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成都龙泉有些当地人说广东话?
其实不是广东话,更准备的说的客家话。这个成都龙泉驿区的历史有关系,从名称来看龙泉驿区在古代是驿站,从唐代开始这里就被叫做龙泉驿,而后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每次改朝换代都是战争,特别是张献忠屠戮四川,导致四川人口锐减,甚至于成都市都杂草丛生有老虎出没。
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人口迁移政策开始,涉及到来自于闽赣粤等区域的客家人,他们被迁移成都东山附近也就是今天的龙泉山两侧。
客家人西迁基本都是徒步,同时官府为了保证人员不乱跑有些人还用绳子绑着,要方便怎么办呢?只能先报告官兵要解开绳索,于是在四川话里"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意思。
如今在龙泉山两侧约有50万客家人,整个四川约有150万。而龙泉驿区是客家人集中度最多的地方,龙泉驿区洛带镇是有名的客家小镇,古镇里的四大会馆都和客家和迁移有关,镇里90%人口都是客家人,被称作西部客家第一镇,也因为客家发展起来旅游业。
说完龙泉驿区和客家人的渊源,再来讲讲客家话和广东话的关系。
在成都本地人嘴里客家人被称作"土广东",客家话也被称作"土广东话"。
最早本地人也分不清客家话和广东话,据语言学家徐通锵统计全国七大方言,粤语和客家话基本词汇最相似。
他们脱胎于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交集很多,发音也较为相似,但是两种语言还是不一样的,听不懂的人会觉得相似,但客家话和粤语其实是同源不相通的,外地人反正听不懂就觉得相似了。
龙泉驿区有什么客家人,他们内部交流会说客家话,外地人听着像广东话如是而已。
成都龙泉很多人是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广东一带移民过来的,他们说的都是客家话,身边好多那边的人在外面说四川话,回家和家人就说客家话。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龙泉驿的行政区域里有相当部分的人会说源自广东梅州兴宁地区的客家话才对。他们是客家人,从清代湖广填四川由粤北地区梅州兴宁一带迁入。说的方言其实已经受到四川话(客家人称谓湖广话)的影响比较严重,但是现今成都客家人与广东梅州客家人用客家话交流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成都客家人将他们所说的客家话称为土广东话,与现在大家广泛称之为广东话的粤语有很大不同。
所以说提问者说成都龙泉驿那么多人会说广东话不完全正确。狭义上的广东话通常指的是粤语,广义上在广东的人说的话都可以称之为广东话。毕竟广东有很多个族群,所说的话都可称之为"广东话",如粤语(白话),潮汕话,客家话。甚至现今广东有很多新移民,他们只会说普通话。
另再说明一下,成都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成都龙泉山脉西侧,可称为东山客家。除开龙泉驿区,成华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成都龙泉驿,龙泉驿几乎所有乡镇均有客家人,成都其他区县分布范围则没那么广。洛带镇现如今被打造为成都客家文化中心,但历史上成都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并不在洛带,而是现属于成都市新都区的石板滩镇,曾经石板滩镇有东山客家五场之首的称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成都市的各种工商业布局,成都客家人的传统地盘已经有很多新移民的迁入,客家话在成都已经逐渐式微。很多新生代已经不会说客家话了。本人不是客家人,但是在客家人生活的地方生活了很多年,有很多会说客家话的朋友,这是一门很有趣的方言。真心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自身族群的传统文化。恪守他们祖先的"宁丢祖宗言,不丢祖宗言"遗训。把他们的客家话继续传承下去。
你把东山五镇熟悉透,那五真周边全是客家人。成华区龙潭,新都石板滩,龙泉洛带,西河,青白江清泉。就这五个周边全客家,比如石板滩周边龙王泰兴木兰,清泉周边姚渡福洪,西河周边十陵,洪河大面。龙潭周边,熊猫馆,青龙场,二仙桥。洛带周边,金龙寺,平安场,黄土。这都是说客家话的。特别说一句,成都东中环外原来一大片都有说客家话的。包括但不限于,天回镇,驷马桥,保和,三圣乡,青龙场,二仙桥。这些地方老人基本都说客家话,年轻的说的很少了,在这些地方你也听不到客家话了,十陵,熊猫基地,龙潭,三河,洪河,大面现在一半说一半不说的。真正现在能随便听到的,真有绕城外。
客家人必须说客家话,要把这非遗传下去。注要是目前有些客家人假得很。明明自己是客家人却教自己子女说四川话。假得多。忘了祖宗十八代。
成都龙泉驿有个地方叫洛带古镇,那里的人是说客家话,祖上是广东那边过来的,所以他们都会说客家话!
四川部分地区所称的"广东话",其实是指"客家话"了。
明清换代之际战乱频繁,四川地区人口大量减少,有鉴于此,清政府大量从湖广、广东向四川招募移民。广东北部地区(韶关-梅州一线)是这次移民的主力军,他们在进入四川的同时,将广东故地的客家方言也带入四川。由于他们来自广东,部分四川人便将他们称为"广东人",所讲之语言称为"广东话"。
大家通常所讲的"广东话",其实指的的是粤语粤海片口音(或称广府片、广州话),以省城(广州)口音为准。
四川的省会成都,号称"天府之国",文化繁荣、经济繁华,文化和旅游产业也是相当发达的。所以四川是经济大省和旅游输出大省的广东人经常去旅游的目的地之一。广东人来数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旅游却惊奇地发现四川成都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土著人居然和他们说的同一种语言——广东话。给人一种恍惚间"误认他乡是故乡"的感觉,这种带着浓浓的乡音的地方主要是成都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其中最有名的广东镇分别是成都龙泉驿区的洛带镇、新都区的木兰镇、青白江区的清泉镇。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成都市这几个说广东客家话小镇的奇特风情,欢迎大家评论。.
洛带镇,是成都市龙泉驿区下辖的镇,位于成都市的东部。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他们常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广东客家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
木兰镇,是成都市新都区下辖的镇,南部与成都市成华区连接,西部与三河镇相邻。距市中区6公里,北距新都城区(政务中心大厅)12公里。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4.53万,是客家人居住最为集中的乡镇,客家人占总人口98%。是省级试点小城镇,境内交通发达,石木公路、成绵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成渝铁路穿境而过。著名的景点有升庵桂湖、宝光寺胜等,始于清嘉庆年间的"二月二"木兰会(初名文昌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每天来自省内十余万人次赶会,热闹非凡。木兰镇客家历史悠久、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是四川成都传统的客家人聚集地之一。
清泉镇,是成都市青白江区下辖的镇,位于成都市东部的东五环片区,是青白江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副中心。是四川省第二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和成都市10个"小城市"。清泉镇是客家人聚居区,通行客家话,境内有90%以上是广东籍客家人后裔,总人口3.19万人。全镇主要发展商贸物流、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为基础,以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养生度假等产业。
通过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成都的客家人主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由广东梅州迁移到成都东北部这一带的,在早期他们与来自全国各省的移民一起,把被明末战乱摧残的锦绣成都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了,这些广东的客家先民在艰苦的迁徙历程和生存环境中注重忠孝礼节,形成了以广东客家风俗为表现形式的客家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一块四川省内的广东乡音故土也不为过了。
客家话
所以四川人说普通话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