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开启裁员大调整,造车遥遥无期,未来在哪里?
近一段时间,小米集团消息不断。
先是12月中旬被爆料,在小米13发布当天就有员工接到了裁员通知,规模预计人数6000人左右。
接着12月22日,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调整,总裁王翔卸任,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将退出业务一线。
12月30日内部全员信称副总裁崔宝秋因个人原因离职。
小米,怎么了?
大企业高管变动,网友们早就司空见惯了。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是小米的大规模裁员。
12月19日,小米集团近期开启了新一轮裁员。刚开始媒体爆料是6000人,后来小米内部回应称,年底裁员确有其事,补偿方案为N+2,但实际没有这么大规模,裁员人数在2000人左右。
2022年以来,消费电子行业进入"寒冬",多家终端厂商业绩大幅下滑,小米也难以幸免。
小米营收主要来自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与其他业务四块。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是"支柱"板块,但2022年以来出现了较大下滑。根据小米集团2022年三季报,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减少11.1%至425.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减少至60.3%,当季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4020万台,同比下降了8.4%。
整体来看,小米集团的业务线,手机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但小米宏伟的新业务——造车,还没有盈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说,裁员是小米集团"降本增效"的方式。
这次裁员,不管是6000人,还是2000人,都说明以小米正勒紧裤腰带,进入过冬模式了。雷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造车上。雷军说,小米造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行业前五,年出货量超1000万辆。面对这样宏大的梦想,自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需要来自"支柱"板块的支撑。
但是,2022年,在疫情和手机行业整体下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作为小米基本盘的手机业务持续下滑,带动整体财务指标变差。2022年11月下旬发布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营收2139.96亿元,同比下滑11.80%,三季度毛利润361.99亿元,同比下降17%。
另外,大家熟知的小米手环、耳机、空气净化器、电饭煲等都属于生活消费品板块。现在,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板块也在下滑。三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9%,环比减少3.8%至190.58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减少3.7%,环比增加1.4%至70.7亿元。至此,这两块业务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的收入同比下滑。
小米,将未来"赌"在了还没有带来盈利的造车上,雷军对于小米造车这块非常重视,一切都给造车让路。
自2021年3月正式宣布造车以来,小米的研发费用便不断增长。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30.12亿元逐步增长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40.7亿元。新增的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最近三个季度花费分别为4.25亿元、6.11亿元及8.29亿元,合计18.65亿元。
除需持续高额投资外,小米造车的首要关卡——资质问题还一直没有解决,外界众说纷纭。究竟是否拿到造车资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小米造车来说,要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时间已经不多了。
核心业务大盘不稳,智能手机营收下滑,造车豪赌尚未盈利,小米集团增效无效,只能降本为上了。裁员,也就不奇怪了。
小米尚且如期,中小电子企业,早已经身处严寒。
裁员大潮来袭,普通"干饭人"何去何从?
不过,我们坚信:凛冬已至,春归有期。
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部分图片来自:搜狐网、微博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