出的苏州,为何能在GDP上长期稳居全国前六,以至于众多副省级省会、计划单列市,乃至直辖市都望尘莫及。但在看完象征营商环境质量的规工总利润后,相信苏州经济之强大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直辖市天津只有苏州的54%,南京更是只有苏州的40%。 十二、进出口总额: 苏州25332亿>天津8567亿>杭州7369亿>南京6366亿 在外贸指标上,紧邻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魔都上海的苏州,可谓是雨露均沾。不仅是滨海城市天津的3倍,更是自己省会南京的4倍。不仅如此,四大城市之间,还罕见地首次出现以一敌三的奇观,天津、杭州、南京三大城市的外贸总和才只有苏州的88%,足以可见苏州的制造业有多强大。 十三、建筑业总产值: 杭州5574亿>南京4918亿>天津4653亿>苏州3119亿 苏州虽然在外贸上大放异彩。但由于城市级别原因,因此在象征城建硬实力的建筑业上,依旧是难以和三大副省级省会及直辖市相提并论,不仅垫底,而且和另外三城的差距高达1.5-1.8倍之间,名副其实的成为陪衬,以至于苏州的城建规模在四城中也是最不像一线城市的。 十四、地铁里程: 杭州516km>南京429km>天津275km>苏州210km 果不其然,在作为城市城建名片的地铁建设规模上,四座城市的排序也是和建筑业如出一辙。其中,杭州凭借2022年的疯狂新增里程,一举突破500km,成功跻身全国前五。反观南京,则是在近几年明显后程乏力,即便如此,依旧力压直辖市天津,同时,还是苏州的2倍有余,名副其实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十五、医疗-百强医院: 杭州5家>南京3家=天津3家>苏州1家 从象征医疗硬实力的顶尖医疗机构百强医院数量来看,杭州以5家傲视群雄。天津则是和南京均以3家的成绩握手言和。至于地级市苏州,则是毫无悬念地垫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种国家统筹性资源上,地级市一般很难分的一杯羹,因此,苏州能够拥有一个百强医院已经实属不易,即便是在全国所有一般地级市中,也是寥寥无几。 十六、人均医师(名/万人): 杭州45>南京42>天津38>苏州31 即便是在象征医疗软实力的医师资源覆盖率上,地级市苏州依旧是未能上演逆袭好戏,再次垫底四城,不过和另外三城的差距已经是大幅度缩小。六朝古都南京在以11%优势力压直辖市天津的同时,又以8%之差屈居杭州之后,再次无缘榜首。 十七、文旅-5A景区: 苏州6个>杭州3个>南京2个=天津2个 说到文旅,就不得不提象征文旅资源质量的5A景区了。素有江南水乡、人间天堂之美誉的苏州,以6个5A景区的靓丽成绩笑傲长三角,近乎于再次以一敌三。以至于即便是同样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也仅有其的一半,至于四大古都之一的六朝古都南京,更是仅有苏州的三分之一,和天津一样,均为2个,略显黯然失色。 十八、文旅收入: 苏州2294亿>南京2130亿>天津1968亿>杭州1524亿 5A景区众多的苏州,果不其然在文旅收入上,也是水涨船高,再次拔得头筹。六朝古都南京则是以8%之差紧随其后。反观和苏州齐名的杭州,虽然5A景区多于南京和天津,但是文旅收入以及游客量反而均垫底四城。不仅落后于天津29%,更落后与苏州51%。这一反差,也反映出西湖已经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支撑起整个杭州的文旅。 十九、科教-双一流院校: 1、南京13所,代表南京大学,位列第6 2、天津5所,代表天津大学,位列第17 3、杭州2所,代表浙江大学,位列第3 4、苏州1所,代表苏州大学,位列第36 杭州虽然拥有仅次于北大清华的浙江大学,但独木难支的浙大,依旧难以和拥有5所双一流院校的天津相提并论。不仅如此,同样拥有一所十强院校的南京,双一流院校数量则是高达13所,足足是同级别省会的杭州6倍有余。至于地级市苏州,虽然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双一流院校的地级市,但相比于另外三城,依旧是囊中羞涩。 二十、人均发明专利(件/万人): 南京23>杭州19>苏州11>天津5 如果说科教是一座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那么象征科创科研实力的人均发明专利则是推动引擎快速运转的燃料。杭州虽然在顶尖学府数量上,难以和直辖市天津相提并论,但在科创成果上,反而以4倍的绝对优势完胜天津,不仅如此,距离全国第三大科教城市南京也仅有22%的落差。反观天津,不仅只有南京的24%,即便是和地级市苏州相比,也只有其的一半不到,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就明白为何天津GDP增速会远不及另外三城了。 汇总: 随着20项指标的尽收眼底,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于沿海四大新一线城市有了更科学系统地全新了解。而四大城市在各大核心指标上的排序以及悬殊势必也已一览无余。最后,我们便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综合实力结果: 1、杭州共计得分534,其中8项第一,占比40%,另有1项垫底,占比5%; 2、南京共计得分526,其中3项第一,占比15%,另有5项垫底,占比25%; 3、苏州共计得分519,其中8项第一,占比40%,另有6项垫底,占比30%; 4、天津共计得分421,其中1项第一,占比5%,另有8项垫底,占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