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杂病源流犀烛》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为说上一事,它关乎我们的血脉。 血脉,在今天看来,它像极了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发现的"血管"。血脉之所及,就是血液之所及。人活着,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那《景岳全书》说得精辟:"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 血脉通,万病无踪。血脉阻,杂病来堵。所以,自古以来,畅通血脉,成为养生的一大要义。 尤其是在今天,随着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生存压力、运动缺失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动脉硬化、心梗、脑梗等疾病日益高发,这就让净化血液、畅通血脉,越发显得要紧。 今天,我们要把一张不错的可以畅通血脉的验方说与你。 它主要针对的,就是高脂血症。闲言少叙,组方如下—— 丹参,丹皮,赤芍,川芎,三七(冲服),水蛭(冲服),猪苓,泽泻,生山楂。水煎服,每日一剂。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由我们择选自《高脂血症百家百方》一书,最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被刊载于《光明中医》杂志上。 《光明中医》杂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在中医学术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方的刊载,充分说明其临床的验效,是值得信赖和肯定的。 解读此方妙义之前,我们先得看看,我们的血脉到底因何不通。 在这里,我们就得说到 痰饮 二字。 什么是痰饮呢?当代中医学将其定义为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有人称之为痰浊。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它像极了通常所说的高血脂。痰浊一旦沉积、多起来,势必影响血液的流动,仿佛淤泥阻塞河床,使得血脉不通。 而且,痰饮无处不到,用 《杂病源流犀烛》 的话来说,就是"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因此,它所带来的血脉不畅,是周身性的。 另外,还有一层因素,使得重视,这就是在痰浊的影响下,血淤日久,容易生热。热邪的出现,会加重痰浊的形成,即所谓"炼液成痰"。 因此,除了痰浊之外,清淤热也是畅通血脉的关键。这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认知,很有意义。 看官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上方的精妙之处,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面,针对痰浊,有 泽泻和猪苓 两味药来负责化解。 它们俩用量独重。泽泻,性味甘,寒,归肾、膀胱经,功在利小便,清湿热。《纲目》归纳其功用,以"渗湿热,行痰饮"来形容。泽泻通过行水和利小便的方法,将体内的痰饮湿浊泄去。 再看 猪苓 。它性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同样善于利水渗湿。《纲目》赞曰:"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 它的功用和 泽泻 十分类似。所以,泽泻和茯苓伍用,自古不乏先例。《本草述》就说:"湿在脾胃者,必用猪苓、泽泻以分理之也"。 化痰浊,是活血淤的第一步。有了猪苓和泽泻做基础,接下来可以大张旗鼓化血淤了。这就是川芎、水蛭、三七、山楂四味药的功用。 其中, 川芎 可以活血行气。水蛭可以破血逐瘀。三七能活血理血。山楂可以化瘀导滞。四味药配合,效果值得期待。 方才说过,这血淤日久,容易生热,热能生痰。所以,清热这件事情,也不能忽视。于是,我们看到了丹参、丹皮和赤芍。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在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那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可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还有那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可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三者一方面都有化瘀之能,一方面都可以凉血清热。此番搭配,妙在其中。 所以说,这张小小验方,容活血、化瘀、清热、祛浊等功能于一身,深合祖国传统医学理血之道,其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它呢? 这就是多年的高脂血症患者,伴发动脉硬化、头痛胸闷,舌质暗红,口干,形体偏胖者。 虽然适用范围广泛,但是在应用之前,看官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以求万全,不能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