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北京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双目紧闭,嘴里反复的低喃着一句话:"我暴露了?" 这位老人正是我国的传奇速记员沈安娜,她曾潜伏在国民党,为中共组织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 即使沈安娜已经到了晚年,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那段艰难的岁月。但是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她却回答到:"不该解密的还是不能解密。" 沈安娜有怎样的经历?她潜伏在敌营是如何全身而退的?又是为什么没有回答记者的采访? 离家出走的真千金 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苏泰兴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因为自幼受到知识的熏陶,所以她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 在其他孩子跑闹玩耍的时候,沈安娜总爱捧着一本书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如痴如醉的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沈安娜的表现令她的父亲十分满意,身为传统大家长,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女儿培养成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不过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已经成为过去式,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沈安娜的父亲决定将她送去读书。 但是当时的学堂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沈安娜也因此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她越发对封建观念不满,更加向往自由的生活。 当沈安娜得知父亲将二姐许给一个陌生男人时,这种不满的情绪到达巅峰。对于接触新思想的女性来说,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过完一生简直是场灾难。 于是沈安娜和二姐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她们要离家出走前往上海继续求学。当她们父亲知道后为时已晚,只能答应继续供她们读书。 到了上海后,经过简单的了解,沈安娜选择进入南洋商业高级中学。在这里她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对她影响最深的当属舒曰信和华明之。 这二人都是进步青年,坚定的信仰着共产主义。在他们的引导下,沈安娜进一步了解革命,并对中共组织产生好感。 不过由于战争的缘故,沈家很快就开始落败,也无力承担沈安娜的学费,她只好转校到学费低学期短的炳勋速记学校。 因为沈安娜在书香门第中长大,所以对文字十分敏感。在学习没多久后,就可以在一分钟内记下200个字。她也因此在学校里出名,获得了老师们的青睐。 在沈安娜快要毕业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正好要招聘一位速记员。中央特科的领导王学文得知后,认为这是个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大好机会。 于是王学文交给沈安娜一项艰巨的任务,让她获得这份工作,潜伏在国民党,为中共组织传递情报。 即使知道这件事充满危险,但沈安娜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凭借出色的能力通过面试后,正式开始了地下党生涯。 暗地里搜集情报 1935年1月,年仅20岁的沈安娜来到杭州,成为国民党浙江省秘书处议事科的一名速记员。在那个没有录音设备的年代,速记员的工作格外重要。 凭借灵敏的反应和出色的业务能力,沈安娜很快就脱颖而出。她开始参加更高级别的会议,接触到许多重要机密。 但沈安娜一直苦于无法将这些情报传递出去,直到她的二姐结婚,才让她等到时机。 沈安娜借着去参加二姐婚礼的名义请假,将重要的文件资料藏在一个大皮箱中,一路奔波到达上海,交到二姐手中。 收到资料的二姐又惊又喜,惊的是沈安娜这个举动过于冒失,如果国民党在她身边安排监视的人,那么她就会暴露。喜的是她带来的这些资料如同雪中送炭,对组织大有益处。 这次经历也让沈安娜十分后怕,但是她并不后悔。不过也因此吸取教训,在之后传递情报的过程中越发谨慎。 沈安娜的进步被所有人都看在眼中,她不但越发熟练,蜕变成情报高手。还在王学文的推荐下,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中央特科中的一员。 因为沈安娜小心谨慎,所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她在国民党混的如鱼得水,后来还成为了浙江省主席候选者朱家骅的心腹。 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沈安娜跟随朱家骅来到国民党中央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这意味着她会接触到更高层的回忆,得到更多的情报。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因为沈安娜传递的情报,让我党躲避许多危险。虽然她有着赫赫之功,但丝毫不敢懈怠。即使她怀孕的时候,仍然坚持工作。 因为当沈安娜选择潜伏在国民党的时候,就代表她已经做好游走在生死线的准备。所以她毫无怨言,只想为组织尽微薄之力。 直到1949年,国民党溃败开始南迁。沈安娜收到中共组织传来的不必南迁的消息,才和丈夫从南京回到上海,结束了长达15年的潜伏生涯。 晚年接受采访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沈安娜被安排到国家安全局工作。当她退休后,她的事迹才被众人所得知。 有不少记者都采访过沈安娜,想让她介绍下速记工作的具体情况。但她无一例外的通通拒绝,并且劝告记者:"历史,不该解密的还是不能解密。" 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其实沈安娜的做法才是正确的。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仍有很多机密现在还在隐藏。 沈安娜的独家速记方法,到现在仍然可以让我国专业人才受益。所以有时候不该解密的,还是不要解密为好。 不幸的是,因为沈安娜年轻时过于劳累工作,身体落下病根。所以老了后生了重病,最后被送到北京医院接受治疗。 当时沈安娜的状态已经很不好,她甚至出现了幻觉。她躺在病床上低声喃语,仿佛仍然留在那个艰苦的年代。 对沈安娜来说,即使解放后她过得十分幸福,但也无法忘记战争的残酷。潜伏时期给她留下的阴影,如影随形地跟随着她,让她年老时都无法忘记。 2010年6月16日,沈安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她逝世后被葬在了八宝山,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结语: 毫不夸张的说,沈安娜曾是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国民党每次召开高级会议时,蒋介石坐在首座,旁边就是她。 没人知道这个年轻的姑娘,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情默默记录,然后传递情报给中共组织。要知道她可是在最危险的地方,毫无怨言的工作十余年。 新中国的成立,和沈安娜等先烈革命脱不开关系。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先烈虽逝,但永存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