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怎么发生的?靖康之耻究竟是什么耻?
#历史开讲#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将城门团团围住。灯烛晃耀的汴京城一夜间染上了赤红色的鲜血, 无数王室遭辱,北宋至此灭亡 。
宋徽宗、钦宗二帝与三千多名皇亲国戚、皇子、公主、妃嫔、大臣被俘后押送至北方,男为奴,女为娼,开始了如同地狱一般的生活。
这场发生在靖康二年的灾祸,便是后世任何一部正统史书中都羞于提起的,一段以"耻"为名的沉痛的悲愤的过去。
而相传拥有80万禁军的北宋王朝,是如何败在了仅有15万兵力的金国手下,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的呢?窥见历史,发现这恐与当时北宋朝廷贪腐成风,社会破败飘摇不无关系。 乱世飘摇祸端起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了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北宋素来都有重文轻武的传统。权力失衡,隐患深埋,国家军政岌岌可危。
由于北宋轻视武官,宋代禁军军队实力同其他兵强马壮的朝代可谓是相去甚远。 而造成宋军于靖康之耻发生前在金军攻势下一触即溃的原因,正是军队腐朽无能和奸臣祸乱朝政。
北宋虽拥有仅次于明朝的兵力,然而军队各级将领却成日忽视练兵备战,将力气花在费心思吃空饷上,从内部侵蚀着北宋的军政体制。
因此,对外宣称坐拥80万守军的北宋朝廷,实则不过是一个"空壳"。武将无能,造成军队内部十分涣散,存在大量的瞒报人数的情况。战死不上报,逃兵不下编,是军队统领吃空饷的常用伎俩。
欺上瞒下之风愈盛,兵弊日滋。当时,缺少实战训练的宋军即使手握众多火器仍多次被金军骑兵轻易击溃,军营内弥漫着"恐金"的情绪。不堪一击的不仅仅是躯体,还有灵魂。
由于北宋时期武官地位低且不受重视,志在保家卫国的忠孝男儿皆以参军为耻,因此军中多为市井无赖、地痞流氓和出狱罪犯等。 这类人对军队的忠诚度极低,在他们身上丝毫见不到保家卫国的忠肝义胆。
事实情况也确是如此,金兵仅仅出动了几千名士兵,就能令守城的宋军丧失斗志。面对面容坚毅、手持流星锤的金军,宋军纷纷溃逃。连守城都难,何谈主动出击?在金军攻至城下之前,百姓就因宋军的软弱而怨声载道。大量的军费开支、大兴劳民伤财之事更是令国库亏空严重。
而将士们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是因为当朝统治者昏庸无能,对军队中发生的中饱私囊等现象毫无察觉。
宋徽宗即位后,宰相蔡京谄媚人主,极力迎合徽宗修建筑、找珍宝的喜好追求,使得宋徽宗无心整顿军队,就此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浩大的82万禁军,无法守卫一个大宋王朝。北宋末年间,除了军队内部不断陷入腐朽,朝堂之上的风起云涌也愈演愈烈。
宋徽宗和宋钦宗两父子的无能,直接断送了北宋的国运。 两人身边的乱臣贼子,不仅不辅佐君主,还混乱朝纲,酿成了灭亡北宋的祸端。
误国殃民的昏君宋徽宗见自己年事已高,无力解决内忧外患,便推脱懒政,将皇位内禅给了太子宋钦宗。无奈上位的宋钦宗对于治国之道一窍不通,事事依赖于教导自己10年的恩师耿南仲。念师恩与敬重恩师教导原是成为一名贤明君主的必备品德,但这一过程中一旦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影响将会是致命的。
宋钦宗面对满朝文武心中无数,不知如何治国理政,不经思考便听信了耿南仲的谗言,驱逐了曾成功击退金军的李纲,将其贬官外地。他这一道圣旨一经颁布,直接令唯一一个有能力完成抗金大业的功臣深陷泥潭。金国瞄准时机,率两路大军包抄汴京城,正式灭亡北宋。 没齿难泯靖康耻
宋钦宗虽然是在自己父亲的威逼利诱下无奈继位的,但从他将年号定为"靖康"可以看出,他心中仍存有一丝救国之心。 "靖、康",取自于《诗周颂我将》中"日靖四方"与《尚书周官》中"永康兆民"二句,意为"使四方安宁,让万民幸福。" 讽刺的是,这一蕴含美好希冀的年号并未给苍生带来昌隆的国运,反而造就了北宋最为屈辱的时代。
