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荡浓的年味 文/周昕 尽管我父母都去世几年了,作为家族后一辈人的大哥,我仍坚持每年年初都回老家给叔叔们拜年。 今年正月初二,女儿开车送我回老家拜年。小车飞奔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大叔的屋门前。下车,我叫了声"大婶"后,大婶在屋内甜丝丝地应着"哎",接着便打开了门。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拜年礼物递给迎上来的大婶。我和女儿刚在火盆边落座,她便迎着凛冽的寒风跑上楼去,很快就端来了两碗醇香的甜酒。 "在屋外我就闻到您家的甜酒味了,也感觉到了老家这浓浓的年味了。"我说。 大婶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都过好日子了。好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我给你们做了甜酒冲鸡蛋,快点喝,暖和暖和身子吧。" "你孙女都念叨几天了,说您酿的甜酒最好喝。"我说,"她说的也是肺腑之言,大婶酿的甜酒绵柔细腻、醇香甘甜、神清气爽,喝了浑身都暖和和的。" "莫夸我呵,"大婶笑眯眯地对我说,"我正想和你说呢,趁过年放假有时间,我教你做甜酒,好不好?" 大婶是一个肯学肯传教的人,她的人生理念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靠山靠水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有几手过硬本领,才会到哪都能生存,到哪都不会被人拿捏。小时候,我跟着大婶学了不少生存本领,大婶对我的领悟能力也非常认可。现在大婶老了,她决定把酿甜酒的技艺传递给后人。于是,她将目光移向了我。 "好!"我很爽快地应答,"等我到二叔家拜了年后,回来就向您讨教学习吧。" 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二叔家。二婶也端来了两碗自家酿造的甜酒。不过二婶做的是甜酒煮汤圆。这醇香让我心中的年味更浓了。 再次回到大婶家。大婶一边安排女儿做饭一边把已准备好的糯米放到了我面前。 说做就开始动手了。在大婶的指挥下,我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再放在清水中浸泡,捞起沥干水,放入蒸锅中蒸熟,端出来放在一边冷却,撒入适量碾碎了的酒曲,仔细搅拌均匀,装入缸内密封,静置在火盆边一角让它发酵。 大婶边指挥边说:"酿甜酒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细心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纰漏。否则就酿不出好的甜酒。"然后又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不仅仅是酿甜酒,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同样的道理。" 大婶说得很有哲理。记得很小的时候,生活物质是那么贫缺,为了过年酿几碗甜酒,都要备料大半年,哪能像现在这样说做就做? 甜酒酿好的那一天,我围着甜酒缸左转转,右转转,激动得不行,揭开缸盖,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了一大勺放进嘴中,甘甜滋味入口入心,我连呼:"好甜,好甜。" 大婶笑着说:"自己亲手酿的甜酒最甜吧。多学本领多动手,你以后的人生和生活就会像这甜酒一样地甜蜜无比。" 我翘着大拇指说:"大婶真有一手过硬的好本领!在那物质生活十分贫缺的年代,凭着自己的本领和实干也让家人不饿肚子不受冻。" 一语激起千层浪。大婶很有感触地说:"我如今七十多岁了,经历过战乱、饥荒,担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现在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感觉连呼吸都是幸福的。现在与过去真是二重天,年轻人要懂得珍惜如今的甜蜜生活呵!" 返回的路上。大婶说的"酿甜酒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细心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纰漏……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不仅仅是酿甜酒,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同样的道理。"话又回荡在我的耳旁,让我在拜年中品尝甜酒感悟年味的同时,还喝上了一份心灵鸡汤。 周昕,男,1963年12月生,现为湖南辰溪县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财经报》文艺副刊、《年轻人》《参花》《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湖南文学》和《当代》等公开刊物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散文《母亲》获全国大学生征文大赛一等奖。小说《短命碑》获《年轻人》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文学社团征文大赛二等奖,《远行》获湖南省红网论坛主办的"小康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