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互联网移动端的普及,普通人隔着一块"手掌"大小的屏幕,即可领略众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然而在互联网聚光灯下,却不乏所谓"砖家"的惊人语录。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近日来,该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榜,其中"媒体"作为重要的推手,不可小视。在当下的群众缺少话筒的舆论环境中,媒体已经发生严重变质,义无反顾的选择与"砖家"为伍,心甘情愿为精英、官僚阶层发声。若从地域维度上看,北方的媒体充斥的"爹味儿"教育,南方的媒体则或明或暗的传递着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一切的一切,均因媒体站在人民舆论的对面,甘愿为"砖家"提供发声平台,在舆论场上对人民传递噪音。 如果执意追问"砖家"数量泛滥,且观点频频雷人的原因,恐怕仍然逃不出老生常谈的缘由: 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了 。 例如在分析中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时,正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娃,其背后诸多原因,总结起来就一条:工资太低了。就在相关部门鼓励年轻人结婚时,砖家的惊人语录开始粉墨登场: #专家称年轻时不应该为钱去选择工作# #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 该热搜词条在2号迅速登上热搜榜,其中一条在2023长白山论坛开幕式前夕,出自于某基金副总经理采访时,谈到"多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来讲,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一半的工资就能和你干一样的活"。 这真是妥妥的黄四郎转世啊,马斯克见了都直呼:资本主义剥削这一套还是你玩的溜。榨干了年轻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还不够,甚至还要PUA?闭口不谈中越两国的物价水平,直接对比毫无意义的工资,那怎么不对比中美的工资水平呢。 曾经的专家、知识分子是什么模样? 撸起袖子可开山凿渠、架桥修路、测天绘地,卷起裤腿可刨土施肥、化苗为林、绿满边疆,抱起算盘可核弹轰鸣、潜艇下水、卫星升天,站上讲台可熟授党史、深剖主义、宣扬思想。 饱受西式教育的新"专家"、新"知识分子"又是什么模样? 无病呻吟地写几本伤痕小说,吊儿郎当地解构、污化、杜撰、编谣党史国史革命史,以各种方式和载体大刮特刮历史虚无主义之风,配合卷土重来的新生资本家倒逼国家经济政策,时不时"何不食肉糜"得羞辱一下底层民众,以"艺术""文明""开化"之名大行帏乱荒淫之事……就都可以自封或被与之蛇鼠一窝的媒体冠以"专家""知识分子"之衔!门槛之低,身心之肮,真乃笑话。