靖康二年,金人来犯。徽、钦二帝遭掳,三千皇族沦为阶下囚,史称"靖康之耻"。
一时间,皇室妃嫔、公主皆沦为娼妓,金躯玉体受尽凌虐,往日雍容华贵的气质荡然无存。 她们平素精心保养的乌发只能披散着,就连宋徽宗最爱的宠妃如厕的时候,也会遭到金国士兵凌辱,又惊又惧,羞愤难耐。
男人则被呼来喝去,受尽折磨。野蛮残暴的金兵时常不由分说地对他们一顿暴打,甚至还将尿撒在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人身上,任由农历四月的北国寒风将尿液冻成厚厚的冰,任由徽、钦二帝瑟瑟发抖。
三千王族在金人的眼里如同待宰的羔羊,只能任凭金人轻贱、嘲笑、欺侮,将他们的皇室尊严践踏得一文不值。
据记载,公元1128年8月,金国士兵曾命宋代王室脱下上衣,披上羊皮,脖子上系绳索,当众游街。这是金人通过这种将人当作动物一般对待的献俘仪式——牵羊礼,来表达征服之意。
大宋皇室成员便在众目睽睽下如同动物一般行走,一路行至金太祖庙行投降礼,全程面如死灰,求死之心愈盛。身为堂堂皇族,妻女任人宰割,被金军当做战利品押送,竟还要向他国的太祖行跪拜之礼。对着金国祖先磕头的屈辱令王室成员羞愤难当,直言羞见大宋列祖列宗。
这群被俘的北宋皇室在金人眼里,如同温顺的绵羊一般,没有一丝反抗的力气。然而他们却低估了汉人的血性,队伍中有一位年轻女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游行数圈后,终于不堪受辱,投水自尽。
她便是北宋灭国皇帝宋钦宗的皇后——朱琏。朱皇后容貌出众,肤白胜雪,一抹点绛红唇最是惊艳。金军统领酷爱通过欺侮战俘以抒心头快意,多次调戏贵为一国之母的朱皇后,连她沐浴都要围观嬉笑,令其痛苦不堪。在牵羊礼后,她于屋内自缢后被救起,趁看守的侍女不注意毅然投水自尽,结束了这段屈辱的经历。
她漂亮动人的不仅仅是面容和皮囊,还有高尚而忠贞的灵魂。作为唯一一个以死明志的皇室成员,她的品行源于她从小接受的忠烈教导。朱皇后的父亲是当朝吴康军节度使朱伯材,常年领兵镇守边关。朱皇后自小受父亲教育熏陶,心怀贞烈。在经历了牵羊礼这样的奇耻大辱后,她终于认清了自己悉心侍奉的一国之君是如此的怯懦,一心赴死,了结此生。 世代坚守铸汉魂
率领6万金兵灭亡了北宋的金太宗十分敬重朱皇后的气节,赞她"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并追封她为"靖康郡贞节夫人"。有血性有气节的人,无论身处哪一朝代何种境地,都会受到世人的尊重。反观贪生怕死的徽宗、钦宗两父子,到头来徒留下千古骂名,为后人所唾弃。
朱皇后一介女流之辈尚有如此血性,身为宋国皇帝岂能毫无作为,眼睁睁看着族人受辱? 靖康之耻的惨烈程度完全超过了世人的想象,在针对其起因的诸多讨论中,最令人不齿的便是宋徽宗、宋钦宗两位末世皇帝败坏民族气节的恶行。
真正令北宋覆灭的原因是国家根基腐朽,统治阶层昏庸,纵然有壮志报国之人,亦难以力挽狂澜,挽救北宋于末时。
宋徽宗成日醉心于研究奇花异草,遇到棘手的国事一概逃避处理。身为一国之君,却置天下于不顾,无人会对这样的君主真心拥戴,退位后仍会遭到后人的唾弃。
当皇帝应有的享受一个没落下,应当负起的责任却置若罔闻,自然会落得为天下人所耻笑的下场。
宋朝的不堪一击,与统治者昏庸至此逃不了干系。帝王无能,自然无法成为族人的表率。上行下效间,大宋官僚队伍被彻底蛀空。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北宋末年,上至帝王,下至将士,都将宁死不屈的民俗气节毁坏殆尽,注定迎来王朝的覆灭。
治国理政尚是如此,抵御外敌过程中的躲避和退让,更是与华夏民族的信仰追求有悖。
徽、钦二帝力图苟安,割地赔款,软弱妥协。却不知异族贪欲难平,一味退让只会使其更加得寸进尺。如若将割地求和作为权宜之计,为禁军争取喘口气的时间,抓紧间隙强军练兵,兴许还有一丝转机,靖康之耻或许就不会发生。
幸得南宋君王不忘靖康奇耻大辱,联合强大的邻国蒙古大灭金军,一雪靖康耻。大宋得以摆脱贪生怕死的骂名,也令金军再也不敢随意欺辱汉人。
一味的退让,失的是华夏民族的尊严。中华历史中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便是因此灭亡。清朝皇帝与敌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将中国的"民族脊梁"打得粉碎。
