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已经三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电子设备和新职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但有些在苏联时期被一代又一代人强化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摆脱,即使是那些在苏联解体后出生的中亚新青年。 面包配万物 01
所有食物都要配上一片白面包或黑面包、馕:饺子、意大利面、炸土豆。幼儿园里的粥要配一片面包,喝汤必须要配几片黑麦面包。理由很简单:国家以前需要劳动力,而面包是碳水化合物的廉价来源。 后来进入物资匮乏年代,这种饮食习惯继续保持:简单、管饱、实惠。 现在,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但许多中亚人仍然改不掉一切都要配面包的习惯。 三道菜 02
严格的三道菜午餐时间表伴随着中亚人的大部分生活:幼儿园、中学、大学,当然还有工作。没有下午茶,所以午餐就会很丰盛:第一道菜、第二道菜、果酱或茶配小面包。这一顿足以撑到晚餐时间。 但现在完全没必要在午餐时间吃这么多。最好少吃点,几个小时后再吃点心。 不爱去医院 03
苏联人喜欢在请病假、看医生和各种就医问题上"偷懒",所以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硕大"的药箱。 这种传统今天仍然存在,比如中亚人喜欢延缓就医,尽管很容易获得医疗服务,医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还是别忘了体检、有病就挂号! 忍受生活中的不礼貌 04
中亚服务业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大家只能自己"想办法"。你可能会在餐厅"花钱找罪受",也可能会在出租车上被尬聊司机"教做人"。 现在很多人还有忍受这种糟糕服务的习惯,尽管要求调低音乐音量,或在餐厅退回难吃的饭菜并没有错。这也是帮助服务业变得更好的方法。 囤囤囤 05
"它能派上用场!"奶奶们常这样说,然后把实际上并没有用的东西囤在柜子里。房子就这样慢慢变成"废品仓库"。 现在,每个收纳师和心理学家都说:想让生活变得更好,就从"断舍离"开始。 别舍不得,毕竟要用的东西商店都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别人怎么看 06
苏联时期人民生活更紧密,因此高度依赖彼此的意见。不论是给女儿买新鞋还是挑新郎,苏联人都要听取邻居或亲戚的意见。 但现在,中亚年轻人对亲友意见的重视程度已经大打折扣,尽管老一辈还有这样的习惯。 来源:腾格里新闻网 编译: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