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所有的热点都被陈教授演讲被学生抢话筒事件压住了。 教授和老师同时成了名人。网上舆论也开始出现了分歧,有人说陈教授只不过说了实话,等学生过了这个青春期,遭到社会毒打就不会再唱高调了。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什么是为中华崛起什么是中华复兴,明白了这个意义,我们就可以说学生的对错了。 这个学生名叫蒋振飞,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是有理想有抱负,身上有正能量的人,这就耳濡目染地给孩子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收到的就是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他一定是个历史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他的作文成绩也一定非常优秀。 他甚至会为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落泪,一个又一个志士的事迹换成血液流淌在他的血管里,成就了他的斗志昂扬,所以,当他满怀激情去听一场鼓舞士气的教授演讲,却偏偏听了如此厚颜无耻消极堕落的论调时,他无法克制了,他觉得他就是一名捍卫国家荣誉的斗士,他必须举起大旗,带领有志青年,还中国一片净土,还教育一片净土,还青年一颗纯净的心灵。 是的,我们都受过教育,我们的老师都在为我们宣讲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 不说历史课上,历史老师时而悲愤时而击桌,他恨那耻辱的一个个镜头,我们的脸被打得很疼很疼。 单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讲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他哽咽了,他咆哮了,他哭了,他笑了,一个有情怀的语文老师,他如鲁迅一样,只能用笔用语言告诉我们:我们受得屈辱太多了,我老了,你们要把丢了的脸挣回来啊! 是的,那种震慑让我至今不忘:为了中华崛起中华复兴而读书,这是我们的天职。 那么,如何才能叫为中华崛起中华复兴读书呢? 有些人认为,我曾经也是一名热血青年,但是到了社会,房贷,车贷,彩礼,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活着都难,哪还有精力想国家大事呢? 这就和陈教授的观点有点衔接了,陈教授如果只说钱不说国外的基因好,也不至于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有人说,如果陈教授换个说法,如果他说你们好好学习,先挣了钱再为国家做贡献,这个说法就不会被反驳了。 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对的,我们努力学习真的不是为了钱吗?没有钱我们怎么能够为国家做贡献,光靠喊肯定不行。 你看第一批全部遇难殉国的飞行员,他们是真正的中华好儿郎,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是他们的身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飞行员这个职责。 华为210万年薪聘请了人才,为什么?因为他肩负着芯片的重担,肩负着与美国抗衡的责任,肩负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不管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有领头人,有先驱者,可能这几年过重的经济负担压垮了一部分人,致使他们忘了,个人之外还有国家。 前两年,有调查显示,清北毕业生也去挤进考公队伍,分一杯羹。 当我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的心内无限悲凉。 清华,北大,那是什么地方?怎么会培养出如此没有担当的青年。 后来,我想了想,我不用去调查,我就可以推断出,是那些只知死读书,心无大志的孩子才选择躺平,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觉得难过。 所以,到底什么是为中华崛起中华复兴读书?那就是用自己的毕生力量奋斗不止呕心沥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为中华崛起中华复兴而读书?有理想,有抱负! 像雄鹰一样,飞翔在广阔的天空,像战士一样,征战沙场。 为什么蒋振飞同学可以胸怀国家,一是他骨子里流淌着不屈的热血,二是,他无须为五斗米折腰(我个人推测他的父母应该有不错的收入,或者从不跟他谈钱的事)。 所以,我渐渐平复了心态,理解了那些清北毕业生躺平的事实,他们从小受的教育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就局限在那。 我们躺平太久了,需要蒋振飞这样的力量摇旗呐喊,唤醒沉睡的青年。 如果这次事件真能起到一点作用,那就是中华的一大幸事。 有人说,蒋振飞二十年后一定受到社会毒打,到那时他就明白他今天有多荒唐多幼稚。 我想说,无论哪个年代,都需要斗士,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愿蒋振飞同学不改初衷,一直高举着奋斗的大旗,为中华崛起读书。 #陈教授被抢话筒##蒋振飞#为中华崛起读书#躺平#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