五千年文化的维系岂是易事?贤明之君流芳百世,无道昏君遗臭万年。 历史现象的循环往复,正是在有力地提醒世世代代的人们,什么东西是该坚守的,什么信仰是该追求的。
无论哪朝哪代,拥有民族气节的人都会被人所敬仰。中华民族五千年间历经沉浮却始终薪火相传,绵亘其中的正是这类宝贵的精神品质。
难以抗拒的B760主板,ROGB760小吹雪D4评测IntelB760主板升级了个啥,也许你要拿放大镜,对着参数表看半天才能发现。不过,有一款B760主板能让你一眼看出是新品,它就是ROGSTRIXB760GGAMINGWIFID4
关于荣耀平板v6的一点使用体验2021年,我用的手机是荣耀X10,当时想要搞一台平板,后来以2500块钱,在某宝买了荣耀平板V6。得亏当时买的早,不然自荣耀华为分家之后的产品如同弃子一般。颜值方面全面屏设计,四
辟谷食疗法可以养生吗,这些人还不知道谈及辟谷有人认为是养生,但是辟谷和养生又不一回事,辟谷只是古人养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的辟谷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药物辟谷法,即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古传辟谷方用药,主要有获苓
合肥包公究竟是哪里人如果要寻找一位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古代最有名的清官典范合肥包拯必定是其中之一。包拯世称包青天包龙图,后世为了尊敬他,又称其为包公。据宋史建国后出土的包公墓志铭,包公是合肥人并无争
五代十国,杨行密是如何经略淮南的?公元883年至892年之间,唐末乱世,杨行密和其他几大军阀之间残酷的淮南争霸战,使富庶的江淮地区化为一片废墟,淮南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人口锐减。淮南旧辖七州,而杨行密在公元888年
历史思考经世大典与朝鲜经国典的相似性体现在何处?相似性的分析历史思考经世大典与朝鲜经国典的相似性体现在何处?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经世大典和朝鲜经国典两者均以周礼六典为蓝本,结合本国情况制定的典章制度。朝鲜经国典
李氏朝鲜野心有多大?装ampampquot小天朝ampampquot,4次入侵建州,往死欺负女真人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朝鲜在历史上常常被中国称为东夷,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朝鲜不断地效法中国,广泛地吸收汉族文化,使自己的文明程度不断
独揽大权,三步灭秦,赵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归自沙丘后,因专定策功。国由中府令,帝在望夷宫。杂咏一百首赵高从古至今,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入莆始祖翁何及其六桂翁翁何唐朝建中年间,翁轩中进士,入闽为官,居漳浦,被称为翁姓入闽始祖,也是肇漳始祖。翁轩子翁何迁居莆田北高镇竹啸,成为莆田始祖。翁何,字天龙。莆田县(今荔城区北高镇竹庄村)人,祖籍河
岳飞是姓Yu还是姓yo?岳飞是姓Yu还是姓yo?岳姓读Yu还是yo?一岳字的演变岳(嶽)字在400年前明朝万历年间读音为yo,所有字典注音为药要。明末清初江西人张自烈的正字通也是注音为药要。康熙字典是在张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小贼我吃!俗语讲兔子不吃窝边草但是近日小编听蜀黍说了这么一件事一男子两月内连续盗窃6次,均为邻居为啥如此猖狂让小编来还原下现场三入合租人房间偷走4800元一入贼心乍起嫌疑人孙某到天桥区某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